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州,古称彭城,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汴泗交汇,五省通衢。古往今来,一只只舟楫从徐州而过,演绎着徐州城与大运河的悠久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近日,“沿着运河读中国”系列主题活动徐州专场走读活动在云龙山开展。主讲嘉宾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于克南以《运河悠悠挽云龙》为题,带领线上线下观众一同品味运河和徐州的故事。

徐州境内四条大运河

在很多人印象中,江南水网密布,而徐州地处苏北,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带入北方环境的想象之中。然而,自古以来,徐州就是水运发达的城市。

活动伊始,于克南为观众先科普了徐州的运河历史。从唐宋至如今,徐州境内产生了四条大运河。一条是唐宋时期大运河的通济渠,经过徐州的符离县。符离是当时重要的运河枢纽。唐朝时,白居易和韩愈曾在徐州生活、工作。

“大诗人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曾任徐州彭城县县令,相当于现在的铜山区区长,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也安在徐州符离。”于克南说,据说白居易和符离村姑湘灵恋爱了,写了那首著名的词《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中描写了大运河途经徐州到达三国吴国故地,即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条是元代打通的京杭大运河,也叫泗水运河,当时有三大洪,秦梁洪、吕梁洪和百步洪。于克南跟进细说,秦梁洪秦始皇泗水捞鼎,百步洪苏轼望月,吕梁洪孔子观水,每一处都有着人文典故。

还有一条是明末开挖的东运河,也叫泇运河。徐州境内有两大镇,泇口古镇和窑湾古镇。第四条是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在不牢河基础上裁弯取直的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这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年轻的一条运河。

那些徐州治水名人

了解了运河的历史脉络,再来看看那些与运河缘分颇深的名人吧。观众与主讲人共同拾级而上,云龙山的苍翠美丽就在身边,于克南边走边说,徐州与大运河的故事太多太多,这里说一个趣事,关于大画家董其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很爱徐州的山水,走水路沿着大运河来到徐州,但快要到吕梁洪码头的时候,他提前靠岸下船休整了,为什么?因为吕梁洪十分险峻,他心里担心了,于是找了个农家住了一夜,后来到了徐州以后登山看水,兴致勃勃。”于克南说,碑林中的最高一块便是董其昌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在《重修云龙山放鹤亭碑记》中记载了云龙山地名的由来。“按史记称,秦始皇东于厌王气,汉祖心自疑,避匿山中,吕后尝得之,曰季所居有云成五彩云,而赤帝子斩白帝子盖龙德也,彭城之有云龙山,其得名当以此。”

说到名人,徐州有很多治水名人,如潘季驯。潘季驯先后四次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为保证大运河的畅通作出了杰出贡献。再如高斌治水与河工反贪、刘统勋与铜山堵口、尹继善与徐州升“府”、邵大业与“苏堤”重修、康基田与徐州治河、黎世序与“五省通衢”坊、杨以增与“大沙河”……徐州的人,与徐州的水,有道不完的故事。

漕运与经济

碑林中,还有一块碑引起了观众的注意,督运石刻。于克南说,明弘治年间,河南开封人马辂官至户部郎中,负责漕运,这块碑刻就是他督运过徐州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设户部尚书、户部侍郎、户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务。户部有一项工作是负责漕运,监督漕运的正常运转,漕运作为明朝的国家命脉,完全决定着明朝的生死。

于克南进一步细说,明代的户部通过对漕运的多次改革,将漕运管理得逐渐完善。比如永乐十三年推行“支运法”,也被称之为“转运法”,即各地漕粮就近运到临近的储存漕粮的仓库,再通过仓库分段转运到达京城。徐州的广运仓设立就是“支运法”在徐州的体现。

清代政府每年财政收入有7000万两银子,其中5000万两是通过漕运完成的,这进一步证明了漕运在当时的经济重要性。“京杭大运河,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宛如一条横贯南北的彩带,随着千年文脉的传承迎风飞扬,为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增添了无限光彩。”线上线下的观众,在主讲人生动的讲解中,对大运河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