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几个朋友聚会,虽然娃不在边上,但几个当妈的聚在一起,还是不忘聊孩子。

其中有个朋友就说,拉了一下上个月的账单,这一看,整个人就不好了,支出5、6万。

这钱,大部分都花在家里的“吞金兽”身上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还有夏令营,每次划拉一笔都是5位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长叹了一口气,也是倍感无奈,周围的妈妈圈都是这样的,自己不跟上,感觉孩子就“药丸”了。

一年砸掉50万补课费

一年砸掉50万补课费

这让我想起一个新闻,天价补习班,一年就砸掉50万补课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们用尽了资源,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参加天价一对一,让孩子冲刺成绩的天花板。

我有一个同事,从孩子小学到高中毕业,各种补课班,各种一对一,总共在孩子身上花了300多万,最后孩子大学上了三本,毕业后一个月工资4000多……

你说,要是把这300多万留给孩子多好啊!

这也让我想起了网上一个新的热门词:烂尾娃。

这个词一听,就是从“烂尾楼”衍生而来的,透着一股无力和心酸。

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几百万,最后,孩子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好的工作,把孩子养成了“烂尾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拼命鸡娃的最终目的,不是就希望孩子找个吃饭的饭碗吗?如果孩子不是学习那块料,还不如把这个补课的钱,给孩子留着干点啥不好啊?

不是很喜欢“烂尾娃”这个说法。

一方面,家长花大钱投入,那是家长的事。你逼迫孩子成为你希望的样子,却不问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孩子是被动的,何错之有?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是学习这块料,那也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他好好学习的基因,根源还是家长的问题,却反过来赖孩子,孩子何其无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根结底,就是不要对孩子抱有太高的期待。

一个人是否能读书?有时要看天赋,能够成为学霸的百中无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要量力而为。

教育不是一场投资,而是消费

教育不是一场投资,而是消费

我发现,现在的教育是消费,不是投资。

如果觉得教育是投资,那就别投资了。

教育是一个很大,而且是很多人看不到反馈的消费。

买学区房,报补习班,然后指望回报?100个孩子只有10个能上一本,1个能上985,有什么好卷的?不差钱的家庭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不过度畸形鸡娃,但学习还是要学习的。毕竟,孩子多学一些知识,还是好事的。

说真的,鸡娃不如鸡自己。给孩子花上百万上大学了,然后出来就业,咱们就算年入10万,还得花个10年,才能把补课钱挣回来。

其实,钱都无所谓,要是把鸡娃把孩子弄出抑郁症、焦虑症,那后面的日子真就就呵呵了。

现在普通大学、普通专业出来的孩子,真的是没什么用,只不过大人或者身边人都要面子,没有上过大学或者怎么样,会被别人看不起。

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要面子,其实很多时候鸡娃,也是家长为了面子。其实家长想开了,真没有必要过度鸡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是一场内在的修行,但是没人能保证,修完一定能得道。

是现在的时代、环境改变了我们吗?我发现自己突然松弛下来了,没有因为孩子考试缺失几分,就焦虑不已。

其实,决定人生幸福与否,是思想境界和积极的心态,不单单是学习、不单单是课本知识。

你仔细想想身边人,学历高的就一定过得快乐吗?高考分数越多的,收入难道就越高吗?

真的未必!

一个人长大后过得怎么样?因素太多了,而不是只有考试分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个朋友才是真正悟了,她觉得:养小孩子不是消费,是还债,还前世的高利贷。

没有必要疯狂鸡娃,正常上学,父母适当关注下习惯养成。孩子是学习的料不,不用你操心;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操心也没用。

所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强健的身体,健全的三观,比疯狂卷学习来得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