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鑫权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

前 言

炎炎夏日,来一口清甜爽口的红瓤爆汁的西瓜,真是畅快又自在!咱们检验人在工作中也能遇到“瓜”,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瓜”——甜瓜两面神杆菌(Janibacter melonis)属于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是一种少见的临床感染微生物。

瓜两面神杆菌(Janibacter melonis)最早发现于韩国一污水工厂附近土壤培育出的变异的东方甜瓜的内部分离出来[1]。

Janibacter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不太成熟的菌体可出现不规则的短棒状、单个、成对、短链状或无规则簇状排列。属于放线菌亚纲微球菌目,需氧,过氧化氢酶阳性,诊断困难。国外已有相关病例报道[2]可引起相关的血流感染,而国内还鲜有报道[3]。

本文旨在回顾性探讨一例血培养出的甜瓜两面神杆菌的案例。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案例经过

患者女性,55岁,因8月前长时间步行后出现腰背疼痛,成跛行步态,下肢需短暂歇息或静卧位可缓解疼痛,伴有双下肢麻木感,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腰部不适时无头晕、头痛、呕吐、心悸、胸闷等不适,经腰部X片检查,提示“腰椎管狭窄”。

经过当地医院中医相关手段保守治疗后疼痛可缓解,但近期腰部疼痛复现,双下肢麻木持续时间长,无大小便失禁,理疗控制效果未佳,遂进一步来我院检查,经检查后考虑椎体感染。

辅助检查:1.L4、L5椎体、L5双侧椎弓根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考虑感染性病变,累及左侧腰大肌;2.L2椎体压缩性骨折;3.L4、L5椎体双侧椎弓峡不裂:腰椎退行性变;4.L1/2椎间盘突出(中央偏右侧型),L2/3-L5/S1椎间膨出;L1/2、L4/5层面椎管狭窄。

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9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2/89mmHg,以下是患者部分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6.56×109/L,嗜酸性粒细胞总数0.86×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13.1%(↑),红细胞计数4.80×1012/L,血红蛋白143g/L,血小板计数261×109/L。

患者于4.26在局部麻醉下手术,术中示L4、L5椎间隙破坏,椎间隙狭窄,并取椎骨活组织送检。回病房时患者体温36.5℃,脉搏72次/分,血压112/74mmHg。晚上20:34送抽吸痰一般细菌、真菌涂片检查,检测结果为:WBC<25/LP,上皮细胞<10/LP。未查到细菌真菌。同时送检静脉血血培养一套。

4.27 患者术后第一天,无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

4.28 患者体温36.5℃,脉搏36.9次/分,血压115/70mmHg,术区敷料包扎固定号,无渗血。送检降钙素原,结果为:0.072ng/ml,提示可疑局部细菌性感染。

4.29 患者伤口轻微疼痛,未诉发热,活检病理组织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因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在环境中,且序列数、相对丰富度不高,考虑污染可能性,继续追踪穿刺组织培养结果。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1g q12h+左氧氟沙星0.5g qd抗感染治疗。

4.30 厌氧血培养瓶经过4天左右培养,报阳性,提示涂片结果革兰阳性菌。镜下可见:随将其转移至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纯培养后镜检结果

5.1 血平板可见菌落呈浅黄色,菌落形态较小,呈圆形,湿润,表面隆起,半透明,油脂状,有光泽,边缘整齐。

将其上多家质谱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甜瓜两面神杆菌(Janibacter melonis)。随后发出相应报告。

血平板生长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质谱仪鉴定结果

5.2 需氧血培养瓶报告:在培养5天后,发出无细菌、真菌生长;临床组织微生物室协助评估抗感染方案并送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果如下:白细胞计数6.39×109/L,嗜酸性粒细胞总数1.03×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16.1%(↑),红细胞计数4.22×1012/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238×109/L ,C反应蛋白6.32mg/L(↑)。

5.3 患者体温36.4℃脉搏8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9/78 mmHg,腰部疼痛较入院时稍缓解,病情稳定,精神可,饮食可。

案例分析

甜瓜两面神杆菌(Janibacter melonis)细菌通过裂殖进行繁殖。该细菌为异养型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氧气,不需要阳光。该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最适环境pH为7.0左右。

该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和其他营养物质。不仅存在于环境中,也可能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4]。由于该种细菌生长缓慢,常规的传代培养需要48-96小时,才可能看见较为明显的菌落;因此,在临床诊断的过程当中,很可能对该类细菌感染漏诊[5]。国外曾报道的患者[6]中共同特点为基础疾病多,免疫低下,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一过性、间歇性或者持续性存在,并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诱导和激活炎症介质,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和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这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goon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但是该病例并未出现发热、炎症指标未极度异常,仅一瓶厌氧品报阳,建议其重新送检一套明确是否为感染,基于目前现有的文献报道资料暂无甜瓜两面神杆菌(Janibacter melonis)引起骨关节感染的报道,若有条件复查椎体活检培养+NGS。

知识拓展

人感染该种菌的报道还并未出现较多报道,导致该菌感染人群报道较少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假阴性培养结果。由于该种细菌生长缓慢,常规的传代培养需要48-96小时,才可能看见较为明显的菌落;因此,在临床诊断的过程当中,很可能对该类细菌感染漏诊。

2、错误地判读细菌。VITEK-2-COMPACT生化鉴定仪生化反应数据库大小有限,并不能鉴定出所有的微生物,只对临床常见的分离株有较好的鉴定结果。

当它遇到少见细菌时,会错误地发出一种结果,然后会误导临床工作人员的判断。如VITEK-2-COMPACT系统,在遇到少见细菌时,就会有将结果发布成“西宫皮生球菌(Dermacoccus nishinomiyaensis)”的倾向。

3、我们通过比对已经发表的感染Janibacter的报道发现感染这类细菌的患者,都是在原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染了Janibacter,从而导致我们在临床微生物诊断时,只对其中的一种病原微生物进行报告,而忽略了Janibacter的存在。

案例总结

临床目前未送检第二套血培养,患者腰部疼痛较入院时稍缓解,病情稳定,精神可,饮食可。该菌一般认为是需氧菌,此病例仅厌氧瓶报阳,且报阳时间在4天,患者的感染指标不明显,因此基于以上情况,该病例确定为两面神菌血流感染的证据不够充分。

有报道显示甜瓜两面神杆菌(Janibacter melonis)在生物降解及工业上具有待开发价值[7]。Janibacter属类细菌对利福平等抗生素已经耐药,它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医院感染细菌也不得而知。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该类细菌及其药敏,对于预防该类细菌成为医院感染菌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临床微生物诊断相对于其他临床诊断技术更加复杂。它的最终结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标本采集是否规范、培养基的选择是否合适、培养温度是否合适、人员的判读是否准确等等。

而除此之外,所培养的微生物的本身的性状,也会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血培养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常常给临床带来困惑。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措施。(1)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步骤操作(乙醇-碘酊-乙醇),并达到足够的消毒时间。(2)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消毒后按压静脉,除非戴有无菌手套。(3)不要更换针头,采用真空采血装置能降低污染率。

参考文献

[1] YOON J H, LEE K C, KANG S S, et al. Janibacter terrae sp. nov., a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soil around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J/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0, 50 Pt 5: 1821-1827. https://doi.org/10.1099/00207713-50-5-1821.

[2] MOKTAN V, ELWASILA S, UMADAT G, 等. The first case of Janibacter hoylei bacteremia in an adult[J/OL]. IDCases, 2021, 26: e01339. https://doi.org/10.1016/j.idcr.2021.e01339.

[3] 韩志礼,孙建军.国内罕见一例两面神菌感染疾病[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47(02):87-88.DOI:10.13309/j.cnki.pmi.2019.02.016..

[4] LOUBINOUX J, RIO B, MIHAILA L, et al. Bacteremia caused by an undescribed species of Janibacter[J/O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5, 43(7): 3564-3566. https://doi.org/10.1128/JCM.43.7.3564-3566.2005.

[5] 梁振山.临床分离的Janibacter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OL].南昌大学, 2017.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C_qHzaiysLUb-1nzheiV0CYmrf766Z1qxQ466VXxGCaHnwWTjgZ8IDbRLomPrvVwnr-mWDdsFTogX-tVWgpJWKXlhUNK6AZgQaGMayfAedaRycEgm6XZL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gb.

[6] FERNÁNDEZ-NATAL M I, SÁEZ-NIETO J A, MEDINA-PASCUAL M J, 等. First report of bacteremia by Janibacter terrae in humans[J/OL]. Infection, 2015, 43(1): 103-106. https://doi.org/10.1007/s15010-014-0672-7.

[7] ZHAO Q, JIN M, ZHOU Z, et al.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Janibacter melonis M714, a Janus-Faced Bacterium with Both Human Health Impact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J/OL]. Current Microbiology, 2020, 77(8): 1883-1889. https://doi.org/10.1007/s00284-020-01951-2.

[8] 邹小红,凌利芬,刘小晴,等. PCT、hs-CRP、D-D在评估血流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 21(8): 1149-1152+1156.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