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美关系正经历着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基辛格博士的秘密访华对即将完成破冰的两大国至关重要,然而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与周总理交谈的过程中,他的目光竟被一位随行女子所吸引,只见这人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根本不似传统东方女子的含蓄内敛,反倒是像极了开放热情的西方女人。
见此情形,在谈话结束后,基辛格亦是不禁夸赞道:
“你如果去美国,完全可以直接竞选美国总统!”
听到这句恭维,她这才总算露出了害羞的神情,而这位令见多识广的基辛格博士都赞不绝口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新中国的外交明星,毛主席与周总理的金牌翻译——唐闻生,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时她到底做了什么,竟能让外宾都为之侧目,身为女子,她又是如何踏上的外交之路呢?
准备破冰
这一切还要从彼时的国际局势开始说起。
鉴于冷战之中苏联的愈发势大,渐渐不敌的美国也只得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起了盟友,恰巧中苏关系也十分紧张,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故而,这两个曾经兵戎相见的国家也就这样展开了接触。
当然,碍于朝鲜战争和孤立政策的影响,双方的合作自然无法一蹴而就,两国都只能互相试探,最终找到一个彼此都能下去的“台阶”,美国记者访华是其一,而基辛格博士的秘密到访就是中美破冰的临门一脚了。
两国对于这次密谈都极为重视,尤其是身为东道主的中国,更是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努力,例如翻译人员便是如此,周总理特地选择了彼时外交部门能力最强、形象最佳的唐闻生,希望由她来为席间谈判进行翻译。
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唐闻生自然是求之不得,而她也果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在谈判期间,她不但完美的实现了同声传译,更是将中国文化中的“信达雅”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有关维护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的严正声明,还是周总理风趣幽默的介绍比喻,又或是一些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她都能翻译的尽善尽美,并且用得还都是符合美国文化的词语。
听着这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基辛格倍感亲切,与此同时,他也不禁为自己的刻板印象感到愧疚,谁说中国女人无才便是德?这分明就是巾帼不让须眉!
而基辛格的心里也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产生了好奇,他实在是不敢相信,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女人居然对美国文化如此了解,因此,在当天晚上基辛格便托人打听起了唐闻生的消息,当听说唐闻生出生于美国之后,他这才终于露出了释然的表情,当然了,这也就是次日他说出那席话的原因所在。
基辛格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唐闻生出生于美国,如果一直留在美国,以她的能力和性格完全能够去竞选美国总统,日后的成就一定会比自己高,此话虽然有些奉承的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说的没错,倘若留在思想更为开放、机会更多的美国,唐闻生或许会取得更高的成就,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生在美国,为何她没有选择留下呢?
出身名门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尚未访华之际,中美两国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秘密进行的,外界对此知之甚少,就连两国高层也是一样,然而,有这样一名奇女子却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她就是周总理的翻译唐闻生女士,期间,靠着自幼生在在美国的经历,她亦是受到了美方人员的一致好评,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既然她生在美国,为何还会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呢?
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唐闻生出生于美国纽约,她的身份可不一般,其父唐明照乃是首个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不仅如此,在美国工作期间,他还承担起了宣传中国文化、思想,为赴美留学同胞服务的职责。
而唐闻生的母亲同样也是大家闺秀,出身世家的她从青年时期便致力于参加学生运动,跟随丈夫赴美工作后,她又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人算得上是一对金童玉女,出身这般家境,唐闻生的前路亦是一片光明,按照彼时的局势,她完全可以留在美国,享受平安快乐的富足生活,但才刚刚懂事,一个伟大的理想就在她的心中诞生了,那就是子承父业,和父亲一样当一名外交官,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贡献!
对此,唐家夫妇起初也并没有当真,觉得孩童之言不可当真,同时他们也不想让女儿这样做,毕竟身为父母,没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以身犯险,当时的世界局势人尽皆知,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紧张,中国的外交事业也随之遭受了沉重打击,面对僵局男人尚且无力应对,更别提一个女人家了。
但很显然,唐闻生却并没有想那么多,年幼的她便产生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当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学习西方典籍、理论之际,她却对中国古典文化十分痴迷,而这也为她回国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1952年,随着朝鲜战争愈演愈烈,美国国内对华人的态度渐渐出现了变化,出于担心,周总理便联系到了包括唐明照在内的多名爱国人士,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回国。
对于国家,唐明照自然是一万个信任,于是乎仅在当年,他便带着妻女回到了祖国,长期在国外生活,夫妻俩都对国内有些不适应,但唐闻生却不然,虽然错过了招生时间没能上学,她却还是自顾自的学习起了中国文化,仅仅数月,她就和普通的中国女孩没什么区别了,次年,她亦是如愿上了小学,短短三年,她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高中毕业之后,她更是一举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通过这个专业就可以见得,唐闻生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儿时的理想,她也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朝着成为外交官的目标而努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父母的辅导与自身的苦学之下,大一时,唐闻生不需借助词典便能阅读英文原著,大二时,她就报名参加了各种英文演讲比赛,到了大三,她更是快速学完了未来的课程,这样的人才何人不爱?这样的天之骄女又有何人不喜呢?
因此,就在大学毕业前夕,校方就将唐闻生推荐了上去,恰逢周总理正在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寻觅良才,她也就这样进入了国家的视野之中。
1965年,大学刚刚毕业,唐闻生就被引荐到了外交部英语翻译组工作,这是无数英语专业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机会,能够胜任之人也无不是天才中的天才,这一点唐闻生心知肚明,因此,参加工作之后她也没有任何懈怠,反而是愈发刻苦的充实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祖国贡献力量。
是金子终有一日会发光,唐闻生的优秀表现也很快得到了周总理的关注,事情发生在一场宴会上,彼时周总理正受邀在芬兰驻华大使馆内与外国代表交谈,本来以唐闻生的资历与经验是没资格参加这种级别活动的,但幸运的是,有一位外交官员碰巧没带翻译,她也就这样获得了首次出席的机会。
来到宴会之上,周总理一眼就认出了唐闻生,同时也对她给予了鼓励,闻听此言,唐闻生无比激动,工作起来也更加的卖力,卖力到什么程度呢?
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二十多岁的她早就该谈婚论嫁了,最次也该处个朋友,但为了不辜负组织上的期许,她竟愣是无数次推掉父母、领导安排的相亲,一门心思全都扑到了翻译事业上,不眠不休、不分昼夜,莫说是个人问题了,就连家都很少回去,而这个“坏习惯”和毛主席还有一定关系。
终身未嫁
自幼渴望报效祖国,朝鲜战争爆发后跟随父母回国,在这片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唐闻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辛苦学习,所幸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还未毕业就得到了上级的关注,并顺利进入了外交部门从事翻译工作,更有甚者,在首次出席外事场合之际,她还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鼓励,这对她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不过真正让她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其实和毛主席还有很大关系。
那是发生在1966年的一件盛事,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于北京闭幕,会后,众多外国代表亦是排着队来到了武汉等待与伟人会面。
由于人数太多,一时间翻译人员便出现了巨大缺口,无奈,上级领导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叫上了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唐闻生,叫她连夜赶赴武汉去给毛主席当英语翻译。
闻听此言,唐闻生直接愣在了原地,倒也不是她不自信,完全是这样的场合任谁都会紧张,更何况是一个新人呢?一路上,她的心里一直在打鼓,一想到自己对湖南话并不精通,担心席间会给国家、给毛主席丢人,她就不由得一阵担心,想着想着,她甚至险些晕了过去,幸好同事们及时规劝,希望她能以大局为重,这才总算让唐闻生暂时镇定了下来。
在等待出场的几个小时里,唐闻生的手一直在发抖,心中更是一直默默鼓励着自己,可谁知到了时间却出了岔子,不知为何毛主席居然取消了上台讲话环节,也就是说,唐闻生不用再出面翻译了,这可让她瞬间长舒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唐闻生也十分后怕,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她没有犹豫,这才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勤学苦练,不单单是西方国家的俚语,就连毛主席的湖南方言和周总理的苏北方言,以及各种中西方谚语、成语、典故都成为了她奋斗的目标,这还不算,为了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大场面,她还疯狂锻炼起了自己的抗压能力,整整数年,每天睡眠不足五个小时,为得就是不给国家丢人,当然了,努力总会有收获,这不,就在1970年,唐闻生便首次在世界面前崭露了头角。
彼时,中国共产党、毛主席、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先生应邀访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热情的接待了这位美国记者,而在此期间,唐闻生便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伟人与斯诺之间的翻译。
此次任务,唐闻生算得上是圆满完成,组织上对她的表现十分满意,故而这才将中美之间后续的工作任务也一并交给了她,例如前文提到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乒乓外交,还有翻译两国秘密信件,以及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的外事翻译工作也都是如此。
而在完成这一历史性事件后,唐闻生也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开始频繁出没在国际舞台之上,几乎参加了之后毛主席与周总理全部的翻译工作,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她外交明星的美誉亦是由此而来。
唐闻生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自打投身外交事业,她就为了祖国南征北战,中美建交是如此,中日恢复邦交的过程中也是一样,人生后期,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推进而努力,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虽然工作无可挑剔,但由于太过忙碌,唐闻生却自始至终都没有结婚嫁人,至今她已经八十岁了,孤身一人却仍在为贫困地区的同胞们贡献力量,可以说,她真正做到了将个人感情置之度外,一心一意只为人民,而这样的干部才不愧为共产党人之名!
#金秋图文激励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