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宾阳民国中将陈良佐传》之三(陈 维 著)

考读陆大  求索真知

1912年2月12日上午,迫于国内大势及袁世凯的“逼宫”,隆裕太后牵着不满六岁的小皇帝溥仪,在两个太监的引导下,从乾清宫一侧慢慢走出来,坐到了御座上,小皇帝则坐在旁边。随后御前太监把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递给隆裕太后,看到诏书她不觉眼泪扑簌簌流下来了。隆裕太后接过退位诏书,递给外交大臣胡惟德,由他当面发布退位诏书,至此,中华民国正式取代大清帝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3日,一心为国为民的孙中山顾全大局,信守诺言,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主动让位给袁世凯。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随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南京临时政府改设为南京留守府,黄兴改任留守府留守,南方军队陆续整编和裁撤,许多革命青年陆续离开南京,返回原籍。这一年,陈良佐芳年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华。经过辛亥革命战火洗礼的陈良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军事学识对改变国家前途命运,全面振兴中华的重要性。为继续提高自己的军事能力,陈良佐没有返回广西,而是去了北京,报考中国近代最高级别的军事学府――陆军大学。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创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月,初时是在原有的保定将弁学堂内开课,后以袁世凯创建的北洋军大本营内的陆军随营军官班为基础,扩充成立了陆军行营军官学堂,以段祺瑞为督办、张鸿逵为监督,隶属于北洋大臣。1907年陆军部军咨处成立,改隶于军咨处。1909年军咨处独立并改称军咨府,因而当时又称其为军咨府军官学堂。1911年又改称为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7月,通过采用不择手段要挟,窃得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将陆军预备大学堂,由保定迁往北京西直门内原祟元观旧址,直辖于参谋本部,并更名为陆军大学,学制三年。

陆军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最高军事学府,素以难考著称,有“铁门槛”之说。特别是陈良佐报考的这一年到了第四期招生,又是因辛亥革命爆发停考两年至中华民国成立后的首次招考,要求是严之又严。首先是报考学员的资格审查必须是各级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并在军队服军职两年以上的步、骑、炮、工、辎各兵科中任中尉至少校的军官,同时须取得所在军队团长以上的意见书担保。其次是初试。由参谋本部先将有关规定事项通知各应保送单位,自行初试。初试时先笔试后口试。口试时考试官分成若干组,每组五六人。分别口试军事知识、政治和科学知识等。在口试过程中考试官观察军容、仪表、语言、举动、机警等素质。笔试及口试两项平均分数满60分者为及格。但其中如有战术不及格者仍不能录取。再次是复试。初试通过后,按照分配的名额报参谋本部审核,尔后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复试。复试亦是采取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但复试中的口试与初试中的口试大不一样。复试中的口试考官由9位中将军官组成,试场为半月形。主任委员居中,两旁各为4位口试官,气氛十分森严。主试官不问具体问题,如初试一样,端详一番。再从他桌上笔的筒内随机抽签,签上写的是考生应到某口试官面前应试。每位口试官桌上均有签筒,筒中签上卷有纸条,题目写在上面。一个学员应试,其他考官均集中精力聆听,互打分数,最后平均。一位试毕,又抽签去另一口试官前应试。一般要经过二至三位考官口试,快的约十分钟,慢的约一刻钟。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经历过如此阵势的考生都说,比在战场上打冲锋时的精神还要集中,还要紧张若干倍。因此口试被考生戏称为“九堂会审”。

到了笔试的环节更严。文武教官早已入闱,与外界断绝来往。考生每次进入试场,总要等一二十分钟或更长,才能等到题目(考试时间是由发题时计算)。定取题目的办法是主管官员临时把考的某一教程书籍在出试题的考官面前随意翻到某页,就出一道题,再翻到某页又出一道题。然后油印送到考场。笔试项目多达十四种:一是国文、三民主义;二是基本战术;三是应用战术;四是军制学;五是兵器学;六是地形学;七是筑城学;八是交通学;九是数学;十是物理;十一是化学;十二是中外历史;十三是中外地理;十四是外语(英、法、德、日、俄任一种)。其中,国文和应用战术两项最为重要。这两项如果不达标,则绝无录取的希望。全国报考的考生就这样经过层层筛选,一路下来仅有六成考生中榜。所以一旦考上陆军大学,就像“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在陆军大学流行的谚语中,有“金学员、银教官”之说。

进陆军大学“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期的招生名额非常少,第一期仅招71人,第二期、第三期分别为72人和102人。陈良佐考读的第四期学员为133人,其中正式学员为122人,副课学员3人,旁听学员8人。

在考读陆军大学的过程中,陈良佐精心准备,认真复习,稳扎稳打,一路过关斩将。1913年6月,陈良佐顺利通过陆军大学初审考试,11月赴北京参加陆军大学复试,最终他在众多考生中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被陆军大学正式录取。

1914年1月,陈良佐怀揣报国理想来到陆军大学报到,由于是中华民国建立后的首次开学,学校特别组织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参谋总长黎元洪、参谋次长陈宧莅校讲话,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学好本领为国效力,重振国威。

陆军大学的学习课程主要有:第一学年为各国历史、各国地理、军制学、军器学、筑垒学、地形学、交通学、卫生学、马学、教育军队法、各队战法、混成协标图上战法、就地讲演战法、野外战术实施、指挥各种队伍法、马术;第二学年为陆军地理、军政战史、混成协标图上战法、一镇图上战法、兵棋、野外讲演战法、参谋旅行、出师计划、辎重勤务、兵站勤务、输送学、地形侦察、兵要地理、要塞战法、海战要略、战略学、教育军队法、国法学、指挥各种队伍法、马术、见学旅行;第三学年为野操计划、秋操计划、出师计划、作战计划、兵站勤务、创设军队计划、战略学、战史、一镇及一军团战法、海战要略、兵要地理、教授兵棋法、参谋旅行、要塞战法、各队新战法、指挥各队伍法、图法学、国际法学、见学旅行。其中,现地战术作业和各种见学旅行,均在每年春秋各举行一次,每次二至三周。

陆军大学除了课堂学习外,还有队附勤务和野外教育。队附勤务,如同现在的医学类、师范类学生的实习,就是派遣学员赴各兵种军队中担任队职,作为一门必修课,并列入成绩评定,担任队职时间约三个月。野外教育,包括战术实施、参谋旅行和见学旅行。举行此种教育,使课堂学习和实地联系更为紧密,更为直观、具体。

未入陆军大学前,陈良佐曾在广西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过三年的军事知识,加上参加武昌起义在战场上的锤炼,军事技能有了一定的长进,但与陆军大学的学习课程及要求相比,相差甚远。为此,他丝毫不敢怠慢,对每一门课程内容,必须做到课前早预习、课中认真听、课后自觉练。特别是在军事理论课方面,当天要求过关的必须达标过关,不够熟练勉强过关的,晚上或其他时间要自我加压练习补上,确保达到日课必须日毕、月课不能积压的要求。

都说陆军大学的门“难”进,而出其门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陆军大学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的考试也相当严格,对第一学年的考试,主要由参谋本部派员会同校长共同进行,各科考试成绩达八成(指80分)以上者为优等生,平均在六成(指60分)的,留学肆业,不及六成者,酌令退学,退回原单位。

学员在校三年学习期满,由总统指定上等军官施行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必须达到六成方能过关。过关后,举行毕业典礼时,总统或亲临,或派员代理,发给毕业证书及徽章,学员成绩平均在八成以上者,除发给毕业证书外,还呈由大总统给予优等名誉奖品。不及六成者,或留校补习,或发给修业证书。

陈良佐就读的第四期,适逢陆军大学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颁发了新的《陆军大学校条例》,规定了陆军大学的组织原则和各项教育制度。学校领导由总办改称为校长,过去的总教官负责制也改为教育长负责制。还有,过去陆军大学的教育计划和学员授课,一直是由外籍总教官(先为德国、后为日本)所把持,陆军大学中国籍教官一致认为,此终非长久之计,它不仅不利于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有损于中国的主权,于是由校长胡龙骧提出报告,请求参谋本部与日本政府重新订立聘约。自第四期起,陆军大学结束了由外籍总教官把持教育的局面,教育计划完全改由中国人充任的教育长主持,但仍聘任外籍教官担任重要课目。

在紧张的学习中,陈良佐发现陆军大学教师队伍中竟有好友李济深。原来,武昌起义爆发后,李济深就读的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前身)停学,学员全部返回原籍。在武昌起义爆发当晚,热血沸腾的李济深将同寝室的同盟会会员何贯中、何子渊等同学叫醒,一起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1911年11月上旬,李济深闻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政府后,满腔热情地到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此时,姚雨平正为部队缺乏军事人才而着急,李济深的到来恰似雪中送炭,姚雨平立即委任他为作战参谋,直接参与全军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工作。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军是北伐军中的主力部队,奉孙中山令,沿津浦铁路向北进攻。在北伐过程中,李济深初步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为了使作战计划更加详细与周全,他亲自到前线侦察地形,选择行军路线。李济深还主动请缨,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战斗中大败清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军,迫使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李济深因为在作战中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被姚雨平破格提拔为第二十二师参谋长。武昌起义胜利后,李济深重回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1913年12月,李济深以优异成绩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不但被留校任教,还在陆军部军学司兼任职务。陈良佐有幸得到李济深的亲身教导,学业突飞猛进,军事理论素养显著提升。

与陈良佐同期的还有黄旭初、徐永昌、林蔚、熊斌、贺国光、郭松龄等人,其中,黄旭初与陈良佐感情最深。黄旭初原籍系广西容县,家有兄弟四人,其排行第二,家有良田数十亩,生活很过得去。其父亲黄人光,晚清秀才,曾任广西同正县(今扶绥县)县长,晚年以教书为主,黄旭初也跟着学了十多年,所以他的国学知识特别优异,记忆力极佳。1913年,黄旭初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因为成绩特别优秀被保送到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与陈良佐成了同学。年小陈良佐五岁的黄旭初,把陈良佐尊作兄长,俩人因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钻研功课,交流学习体会,课余时在一起讨论时局,探讨对救国的看法,成为无话不说、有事互帮的好友。

1916年6月6日,复辟称帝的袁世凯在全体国人的声讨中死去,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任段祺瑞为责任内阁。尽管陆军大学的主官受政局的变化而更替,但其教育制度基本上得到沿袭,很少变动。校长及所属教官的学历、水平,在当时仍是佼佼者,因而都能维持基本的教学秩序。

1916年12月,陈良佐以优异的成绩从陆军大学毕业,与黄旭初一起回到广西工作,陈良佐分到广西武卫军任高级参谋,黄旭初分到广西督军署任参谋。

(待续)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 维,籍贯广西宾阳。青年时笃志从军报国。一九八九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喜欢读书码字和摄影充实人生。退役后曾任乡武装干事、政府秘书、团委书记,乡镇党委纪检委员、宣传委员,中共宾阳县委宣传部新闻股长、副部长,乡镇长、党委书记,县直机关单位局长、四级调研员等职。有多篇新闻、时评、小小说、散文、诗歌和调研论文等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媒体、杂志,曾3次荣获“广西日报十佳通讯员”;获其他奖项数十次,荣立三等功3次;有一百多幅摄影作品在全国、西南六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南宁市和宾阳县等重要影展上展出。著有《从“宾阳货”到“宾阳制造”》(48万字)、《岁月无声(个人文集)》(35万字)、《宾阳民国中将陈良佐传》(16.61万字)等个人及本地特色文集三部。现为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宾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宾阳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今日责编:东东

▍内容审核:诚诚

▍内容来源:宾阳印象综合

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 ||||||||黎塘梁村||||||||||百合水库|| | ||||||||||||||

||||||||||||||||||||||||||||||||||||||||||||| | ||||||||

2024宾阳热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