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领导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授衔仪式,在长征途中屡立奇功的刘忠被评为开国中将。参加完授勋仪式,刘忠立刻赶回家里,和自己的母亲分享这个好消息,母亲看着光芒熠熠的勋章,眼中缓缓流下热泪。而刘忠看到头发花白的母亲,心中却满是遗憾和后悔。谁能想到,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自1929年参军入伍后就再没回过家乡,直到1950年才把自己的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国家解放后,刘忠请假回乡探亲,但当时的他早已不记得回家的路,不经意间发现路边有个乞丐的身影十分熟悉,遂上前问路,这才发现她竟然就是自己阔别20年未见的老母亲。刘忠当即红了双眼,心痛万分地抱紧形销骨立的母亲放声大哭,直言自己是个不孝之人。刘忠在长征期间立下了哪些功勋?他为什么会和自己的母亲阔别20年未见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刘忠中将旧照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开国中将长征期间立奇功,荣归故里忽然痛哭,保家卫国此生无悔。

国家动荡,参军守土

刘忠出生于1906年,老家在福建省上杭县的才溪村。当时正值世纪之交,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刘忠的家人希望这个新生儿可以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无病无灾、健康顺利地长大,就给他起了一个叫做“太平”的小名,这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刘忠父母对他许下的朴素期望。刘忠家里的条件非常艰苦,父母长辈都是农民,雪上加霜的是,常年在田地里辛勤耕种的刘忠父亲因为积劳成疾患上重病,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财去看病抓药,只能一直拖着,最后不治身亡。之后为了补贴家用,刘忠经常跟着母亲上山挖野菜或者砍柴,自己家里留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拿去换钱。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刘忠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在地主家里做长工,也在泥瓦匠手下当过学徒。吃糠咽菜的清贫生活并没有让刘忠心生沮丧,他唯一不满的一点就是,不管自己和家人怎样辛勤劳作,为富不仁的地主总会来挑刺,以他们没有用心干活为理由克扣工钱。实际上那些地主老财也并不缺刘忠家的这几文钱,只是他们已经习惯剥削和压迫穷苦百姓,什么便宜都想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刘忠将军故居

后来村里新建了一所私塾,刘忠的母亲虽然只是个山野村妇,但也懂得读书识字对人生有极大帮助,就东拼西凑借钱将刘忠送去读书。而刘忠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天资聪颖,学东西也很快,在私塾上学的时候一直都名列前茅。不过因为家里实在是没有多少钱,刘忠只在私塾学了三年就没有再读书。

1927年,刘忠的家乡来了一支红军部队,这支队伍里的士兵和他们以前见过的完全不一样,他们帮当地的老百姓挑水、修补房屋,还会把自己从地主和军阀那里没收来的财物分给村里的穷苦百姓。刘忠的母亲听人说,这些红军是专门给穷人和普通百姓打天下的,部队里的士兵大部分也都是庄稼人的孩子,所以能保障平民百姓的利益。刘忠母亲动了心思,回家后就开始劝说刘忠去加入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百姓列队欢迎八路军战士

刘忠其实也有些想法,毕竟没有哪一个热血男孩不渴望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乱世里做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刘忠知道红军是为广大劳苦民众谋福利的军队,于是就找人为自己介绍,在1929年7月正式成为了共产党队伍的一员。国内的斗争形势十分危急,部队很快就要赶赴新的根据地开展工作,刘忠也要随军远行,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临行前,刘忠的母亲连续两天不眠不休,为儿子准备干粮和衣物。刘忠让母亲不要太过于操劳,但刘母摆摆手,表示自己就劳累这么一会儿没事的,只要刘忠在外边能过得好些,哦平平安安,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第二天晨光微熹时,在刘忠母亲的殷切目光中,刘忠逐渐走出村口,走进红军的队伍,也开启了他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红军战士和亲人告别(塑像)

指挥侦查,屡立奇功

刘忠在军事方面很有天赋,进入部队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训练和战斗的方式,在不断的进步中取得多项好成绩,也因此被上级领导重用提拔,先后担任过福建赤卫队的后勤队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九大队的部队干事以及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的领导干部。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刘忠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了长足发展,官职也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优秀的红军指挥官。

1930年,野心勃勃的国民党领导害怕共产党的部队继续发展壮大下去会影响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地位,于是开始向红军的根据地展开大规模的“围剿”。刘忠带领麾下的将士们冲杀在一线阵地,立下了不少军功。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不利,部队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国近代历史上大名鼎鼎又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缓缓揭开帷幕。此时的刘忠已经被任命为红一兵团作战部侦查科的科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

长征开始之后,刘忠也跟随大部队进行转移,开始爬雪山过草地。都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但实际上,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残酷百倍。国民党军队一直在红军行进的道路上围追阻截,我军将士们还要面临险恶环境的摧残和磨练,再加上缺衣少食、没有充足的武器弹药,也没有药物等种种因素,都致使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产生极大战损。但战士们还是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退却之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克服所有困难,走完了这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行军奇迹”的长征之路,让世界为之震撼。

1934年4月,距离中央领导正式下达长征战略转移的作战命令还有四个月,刘忠被上级调到侦查科开展工作。其实刘忠在这之前根本没有涉及过侦查方面的工作,这回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侦查是一种特殊的战斗方式,对士兵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侦查部门是红军队伍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机构,可以让领导即使是坐在指挥部的办公室里也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充分了解战场形势后制定出恰当的战略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探路侦查的红军士兵

而作为侦查科的领导,刘忠还必须精通打探和分析敌情、绘制作战布局图、调查敌军行进路线、指挥部队采取军事行动,以及在行动结束之后撰写并整理相关报告文件提交给上级领导等多项业务。虽然刘忠之前上过三年的私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几年在部队中也积累了不少军事经验,做过一些公文读写方面的工作,但一上来就接手这样庞杂且陌生的工作任务,还是让他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刘忠心里也明白,上级领导之所以会让自己来担任这种重要部门的一线指挥官,正是因为对自己有信心,所以他也不想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栽培,更加埋头苦学,拼命地了解各种专业知识。从最初掌管后勤的小队长,到当时的侦查科科长,刘忠到底走过了怎样的路,付出了多少艰辛,恐怕只有他一个人说得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刘忠旧照

长征正式开始后,刘忠的侦查科被上级领导部署为先头部队,在前方查探道路情况。刘忠和麾下侦查科的将士们多次深入虎穴,分析整理搜集到的种种情报,以英勇无畏的作战意志为大部队扫清障碍,开辟前路,让部队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国民党军队设置的包围圈。事实上,这位最初紧急提拔上来的“门外汉”科长,在整个军旅生涯中都没有让组织失望过一次。

1934年冬天,还在长征途中的红军行军至广西北部的湘江地区,打算突破国民党军队部署在这里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由此拉开序幕。湘江战役是关系到整个红军部队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中央领导交代全军上下一定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渡过湘江为部队打开前进的通道。当时红二师刚刚在湖南道县打了一场胜仗,成功突破敌军的第三道封锁线,将迎风招展的红旗插在道县的城墙上。休整过后的红二师很快就接到了新一轮的作战任务,上级领导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湘江一带挺进,准备进行战斗。另一方面,刘忠的侦查科也早早就开始采取行动,前往湘江一带的国民党驻扎地了解敌情。刘忠和几名侦查科的战士换上便装,以来往商户的名义进入全州,在多方打探下得知当时全州的防守力量并不雄厚,驻守阵地的都是当地的民兵团,国民党的正式部队还没有及时抵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

刘忠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作战时机,立刻将探听到的消息向自己的顶头上司李棠萼进行了汇报,积极建议李棠萼派出部队横渡湘江展开战斗,最好能赶在国民党大部队到达之前拿下全州。但李棠萼却是个相当古板固执的人,坚持要先将情况上报给中央,等到中央领导进行回复后再正式开展行动。刘忠急得直转圈,但苦于实在拗不过自己的领导,只能先焦急地等待着。但可惜的是,中央领导“渡过湘江,占领全州”的命令第二天才正式下达,当时国民党的先锋突击队已经开进了全州,红军也失去了合适的作战时机。

眼看国民党的大军陆续抵达,开始在湘江一带建立封锁线,刘忠当机立断,率领麾下侦查科的将士们从全州城郊迂回至全州以西的才湾、庙头等地,既开展袭击干扰活动,也提前占据有利的做战地形。部队行进至全州西面的资源县时遭遇到敌军的围堵,为了保存更多的有生力量,掩护其他将士撤离,刘忠将部队兵力一分为二,自己带着一队人留下来殿后。即使深陷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刘忠也依旧沉着冷静,他指挥部队以梧桐要隘口子为突破点发动夜袭,成功冲出敌军的封锁线,追上另一部分兵力。刘忠在全州西部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成功牵制了敌军的主力精锐,为之后红军大部队顺利渡过湘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红军血战湘江

刘忠在湘江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还不仅如此,他和麾下侦查科的将士们既承担了打探敌情的任务,也参与到了实际的作战过程中,比如说侦查小队在小相岭发起的奇袭之战,不仅大获全胜,也充分彰显了刘忠的有勇有谋。当时红军要从泸沽前往越西一带,途中有一个必经之地叫做小相岭,这里地势险要,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但国民党军队早早就得知了红军的前进方向,不仅在小相岭进行了一番部署,还挖断了这里唯一的通行道路,只留下一座重兵把守的吊桥。吊桥平时都是收起的,红军要是想要渡过这个险要隘口,就必须先消灭掉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守军,然后再放下吊桥继续前行。

刘忠了解到国民党军队在小相岭的安排布置后,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作战计划。他先让侦查科的将士们伪装成当地的老百姓,然后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乡,让老乡带着他们走山路翻越到小相岭的背面,对驻守在吊桥旁边的国民党军队战发起突然袭击。敌军完全没有预料到我方战士会从他们的营地后面展开进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侦查科的将士们趁机发动猛攻,一举拿下小相岭的实际控制权,将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党军队尽数歼灭,然后放下吊桥,让后方的红军大部队继续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红军战斗

回望红军在长征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战士们印象最深刻的其实不是敌军的炮火攻击,而是部队在过草地时遭遇到的恶劣环境。当时红军部队在一望无垠的草地上行走了十多天,途经之地都荒无人烟,部队一度陷入弹尽粮绝的艰苦境地。为了找到更多可食用的粮草物资,上级领导给刘忠的侦查科分配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尝百草,分辨出安全无害的食物,为部队“加餐”。谁都知道有的植物看起来其貌不扬,背地里却可能含有剧毒,吃上一口就可能会一命呜呼,而部队现在也没有充足的药品,所以这个任务堪称恐怖,但为了保障整个部队的安全,侦查科的将士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工作,寻找各种野草,以身犯险一一甄别。在刘忠和侦查科众将士的努力下,我军发现了多种可食用野菜,并且靠着这些重要的后勤物资走出了茫茫草地。

红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四道封锁线,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通过彝民区,开展了众多著名战役,刘忠也一直率领麾下的侦查科冲杀在战斗一线,克服种种危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侦查和作战任务。中央领导得知了刘忠在长征途中的突出表现,多次对他进行嘉奖,盛赞他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红军过草地

解放战争时期,刘忠成为了部队386旅团的指挥长官,被上级分配了新的作战任务:赶赴豫北、打开局面。当时豫北的情况相当复杂,潜伏有大量的日伪军和地方武装势力。但刘忠并没有被眼前的局面吓退,依旧镇定自若地研究战局,很快就发现这些地方部队之间其实也是矛盾重重,经常明争暗斗,一方遭遇损害,另一方不仅不派兵支援,反而还会趁机落井下石。刘忠明白这正是自己的机会,于是决定先打击当地的领头部队,再趁着其他势力隔岸观火的时候对他们发起突袭,最后再将剩下的散兵游勇一一歼灭。刘忠的战略方针十分有效,解放军很快就将豫中地区的敌对势力消灭干净,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豫北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刘忠又被调派为第18兵团62军的军长,参与到解放大西南的行动中,为推动国家的和平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国家稳定,回乡寻母

1950年,国家的形势终于得到稳定,刘忠也完成了所有的作战任务,向上级领导请了个长假,回家乡寻找自己的母亲。自从1929年离开家乡,刘忠就一直跟随部队东征西讨、戎马倥偬,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回自己的家乡看一看。现在新中国成立了,百姓也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刘忠对家中老母亲的挂念之情也愈演愈烈,想尽快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来,好尽尽孝道照顾她,弥补自己多年来对母亲的亏欠,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家享享清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刘忠将军夫妇与孩子合影

其实之前刘忠也曾派人前往自己的家乡寻找母亲,但所派之人传回来的消息都是家宅已经废弃,空无一人,这也让刘忠的心里猛地咯噔了一下,不知道母亲是不是已经在常年的战乱中离世,还是单纯就是更换了家庭住址。刘忠委托当地的战友帮他继续寻找,自己也向上级领导打了申请,说要还要去探望亲属。假条一批下来,刘忠立刻动身回乡。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老屋也变得残破不堪,一看就是很久都没人居住了。

刘忠不知道亲人们都去了哪里,只能到大街上询问当地的老人是否知道情况,正好看见路边有一个白发苍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刘忠走进老乞丐,定睛一看却潸然泪下,原来这人正是阔别二十多年未见的老母亲。刘忠为找到母亲感到欣喜,同时也为母亲的悲惨境遇心生愧疚,复杂的情绪激荡在心头,曾经在枪林弹雨中都一脸镇定的铁血军人此刻已经完全崩溃,眼泪止不住地流淌,怀抱着母亲久久没有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街头乞丐照片

其实像刘忠母子这样的情况在当初那个战争年代还有很多,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怀抱着守土卫国的坚定信念参军入伍,离开家乡奔赴前线,为民族和百姓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父母既忧心子女的安危,也为自己有这样的英雄后代感到自豪,一直在后方默默地支持着他们。但很多家庭甚至都没有刘忠娘俩这样幸运,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能重逢。有的战士在漫长的战斗过程中战死沙场,他们的父母还在远方的家乡痴痴地期盼着子女能够平安归来。有的战士征战多年终于功成名就返回家乡,却发现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早就在长年的劳作中凄苦离世。刘忠和母亲分离二十多年还能重逢,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了。

当初刘母鼓励儿子参军,是希望刘忠可以走出深山,走上一条光明且正确的路;但送儿子上战场后,她最大的心愿就变成希望儿子能一直平平安安。能再次见到儿子,他还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刘母满心欢喜。当然最令她开怀的,就是儿子还能平平安安地站到自己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战士和家人重逢

正是因为有千千千万万像刘忠这样的英雄先烈,有像许许多多像刘母这样深明大义的高堂父母,中国的面貌才能彻底焕然一新,所有的中华儿女才能迎来和谐安定的新生活。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