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9月,天南地北的人集结贺兰山中,他们好奇,两百多家酒庄,上千个酒款,为什么都在贺兰山

于是有了:

一场前所未有的市集活动,和#葡萄酒也旅行#的词条一起刷爆了社交平台;

一个千里奔赴的融合聚会,吸引来近千名葡萄酒产业、文旅行业的顶流大咖;

一次慢吞吞的酒庄寻访之旅,参与过的人都说一天不够,希望再来,多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溯,在办这场活动前我们也发出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是贺兰山?

于是我们拿上摄像机,便出发了。

采访了十几家酒庄,几十位庄主、酿酒师后,这个答案逐渐清晰:

「那会这个地方连一棵草都不长」

「老王说这里能做出一千块一瓶的酒,大家都说这是个疯子」

「如果说要选择葡萄酒,我觉得没有比宁夏更好的地方了」

「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就想着找一份工作来做吧。也谈不上喜欢,但是从那后,四十年里我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没有离开过这家酒庄」

关注「宿集营造社」视频号,会有更多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兰山东麓,自古就是一片茫茫戈壁沙滩,沙石遍地,荒无人烟,亿万年来,别的地方沧海变成桑田,这里,从未改变。突然有一天,国外的专家被请到了宁夏,一群人对着一撮撮土壤研究,惊讶地发现,「原来这里的土真的适合种葡萄。」

自此,一片不毛之地,却有人铁了心要弄出「葡萄美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玉泉营农场种植了宁夏第一棵酿酒葡萄。俞惠明、周淑珍等八个年轻人被送往昌黎学习酿酒。当时年仅20出头的他们,不知道进入这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赴昌黎葡萄酒厂培训学员合影留念

「我记着当时有20吨的葡萄,我们8.人硬是用手捏碎,我们没有化验仪器,就是简单的天平比重剂、温度计,完全都要靠我们的眼睛、鼻子、嘴来品尝」

——宁夏农垦酒业 俞惠明

「第一瓶酒做出来后,我们一看做得这啥?酒跟酱油一样,喝到口腔里面就说跟又酸又涩的,跟醋一样」

——独立酿酒师 周淑珍

「我是82年开始学种葡萄,那么83年开始学起葡萄酒酿造,整个那时候也是我们中国葡萄酒一个起步阶段。」

——长和翡翠酒庄 郭万柏

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甚至不明白为什么开始,但是就这样坚守了四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酿酒师 周淑珍

「我们当时的第一瓶酒叫贺宏牌,就是寓意贺兰山下,大展宏图」

——宁夏农垦酒业 俞惠明

「我做酒也四十几年了,我觉得对自己还算满意」

——独立酿酒师 周淑珍

「我从19岁进入这个行业,40年了,我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就没有离开这个院子」

——宁夏农垦酒业 俞惠明

有些开始注定没有清晰的目的,因为答案都过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林、王奉玉、容健,这几位即将退休的老爷子,出了趟国,看了些别家的葡萄园,喝了点别人的葡萄酒,回来后,下定决心自己干。

他们有的当过兵,做过工人,有的担任过国企领导,最终在葡萄酒行业扎下根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林与高源

「我们西北人不比别人聪明,也不比别人富裕,靠的就是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劲一直向前闯」

——银色高地 高林

「退休了嘛,原来也是学农业的,找点事情干。当时李华先生到了这个宁夏来考察,他觉得这个地方就类似于波尔多,甚至比波尔多还要这个有优势」

——贺兰晴雪 容健

「当时就是很坚信这个地方以后会绿树成荫,美酒飘香」

——贺兰晴雪 王奉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兰晴雪三位创始人

在戈壁滩上种葡萄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老爷子们也不会让自己孤单,三人组团画起了三张大饼。于是三位年轻的女孩在大饼的诱惑下顺利入坑。

「当时王老爷子就给我说这里一定能酿出好酒,所以我就辞职和他们一起创业了」

——贺兰晴雪 张静

「我父亲就是坚信这里能做出好酒,那我就相信他」

——银色高地 高源

「10年,我从德国回来想劝退老王,我还没开口,老王就说:王方,你不是爱喝酒嘛,这里能酿好酒,你可以自己酿自己喝。当时就被这个大饼吸引,就回来了」

——迦南美地 王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奉玉与王方

「我们一定要做出中国最好酒!」

这是王老爷子在2005年建立贺兰晴雪酒庄时的豪言壮语,那年他60岁。当时许多人都不相信,觉得这个老疯子净吹牛!没想到只过了5年,这个梦想就在2011年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葡萄酒领域,一个有公信力的奖项,可能让一款看似普通的酒变得一枝独秀,可能让一个寂寂无名的产区变得声名鹊起,可能让一位默默耕耘的酿酒师变得声名远扬。

在波尔多、勃艮第等世界各主流产区留学深造的酿酒师、从银川出发游学全球的酒庄接班人、行业名校专业出身的新农人、创意无限的酒标设计师……热爱葡萄酒的人都开始视贺兰山东麓为理想的热土。

「他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代表性、引领性作用,紧跟着就是我们这帮非专业人士,也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不管是做金融的,像李景,还是像我这种做建筑设计的,大家都从不同的领域来关注这个行业」

——夏木酒庄 张湃

「我们有很多很有活力的同行,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产区只有你一个人的话,这个事情会变得非常非常的无聊」

——酿酒顾问 邓钟翔

「09年那个时候来宁夏就已经看到了这个产区的优势,就是即使是那些农民自己酿的葡萄酒,你会发现他也没有什么技术,然后葡萄的管理可能也没有那么好,但他这个酿出的酒其实已经是已经很好」

——独立酿酒师 马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怎么说就是我做这个酒庄刚开始,起初就是起心动念,做的时候可能是就是被逼着来做这个事,就是无心来做这个酒庄。但是做着做着是一种坚持热爱」

——留世酒庄 刘海

「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的时候我就大家都在畅谈这个未来嘛。那么我就给大家说我的梦想就是希望将来有一天回到我的家乡,回到贺兰山下种葡萄园来酿酒」

——夏桐酒庄 苏龙

「当时回国了以后其实有很多选择,如果选择葡萄酒的话,我觉得没有比贺兰山东麓更好的地方了」

——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教授马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兰山东麓不断吸引着年轻人,比起中国其他的产区,酿酒师更愿意来到宁夏寻求职业发展。原因无他:这里是全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种植产区,云集两百多家小酒庄,充满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葡萄酒的世界里,人们最爱讲「风土」。风土既是自然,也有人文;既是客观,也有主观;既是物质,又有精神。贺兰山葡萄酒的风土是贺兰山,是黄河水,是葡萄农冬天的埋藤,更有这里的酿酒人,赋予这片土地出产的葡萄酒特别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耕于民宿行业的陈祖品被山下这群人的韧劲吸引,所以他把民宿带到了贺兰山下,成为这群人里的千分之一。

「酒是70%是靠种的,30%靠酿的。你喝到一口酒的时候,你要想到这些在地里他们农作的这种辛勤,农作的那种背影其实很令人钦佩。我没有在特别在这些庄主身上看到那种特别追逐名利,他们还是非常的淳朴。」

「你对葡萄不好,它就死给你看啊!」

——黄河宿集创始人 陈祖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从来是不易的,辛苦劳作是农人最普遍而真实的命运。他们仰仗土地,依赖天公作美,在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节奏里,找寻自身的律动。贺兰山于这群酿酒人,也像伯牙与子期,都深深扎根于脚下这片土地,把勤勉、坚韧与信念融入日常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容健老爷子当时在英国接受采访,他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大奖,真的是因为我们宁夏这个产区的风土特别好说,我相信如果今天获奖的不是贺兰晴雪,那我的邻居他们也一定会获得这个奖的。」

——贺兰晴雪 张静

「其实贺兰山下我认为最可爱的,最核心的。是这帮人,就是这帮酿酒师,还有这帮庄主,就是我认为他们一定会接过前辈的这个棒,然后把这个产业能够做得更好啊。」

——夏桐酒庄 苏龙

「对于我来说这里是家乡,然后我在家乡做这件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酿酒顾问 邓钟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对我来说黄河就是那条河,贺兰山就是那座山。你不必特别地去说,特别地去讲,我觉着它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亦浓酒庄 王玉强

「北京路从东往西开的时候,一直是朝着贺兰山在开,贺兰山其实它没有特别高的山峰,你就感觉他很温和地在保护着银川城一样,所以给我的感觉是还挺治愈,挺有安全感的一座山」

——独立酿酒师 于千

「贺兰山它是非常阳刚的,它就像一堵墙一样,是父亲般地保护着银川平原」

——蒲尚酒庄 姜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头顶光环、脚踩泥泞的行业里,精准的技艺、大胆的尝试以及一颗踏实做酒的心,缺一不可。

总有人问这些庄主当年选择葡萄酒是因为看中了它的「大好前途」吗?他们的回答总是否定的。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我们才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是这群人最简单的酿酒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十年,贺兰山还没来得及眨个眼,脚下的葡萄就已经进入茁壮的藤龄,一栋建筑变得陈旧,老爷子们也真的退休了,曾经的小姑娘们也变成了小姑娘的妈妈,年轻人一批批地来...

这群人亲手开启的时代滚滚而来,地窖里静置的葡萄酒奔涌着人们对这片风土一次又一次地阐释。

为什么是贺兰山?答案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