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燕园叟

十二钗的判词读者不说耳熟能详,至少也耳有所闻。但很少有人知道到宝玉也有“判词”。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回宝玉第一次亮相,曹公浓墨重彩渲染过宝玉的穿戴打扮和身材长相后,笔锋急转: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西江月》就是宝玉的“判词”,比十二钗的判词出现的更早。

十二钗的判词存放在太虚幻境薄命司里,是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而宝玉的“判词”却直接由曹公借“后人的《西江月》二词”推出。前者出现在太虚幻境,后者出现在现实生活。

《红楼梦》以“幻笔”开篇,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通灵宝玉”、“一僧一道”、“空空道人”以及甄士隐之梦,贾宝玉之梦等都是曹公用“幻笔”幻化出来的,不是现实生活场景。“幻笔”为曹公独创的写作手法,目的是唤起读者的兴趣。曹公把十二钗的判词放在太虚幻境,意在抛出悬念,引人入胜。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玉的判词(不再用双引号)与十二钗的判词有所不同,宝玉的判词是借现实生活中的“后人之口、别人之词”呈现给读者的,与十二钗太虚幻境里的判词两相对应,契合“亦真亦幻”的整体创作构思。

《红楼梦》有“真假”两套叙事系统。如甄士隐VS贾雨村,甄士隐VS贾宝玉、甄宝玉VS贾宝玉,太虚幻境VS大观园等。太虚幻境那幅统领全书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先后出现在甄士隐和贾宝玉的梦境,亦真亦幻、亦真亦假,真假难辨。如庄周梦蝶般奇幻难解。

十二钗的判词完全照应她们的性格特征和命运结局,是真实的评判,宝玉的判词却不尽其然,有真有假。

我们先来看判词的前半部,也就是第一首《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是常人眼中的宝玉。宝玉不仅用情于己有情的人,而且还用情于己无情的人和无知者,甚至于物,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第三十五回付秋芳的仆妇是这样评价宝玉的:“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这种对世间万事万物都倾注真爱的情怀,就是世人眼里的“似傻如狂”。

“腹内原来草莽”更是自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博古通今,引经据典,连政老爷也不由得颔首称赞。少年宝玉作的《芙蓉女儿诔》和《姽婳词》,一般成人能读懂就值得骄傲。

宝玉真的“潦倒不通世务”吗?秦可卿死后,宁国府乱作一团,宝玉慧眼识英雄,举荐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与诸人来到一桥上,其上有亭。贾政引《醉翁亭记》之“泻出于两峰之间”,题名“泻玉”。宝玉不以为然:“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为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宝玉能十分在意寻常题名和“应制”题名的区别,反对用“泄”字,题名“沁芳”。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仅从以上两件事来看,宝玉十分通晓世务。

第十七回记载“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三四岁已学了几本书、识得数千字。可见宝玉既不“愚顽”,也不“怕读文章。?进入少年,宝玉也并非不喜欢读书,他只是不喜欢陈腐的八股文和科举应试方面的书,‌但他对诗词歌赋、历史知识、奇闻轶事都有广泛的涉猎。‌他读书纯粹是为了陶冶性情,‌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宝玉不论亲疏的人间大爱真爱,打破当时礼治社会的阶层、等级藩篱,在俗人看来就是“偏僻、乖张”。所谓的“世人诽谤”实际是对宝玉的褒奖。

再看“判词”的后半部,也就是第二首《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是宝玉在贾家衰败前后两种生活状态的对照。“不知乐业”不是“不知享受富贵”的意思,而是不能安心从事“富贵事业”,也就是仕途经济、为官做宰。是否“贫穷难耐凄凉”,由于八十回之后佚失,无从考证。不过从宝玉后来勘破红尘,出家为僧来看,“贫穷难耐凄凉”也是伪命题。“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一段是宝玉发自内心的自责和忏悔。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玉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不被世人理解,判词的前半部表达的是宝玉的愤懑,用的是障眼法,是正话反说,是“假”。判词的后半部是宝玉的忏悔,直抒胸怀,是实话实说,是“真”。宝玉的两段判词前假后真,半假半真,亦假亦真。

如果认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那么就必须承认《红楼梦》是曹雪芹以家事为背景创作的记实小说,有相当的自传成分。再结合曹雪芹身世和命运,《红楼梦》可以说是作者的“忏悔录”。

正如开篇第一回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

宝玉的判词“《西江月》二词”,既是主人公贾宝玉在人生大起大落后的自嘲自辩,也是作者借“后人”之口的忏悔之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