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的版图实在是太大了,巅峰时期拥有2288万平方公里,这可不是白白得来的,那是征服了若干小国家才有了这样的规模。

不过从沙俄的版图划分来看,我们轻而易举就能看到,沙俄总面积的三分之二,都在亚洲,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在欧洲。而他们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欧洲国家,这种版图结构,明显是不合理的,是什么导致这一状况的呢?

很明显,答案就是向西扩张难度系数太高了,向东扩张,简直轻而易举。正是这一历史逻辑,造就了沙俄的奇葩版图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西扩张,打了太多硬仗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国,也就莫斯科及其周围那么一丢丢大,根本摆不上台面。不过自从他们跟着蒙古金帐汗国混了以后,便逐渐发家致富了。

混好了以后,莫斯科公国兼并了一大堆罗斯小公国,又继承了东罗马的衣钵,逐渐成长为沙皇俄国。沙俄的盘子不算小,有200多万平方公里,但由于没有出海口,因此他们还是得对外扩张。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设都把扩张方向放在了西方和西南方,也就是波罗的海以及黑海地区。这两个地方距离沙俄核心位置比较近,而且普遍比较繁华,距离欧洲腹地也不远。

沙俄要想解决出海口的问题,拿下这两个地方自然是首选,但是难度系数实在是太高了。

17世纪时,波罗的海东岸,归瑞典王国所有,这是一个战斗力强悍的王国,堪称北欧霸主。此外波兰立陶宛联邦也在这里有一席之地,这也是16世纪战斗力彪悍的国家,曾一度击败维也纳城外的奥斯曼土耳其大军。

16世纪到18世纪,黑海沿岸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范围。奥斯曼土耳其作为灭亡东罗马的国家,战斗力十分彪悍,且扼守东西方贸易的陆路通道,赚了不少过路费不说,还得到了东西方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从这几个强国手里,拿到出海口,难度系数太高了。

  • 1700年到1721年,沙俄在彼得一世的带领下,花了近22年时间,才击败了瑞典王国,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部分地区。
  • 18世纪中叶,波兰立陶宛联邦内部出现纷争,这才让沙俄捡了漏。沙俄在18世纪后期,与普鲁士、奥地利合伙,分3次将该联邦瓜分殆尽。包括立陶宛等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俄收入囊中。
  • 至于对付奥斯曼土耳其,那几乎成了历代沙皇的使命。从17世纪到19世纪,双方打了200多年的俄土战争,几乎是有来有往。当然了,最终沙俄技高一筹,夺取了黑海北岸、东岸的大片领土,还让黑西岸的大片土地脱离了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这一路走来,沙俄打了太多硬仗,那叫一个艰辛啊。要不是沙俄内部90%以上都是农奴,比较好管理的话,早就崩盘了。举个例子,光一场克里米亚战争,就让沙俄损失了50多万大军,这只是俄土战争的冰山一角而已。

即便如此艰辛,其实沙俄在西方的扩张,也肉眼可见的有限,基本局限于东欧、西亚一带。总体来看,也就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波兰部分地区、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被沙俄收入囊中,并没有让沙俄真正入主欧洲腹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东扩张,一般动用的都是几百人的小分队

反观沙俄向东挺进,情况就比较顺利了,基本没打什么恶仗,就轻易获得了在西方不可能获得的大量土地。

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派遣了一支840人的小分队翻越乌拉尔山脉,进入西伯利亚汗国。仅凭这么一支小分队,沙俄就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夺取了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片土地。

17世纪中叶,沙俄先后派遣了一系列数十人的小分队进入远东黑龙江流域探险。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哈巴罗夫团队了。

  • 1649年,哈巴罗夫带领70人的小分队,就敢进入黑龙江流域,还占了达斡尔人的几个村子,甚至以当地人为口粮,留下了罗刹的恶名。
  • 1650年,哈巴罗夫又跑回去带了138人前来支援,再次进入黑龙江流域,四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 1652年到1660年,当地清军对这帮沙俄入侵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击。1652年灭了10人,打伤78人。1658年灭了对方270人。1660年又灭了对方60多人。

从这种伤亡数量上,我们就能看得出,沙俄在入侵黑龙江流域时,出兵规模非常小,跟在西方抢地盘时的规模完全没法比,基本就是小几百人的规模,不能再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大规模作战,也就是雅克萨之战了。1685年前后,沙俄和清军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作战。

  • 首次交锋,沙俄只有450人固守雅克萨城,清军出兵3000人。结果一目了然,沙俄损失惨重,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尼布楚。
  • 第二次交锋,沙俄又从莫斯科派了600人增援远东,他们合计出兵826人,再次占领雅克萨城。这回清军派遣2000多人围攻,俄军拼死抵抗,压根没打算投降。最终雅克萨城中,只剩下了66名俄军,双方这才坐下来谈判。

这是沙俄和清朝首次大规模交锋,结果人家还是几百人的规模,由此可见,沙俄压根就没把工作重心放在这里。但即便如此,在1689年通过《尼布楚条约》,人家依旧合法得到了外兴安岭以北的所有领土。小投资,高回报,讲的或许就是这种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又那么好欺负,吓唬一下就拿到了大量土地

1727年,沙俄又趁着雍正忙着解决西北问题的机会,与清朝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得到了大片贝加尔地区。自此,中俄双方在东部和中部的领土边界,算是敲定了。东部以外兴安岭为界,中部以外蒙最北边的山脉为界。

按道理双方应该相安无事了,但伴随着清朝在后期逐步衰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惨败,损失了50多万大军,此前半个世纪的战果,几乎毁于一旦。

沙俄高层也坐下来思考了很长时间,与其把精力浪费在西方,倒不如集中精力到东方去捞好处,毕竟低成本高收益,这买卖划算啊!

为此,从1858年开始,沙俄便在东方做起了没本钱的买卖。

  • 1858年,一边是南方的太平军,一边是北方的英法联军,清廷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沙俄利用这个机会,只是朝着黑龙江里放了一晚上的炮,就吓得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将60多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割给了沙俄。
  • 1860年,同样没怎么花本钱,沙俄以调停人的身份,逼迫清廷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拿到了外东北剩余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说实话,亚历山大二世这买卖是做得真舒坦啊。放眼全球,估计都没这么划算的买卖,几乎就是空手套白狼。

上了瘾以后,这一套就很好使了。在1862年到1864年的外西北争夺战中,沙俄到底还是出了3万大军,算是在东方下血本了,结果愣是没取得什么战果。由此可见,那时候的清军对付英法不行,对付沙俄还是可以的。

奈何沙俄最后还是把问题摆在了谈判桌上,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从清朝手里挖走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看看,还是空手套白狼好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是沙俄的战略后路

在东方捞足了以后,沙俄在1877年又杀了回去,把奥斯曼土耳其狠狠揍了一顿,报了克里米亚之战的仇。

所以说,沙俄的策略很简单,在西方混不下去的时候,完全可以到东方获取足够的补给。东方就是他们的战略大后方。

等到在东方吃饱喝足了以后,再跑回西方接着干。那么问题来了,东方就一定那么听话么?沙俄的杀手锏其实很简单,威胁恐吓基本是惯性操作,而且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