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是马背上的一生,打退太平天国守住长沙城,收复伊犁,收复新疆,甚至不惜抬棺出征。

1885年,在中法战争期间,年过古稀之年的他被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拖垮了身体,于福州病逝。

消息传进紫禁城,慈禧太后当场昏厥,醒来后几度难掩悲痛泪流不止,哽咽着说“准左爱卿所愿”。

那么为清朝戎马一生的左宗棠在弥留之际留下了哪些遗愿呢?他的离开又对晚清造成了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真实人物故事,文末附权威资料来源。

奋战至生命最后一刻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时已经年近古稀的左宗棠被朝廷任命为督办军务大臣。

尽管年事已高,左宗棠仍然以惊人的精力投入到战争的指挥中。

他深知这场战争关乎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因此不顾身体的衰弱,日夜操劳。

在督办军务期间,左宗棠充分发挥了他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战略眼光。

他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加强沿海防御,同时也注重内陆的战略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还亲自参与制定作战计划,针对法国军队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他主张采取以守为主、以攻为辅的战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消耗敌人的实力。这些策略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法军的进攻。

然而,长期的操劳和高强度的工作最终还是耗尽了左宗棠的健康。

1885年,正当战事进入关键时期,左宗棠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再也无法支撑。

最终,左宗棠于1885年9月5日在福州病逝,享年7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逝世不仅是个人生命的终结,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为晚清最后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重臣,左宗棠的离去让许多人感到国家失去了一位中流砥柱。

左宗棠的逝世在福州城引发了巨大的哀悼氛围。作为他生命最后驻足的地方,福州城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从官员到平民,从士兵到商人,整个城市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福州城内,各级政府机构和公共场所都悬挂起了白色的挽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道两旁,商铺纷纷关门以示哀悼。许多市民自发地在家中设立灵位,祭奠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

城内的寺庙也举行了超度法会,为左宗棠的在天之灵祈福。

左宗棠的灵柩在福州停留期间,每天都有大量民众前来吊唁。

人们排着长队,只为向这位国之栋梁最后告别。许多人带着鲜花和祭品,有的甚至跪拜在灵柩前,久久不愿离去。

当消息传到北京时,慈禧太后表现出了罕见的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在得知左宗棠去世的消息后,当场痛哭失声。

她感叹道:"国家损失了一位忠臣,失去了一位良将。"

慈禧太后不仅在情感上表达了对左宗棠的哀悼,还在政治上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追封左宗棠为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

这是当时清朝最高级别的封爵。

除此之外,她破例为左宗棠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亲自为其撰写了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殊荣在当时的清朝官场中是极为罕见的,充分体现了慈禧太后对左宗棠的特殊看重。

之后,慈禧太后还特别恩准左宗棠的灵柩由水路运回湖南老家安葬,并沿途设立祭坛,让民众瞻仰悼念。

谁能想到,这位国之脊梁刚开始只是一个三次落第的穷秀才呢?

失意少年崭露头角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四岁时,他就开始跟随祖父学习诗书,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少年才俊,人人都称他是"神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勤奋好学,深入研读四书五经,同时也广泛涉猎历史、地理等各类典籍,为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然而,科场上的失意成为了左宗棠人生道路上的一大挫折。

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左宗棠连续三次参加乡试都未能取得成功。这对于一个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左宗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在经历了科场的失意后,左宗棠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经世实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四书五经是无法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的。

因此,他开始广泛涉猎各种实用性的知识,包括农业、水利、军事等领域。

左宗棠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能够应用于实际,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一时期,左宗棠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贤达前辈,这对他的思想和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林则徐。

1850年,林则徐在长沙与左宗棠进行了著名的"湘江夜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则徐对这位年轻学子的才华和见识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预言他日后必将在平定西北方面有所作为。

这次谈话不仅坚定了左宗棠报效国家的决心,也为他日后的事业指明了方向。

除了林则徐,左宗棠还结识了贺长龄、陶澍等一批当时的知名人士。

这些前辈的见识和经验极大地开阔了左宗棠的视野,使他对国家大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通过与这些贤达的交往,左宗棠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彪悍的军事才能

在太平天国叛乱期间,左宗棠初次展露其军事才华。

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左宗棠挺身而出,组织民众防御,成功守住了长沙城。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了军事能力的重要性,从此开始专注于军事战略的研究。

1854年,太平军再次进攻湖南,左宗棠再度出征,招募民勇,配合朝廷军队,最终成功击退了太平军。

平定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多次负责镇压新爆发的回民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左宗棠最为人称道的军事成就当属收复新疆。

当时,新疆局势复杂,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占领了南疆多个城市,而沙俄则占领了伊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左宗棠毅然决定收复新疆。

当时清政府财政困难,无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左宗棠不得不自筹军费,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著名商人胡雪岩的大力支持。

胡雪岩不仅提供了大量资金,还帮助左宗棠组织后勤供应,为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费问题解决后,左宗棠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新疆征战。

经过激烈的战斗,左宗棠的军队最终击败了阿古柏,收复了南疆的失地。

然而,新疆的收复还未完全结束。伊犁地区仍被沙俄占领,这成为了左宗棠面临的最后一个难题。

面对强大的沙俄,左宗棠采取了军事威慑与外交谈判相结合的策略。

他亲自率军向伊犁进发,展现出坚决收复失地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举动给沙俄造成了巨大压力,最终促使双方在谈判桌上达成了协议。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伊犁终于回归中国版图。

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已经70岁高龄的左宗棠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

他下令将自己的棺材一同运往前线,表示要么收复伊犁,要么死在疆场。

这种"抬棺进疆"的壮举不仅鼓舞了军心,也震慑了敌人,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生涯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左宗棠的政治生涯同样光彩夺目,尤其是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

他推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外交事务上展现出坚定不移的态度。

在两江总督任上,左宗棠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旨在振兴地方经济、改善民生。

他首先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力求建立一个清廉高效的地方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大力推动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在水利建设方面,左宗棠组织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有效改善了长江下游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此外,左宗棠还注重教育发展,在江南地区设立多所新式学堂,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他的推动下,江南地区建立了多家现代化工厂,包括军工厂、造船厂等。

这些工厂不仅生产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工业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还特别重视海军建设。他认为,要抵御外来侵略,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因此,他大力支持福建船政局的建设,亲自监督战舰的制造过程,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晚清的脊梁

左宗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心系国家大事,留下了一份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遗折。

在这份遗折中,他强调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完善的海防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建议朝廷继续投入资金和人力,扩建海军,并在沿海地区修筑防御工事。

其次,左宗棠认为,中国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

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新式学堂,同时派遣更多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在遗折中左宗棠还强调了发展实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发展现代工业,中国才能在经济上赶上西方国家。

他建议朝廷大力支持民间办厂,并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些关键性的重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深刻认识到中国面临的危机,既有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也有内部的制度落后。

左宗棠的逝世对晚清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晚清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左宗棠的墓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是一处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纪念场所。

直至现在依然有黄氏家族的守墓人。

这个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墓地附近,日复一日地打理墓地,保持其整洁和庄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仅负责墓地的日常维护,还在每年的清明节和左宗棠的忌日组织祭拜活动。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黄氏家族也从未放弃过这个责任。

左宗棠的一生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左宗棠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