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三千年大寐悠悠沉酣/十二道光芒昼夜旋转/再醒来,别担心会醉氧/那飞天的梦想是否仍在?”

9月15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步入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旁,会发现此处诗意氤氲。伴随着曲乐悠扬,清晰而情感充沛的朗诵声传来,飘荡在金沙遗址的上空。当晚,一场文博跨界活动——“金沙之夜·鹿鸣诗会”正在这里举行。

放眼望去,遗迹馆内,保留着金沙遗址考古发掘的现场,三千年前古蜀人曾在这里举行祭祀之仪,投下诸多寄托美好祝愿的珍贵祭品;遗迹馆外,月光如练,秋风微凉,热爱古蜀文明和金沙文化的诗人、作家、诗歌爱好者等,相聚在诗会中,品诗、赏乐,共享一场考古遗址上浪漫至极的“诗乐雅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之夜·鹿鸣诗会”现场

与诗意交汇

在诗歌中体会“呦呦鹿鸣”的金沙王国

成都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化衰落之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座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的古蜀王都中,考古学家找到了古人追逐太阳和月亮的实证。

“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这是《淮南子》中记载的古人对太阳和月亮的认识。金沙遗址出土的蛙型金箔,表明古蜀人不仅有太阳崇拜的习俗,同时也有月亮崇拜的观念。

有感于古蜀先民的想象与浪漫,中秋前夕,“诗意古蜀”诗歌征集活动开启,受到了全国各地诗歌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从刚上小学的八岁孩童,到退休的六旬老者,来自全国20个省、50余座城市的作者提交了125首投稿作品。当晚,“鹿鸣诗会”将来自公众投稿和定向邀约的优秀诗篇进行精心编排,向到场的观众展示。

童真活泼的《月亮 月亮》,似在温柔低语的《摸底河畔的小鹿》,还有激情昂扬的《超级连接的金沙》……朗读者们先后登台,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诗会中,诗歌《摸底河畔的小鹿》的创作者戴长伸也来到了现场,他向封面新闻记者说起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对我来说,金沙遗址博物馆背后的古蜀文明,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代表。能够有这么一个机会,用我擅长的诗歌的形式,去表达对于古蜀文明的热爱,也是我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戴长伸谈到,在看到诗歌征集活动后,他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又收集了不少资料,带着情感创作了这首诗歌。

“摸底河自西向东:水往低处流/高处又是什么冉冉升起?是太阳/还是河底喷薄而出的一声惊叹/穿越三千年?成都平原晃了晃……”摸底河,不仅是这首诗歌的题目,更是诗中首先出现的意象。至于为何会这样书写,戴长伸表示,许多人都知道金沙遗址博物馆,却不知道摸底河。“其实摸底河,是穿贯而过的。我选取了摸底河畔的小鹿的意象,透过穿越3000余年的鹿的眼神,来传递中华文明中的古蜀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剧表演《卜算子·咏梅》片段

趣味活动不断

解锁博物馆的“中秋玩法”

巨大的圆月、可爱的萌兔、国风元素的灯笼……当晚,走过金沙遗址博物馆月色与竹影掩映的草坪,还能与两只可爱的梅花鹿相遇,它们仿佛将观众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呦呦鹿鸣”的金沙王国,为整场诗会增添了几分生动的野趣。同时据现场介绍,本次“鹿鸣诗会”是今年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之夜”系列继“丝路雅韵华服秀”之后的又一重磅活动,后续还将举办“博物馆行进式夜游演出秀”“草坪音乐沙龙”等惠民文化活动。

同时,在中秋假期,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是每日趣味活动不断。其中,“月满中秋·团圆金沙——游园活动”,通过钓花灯、智慧大挑战、手工制作中秋花灯、月饼冰箱贴等形式,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共度中秋佳节。此外,同时开放“锦绣西域 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和“走进金沙”两大展览。节日期间,博物馆资深讲解员还将化身“诗仙李白”,为观众奉上两场沉浸式讲解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之夜·鹿鸣诗会”现场

除了精彩纷呈的活动和展览,馆中还推出了专属于中秋的古蜀好礼——“叶满金沙”月饼礼盒。其以标志性馆藏文物为灵感,同时结合古蜀主题的原创插画进行表达。太阳神鸟金饰、蛙形金箔、大金面具等金沙的“明星文物”,被精致复刻于月饼之上,与三千年前辉煌的古蜀文明遥相呼应。

本文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