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要杜绝研究生教育泡沫化与学历内卷化,扭转“应试考研”的趋势。图/兰州大学官网
多所高校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还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兰州大学日前发文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近年来,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中在2019年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数已超过本科生。这引发舆论关注。
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话题就一度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3年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不可否认,我国硕士和博士招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学历人才。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研究生学历贬值、“学历高消费”、“高学历低就业”等等。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80%的家长对子女的求学期待是“读到研究生”,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都有举办研究生教育,以此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办学需求。因此,不论从考研需求,还是从学校办学看,扩大研究生教育,当前都是“受到欢迎”的。
但是接下来,我国发展研究生教育需不需要再追求规模发展近年来引发了很多讨论。我国究竟需要多少研究生?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能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吗?
实际上,如果不能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片面追究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无疑会进一步刺激考研“高考化”、学历内卷,这并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兰州大学是985高校、研究型大学,但也有不少普通大学,近年来也大幅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这是否真的符合其办学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研究生教育持续扩大,我国考研已出现“高考化”倾向。例如,考研报名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飙升到2024年的438万,本科毕业生“全民考研”、“考研高考化"的趋势明显。当然,这也与同期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增加有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研究生招从2015年的64.51万人,扩大到2023的130.17万人,增加了一倍多。但是扩招的比例,远远低于考研人数增加的比例。
显然,如果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很可能加剧考研“高考化”,很多本科毕业生会把攻读研究生作为自己的目标。
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就围绕考研组织本科教学,非考研科目教学边缘化,这导致本科教育并不完整,有的理工科学生甚至在本科期间没有做过实验。大量学生被裹挟到考研竞争之中,这就会导致有的学生虽然考研“上岸”,可整体素质并不高,缺乏基本的学术能力;而考研不成功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因缺乏就业竞争力而难以就业。
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要杜绝研究生教育泡沫化与学历内卷化,扭转“应试考研”的趋势。对于学校来说,必须推进所有本科院校给学生完整的有质量的本科教育。研究生考试招生则不妨逐步推广申请审核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本科学业成绩以及参加统一测试的成绩,向招生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自主结合申请学生的本科学业成绩、学术潜能与综合素质进行录取。
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必须重视培养质量。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一名导师同时带几十名硕士、博士已经是见怪不怪,在实际研究生教学培养中,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研究生该有的学术训练。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里“水水”就过去了,从而导致研究生教育出现泡沫化。
其实,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整体教育中属于“过渡教育”,所谓“过渡教育”,是要么向博士教育过渡,为攻读博士做准备,要么向求职过渡,进行职业化训练。前者属于培养学术人才,后者则属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怎么形成硕士教育的培养特色还需要高校进一步探索。
此外,在学术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中,受“唯学历”与“唯论文”评价的影响,不少高校以发表论文来考核评价学生,而这并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很多学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就被要求迅速产出论文成果,这催生了急功近利,以及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
只有严把培养质量关,保障每个研究生都货真价实,才会挤掉研究生培养的水分,也才会促进用人单位转变用人导向,重视考核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撰稿/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查志远
校对/杨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