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应峰

说到月晕,自然会想到苏洵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八个字,反映了苏洵认同的格物致知的思维: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见月晕,便知风起;见础润,便知雨来。这种由此及彼的推断思维,是古已有之的大智慧。

在古代,月晕被称为毛月亮,又称为风圈。月晕通常呈环状或弧状,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由大自然生发的美丽,给人带来的是诸多曼妙的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晕有着朦胧之美,一如《雨巷》之类的诗歌,诗意弥漫,蛰伏在人们心头。那种朦胧的美丽,那种光环笼罩的雅致,在你和它对视的时候,会有婉约的触动,蚀骨的念想,足以深入心灵。你会顿悟般发出感慨:美,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明学者杨慎说:“风虹,月晕也,主风。”在这里,风与月一关联,便活泛了千年万年的生命,这缘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生活篇章,有自然的法则,有深刻的道理,有盎然的趣味,有别具洞天的妍丽。怪不得古人喜吟,原来字间包含了许多世间事、尘世情,有着此呼彼应的内蕴,它将凡俗的生活与自然的至美不着痕迹地联系在了一起。

《天象与气象》以为:月晕,是月亮周围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而月晕真正的产生原因,其实是由于光的折射。当代气象科学实践表明,在天气晴转阴雨时,人们先看到卷层云,而后天空出现会产生降雨的中低云。这时随着云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加之光线的作用,围绕在月亮周围,便出现了月晕。这与雨后彩虹出现的原理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彩虹在天气变化后出现,而月晕一般预示着天气的改变。与月类似,太阳也有日晕。中国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用晕来预测天气,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就是关于晕的天气谚语。

静寂的夜空,透过高空卷层云,受冰晶折射后的光线,散射成内红外紫的光环或光弧,围绕在月亮周围,成就了月晕之美。在我们常态的生活中,能够透过诸如月晕之类的现象,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看见未来的景象,何尝不是人类生活中的至美。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