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秋天往往被赋予了哀愁、落寞的色彩。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人又是感性的生物,秋风瑟瑟,木叶纷飞,岁暮将至,这样的景象,很容易就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愁绪。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逢秋而悲寂寥,这是对美好消逝的感怀。
然而并非所有人眼中的秋天都是如此苍凉,对于内心充满乐观和豪情的人来说,秋天也有着无尽的魅力。
例如乐观的伟人,他即使身处低谷,可秋天在他眼里,仍是一番大气磅礴、壮美无比的景象。
1925 年的中国,正处于风云激荡之时,当时的革命力量还很弱小,伟人抱病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开展工作,引来了湖南军阀赵恒惕的反扑。
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逮捕伟人,提前得知消息的伟人躲避了抓捕,后又秘密潜入长沙工作。
后来伟人又接到了去广州的任务,在离开长沙之前,他重登岳麓山,重游橘子洲。
面对滔滔北去的湘江和绚烂的秋景,心中涌起无限的豪情壮志的他,便创作了一首《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展现出了橘子洲头秋天的壮丽景色,体现出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风发的意气。
词的上阕着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寒”字虽给人一种肃杀的氛围,但紧接着下来的几句展现的画面却是无比壮阔。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漫山遍野的枫叶,在秋天的映照下如同被烈火点燃,层叠的树林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画家精心染就。
红色象征着热情、革命的力量,这一片火红的秋景,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清澈的湘江江水与江上众多船只争着行驶的景象相互映衬,动静结合。
江水的碧绿与山林的火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更加凸显出景色的绚丽多彩。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将视野拓展到整个自然界。
天空中的雄鹰迅猛地搏击长空,江水中的鱼儿轻快地游弋,世间万物在这秋天里都充满了生机,自由自在地展现着各自的生命活力。
这样的秋景描写,一扫传统秋天诗词中的悲凉气息,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
他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广阔无垠的天地,看着眼前的壮丽河山,想到了眼前的时局,不禁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振聋发聩的问题。
他在思考着中国的命运究竟由谁来主宰,体现出伟人对人民能当家做主的强烈渴望,表现出了他那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词的下阕则由写景转为抒情言志。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忆起曾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游玩的时光,那些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岁月历历在目。
伟人曾在长沙、北京两地求学,因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走遍山山水水,也一起探讨中国的未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里生动地刻画了一群意气风发、充满理想和抱负的青年形象。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他们以文字为武器,对当时的反动势力不屑一顾,敢于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这种豪情壮志令人钦佩。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尾这一句通过回忆曾经在湘江中游泳的经历,进一步表达了伟人勇往直前、不惧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他和伙伴们在江水中奋力搏击,甚至能够让汹涌的浪涛阻挡住飞速前行的船只,这象征着他们在革命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有着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伟人这首《沁园春・长沙》将秋天的景色与革命的豪情壮志完美融合,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伟大的革命情怀,让我们看到了在逆境中依然坚定自信、胸怀天下的领袖形象。
读完这首词,仿佛我们也置身于橘子洲头那壮丽的秋景之中,感受到那股磅礴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神往不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