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在位于白兔镇的镇江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的水稻育种试验田里,科技人员头顶烈日,扑身于试验田中,观察、比对、记录试验水稻抽穗期性状,为新品种选育打好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镇糯19号’,已在市场成功推广10年。”顺着水稻研究室主任景德道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农田里整齐地插着一列列标牌,上面写着“容稻4112”“镇稻668”“镇糯29”等,部分水稻还挂着纸牌标记。“这些品种在不同时间段施了不同肥料,我们根据清晰的成长结果对比,以找到最合适、有效的种植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糯19号”是国家审定的常规粳型糯稻品种。过去糯稻品种亩产约550公斤,且稻瘟病抗性差,一般情况,每年稻瘟病发3至4次。“镇糯19号”由于抗性更强,能实现亩产650多公斤,结束了糯稻单产长期低于常规粳稻的历史,苏皖两省镇糯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84%。

育种是一项长期开展且至关重要的工作。眼下,镇江市农科院团队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多年多点鉴定筛选,育成的“镇稻37”“镇稻668”等品种稻瘟病抗性较好。如今,专家们又将目光瞄向了“优质香型中抗稻瘟病粳稻新品种精准设计选育”,通过生物技术对苗期瘟病抗性、优良食味等进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动选育出抗性优良、品质优异的理想品种,将带来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景德道指着眼前的“容稻4112”介绍,这是2022年研究的新品系,从目前实验结果来看,能显著改善水稻品质结构、提高稻瘟病抗性,增强软米品种市场竞争力,预计2026年在市场推广。

“育种”说起来是两个字,真正落在行动上,用“十年磨一剑”“万里挑一”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不久前,位于下蜀镇的苏科鲜食玉米研究有限公司研究的“容甜糯202”获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证书,即将开始推广。目前,企业已成功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有6种、4个类型。而从自交系选育到通过审定一般需要7—8年。

句容苏科鲜食玉米研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鲜食玉米研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综合性农业发展公司。今年,该公司试验田自交系选育共培育了3000多个穗行,杂交种子培育了2000多个组合。该公司董事长李杰表示,将加大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更好新品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为全面提升育种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合作,依托科技项目大力提升农业新品研发能力,先后获授权草坪新品种(系)1个、水稻新品种2个、小麦新品种1个、西蓝花新品种1个、玉米新品种2个。

“容稻、容糯系列品种正在申报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载体平台作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明庭舒

通讯员:袁梦 张颖

编辑:成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