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能看得到,现在已经是不缺房子的时代,房子太多了。还是我们要往乐观处想,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一鲸落万物生”。在过去,60 年代、70 年代甚至 80 年代的人,大部分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一套房子。房贷不断增高,两口子要很努力地奋斗二三十年,终于可以把房子的贷款还完。如果我们所有人一辈子就冲着房子,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变得紧紧巴巴。你每一个月想的第一件事儿是还房贷,整个消费都围着房子转。

所以出现了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很匪夷所思的事情,明明花了几百万买房子,但舍不得花个几十万做装修。装修才是真正花在自己身上,房子只是一个固定资产而已,那就是钢筋混凝土。

但今天你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房子不是很感兴趣了。这不光是对于 80 年代、70 年代的人首先不愿意再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做所谓的投资了,更重要的是对于 90 年代、00 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 60 后、70 后长辈已经给他们准备了一两套房子。

另外,他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没必要这一辈子就跟房子杠上了。所以人又回到了最本真的状态。那你缺啥呢?就会为什么花钱?

一旦没有房子的压力,你发现压力突然没了,其实钱是够花的。你说我们一个月能花多少钱?而且社会也不比较房子了,根本就不会歧视说你为什么租房子。我租房子,可能我爸有两套房子,我只是不愿意住而已,不愿意回家住。你发现这个社会的歧视链变了,反而开始歧视,你有点钱,怎么对自己这么惨呢?不穿点好的,不用点好的,吃顿饭吃 10 块钱的盒饭。

这个歧视链是对的,反而会刺激大家对自己好一点。对我们年轻人来讲的话,多花个 1000 块,你的生活明显会不同。只要不买房子,我潇洒得很,去听演唱会,去迪士尼,去当南方小土豆去,去海南度假,去买一些品质升级的消费产品。

大家千万不要低估消费的力量。未来 10 年 20 年,最大和最终的出口就是消费。大家可能没有概念,你看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消费第三产业占整个 GDP 的占比通常都已经到了 80%左右。那么对于中国现在来说,目前消费占比是 50 出头的状态。所以第三产业是所有国家迈向下个阶段的主要爆发主战场。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内外贸和投资这两驾马车都不会像之前一样高歌猛进,因为基础设施能建的建好了,内外贸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能有的进出流量基本达到饱和。所以第三步就只能靠我们本国的人民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进而驱动消费这个领域的上升。而在商业角度来讲,一个企业一定要知道钱往哪儿去。

你会发现人对于消费的动力还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所以说人有钱了,到最后会干嘛呢?还是要去消费。而终端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动能,那么你会发现制造业也就火起来了。因为出去玩的所有设备,那都是制造业生产出来的;我们吃喝拉撒吃的所有东西,那是农业生产出来的。那就自然而然地会拉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未来如果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从 50 多到了 70,就意味着新增 20 万亿的战场。这 20 万亿的战场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能够新增 20 万家过亿元的企业。每一家企业按照人均单产 30 万、40 万,就可能养得起 300 人。那 20 万家就可能养得起 6000 万人。所以你想,消费的潜力是无比巨大。平时你看不出来,但最终他把钱花掉了,才带动了所有基础设施的产业,带动了所有的人流。所以最终钱一定要花出去,找到出口。一切不以东西卖出去为原则的所谓科技创新,所谓固定资产投资都是耍流氓。千万不要低估消费的力量。

从第二个角度来讲,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我们的创业,我们的产品到底怎么跟终端的动销,跟终端的消费结合在一起,这一定是大势所趋。今年整个宏观环境和国内外环境并不那么友好,很多人都在节衣缩食,都想有更多的储蓄。但我想说一个反向的观点,如果人人都节衣缩食,你会发现商业就没有运转的动力。

人人都不花钱,三产发展不起来,三产起不来,二产和一产也没机会,到最后就会进入通缩的状态。钱呢,是一定要流通起来。如果钱不流通起来,到最后我的永远是我的,你的也就永远是你的。但我买了你的服务,我开心了,你也买了我的服务,我也开心了。到最后咱们彼此没少什么,同时呢,还多了一份开心。其实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第三产业是最后的人性的洞穴,是所有商业的终点。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奋斗,本质上都是为了所有的人、老百姓能够过得更好一点,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