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英军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林则徐在一天,他们就无法战胜

1840爆发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今天都认为那场战争的失败主要是我们武器不如英国人。可从鸦片战争的揭幕战,九龙山之战、穿鼻洋海战和官涌山之战取胜可以看出,大清国之所以最终落败,器不如人似乎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之后鸦片战争全面爆发,装备更加精良的英国军舰也没能在林则徐把守卫的广州城占到便宜,只是北上之后才逐渐显露出两国的军力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进攻主要来自海上,这场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主要是一场海战,因此海上力量的强弱决定这战争的胜败。毫无疑问,英国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号称“日不落帝国”。而大清的海军几乎可以用零来形容,根本无法保卫长达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从战术角度而言,清军的落后也是全方位的。当时的欧洲各国都以进入工业时代,清军的作战习惯却停留在中世纪乃至更为遥远的年代,上阵时冷热兵器混用,配备比例火器占百分之五十,排列顺序也是火器在前,冷兵器在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列阵密度过大,在战斗中难以机动和发挥火力。而英军作战采取用的是“线式”战法,战术运用灵活,便于机动迂回作战,也能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达到最有效的杀伤力,平均可以高出清军六至七倍。况且,从武器装备角度而言,清军和英军的差距十分巨大,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不管是武器装备、军队素养还是战术,清军都远远落后于英军,因而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后来的鸦片战争清军战败是必然的结果。然而,九龙山、穿鼻洋海战和官涌山之战的胜利,却又从侧面印证了落后未必挨打,这三次战役英军都尝到了苦头,清军的表现也不像后世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也就是说,英军全面领先清军,但并非没有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面所说的三次战役来看,英国暴露出兵力的严重不足,满打满算,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所能动用的军队人数最也只有两万人,而且其中还有很多雇佣兵,这些雇佣兵的战斗力和对战术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明显要差很多。因此英军整体战斗力不平衡,这也就决定了英国远征军并非无懈可击。而实际上,林则徐因为战前工作准备充分,使得英国人战斗力不平衡的弱点被放大,最终取得了前三场前哨战的胜利。英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尽管武器装备先进战术领先,但毕竟是劳师远征,因此路途遥远和大海的局限性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对英商采取断绝供应的做法,这已经让义律陷入了绝境,这也是他决定采取武力措施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英军的后勤供应由东印度公司作为支撑,但也只不过是比英国本土略近一点而已,终究无法克服补给线过长的困难。英军的主要优势还是在海上,后来的事实证明,离开了海上军舰的英军深入内陆后,其作战力量明显大打折扣。他们只能将战局控制在靠沿海一线,甚至只能集中在江海沿线的一个或几个点上进行作战,如果要全面深入,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任务。整体而言,英军占有优势不假,但并非铜墙铁壁无懈可击;清军虽全面落后,但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前三次战役也证明了清军有打胜仗的能力。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后,英国人的军舰到达广州,并没有吓倒林则徐,甚至广州的战局一度让英国人陷入困境,直到那个时候,大清帝国的高层都不会认为,自己会输了这场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源还是来自远在紫禁城的道光帝,如果不是他态度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将林则徐革职,那么第一次鸦片战争鹿死谁手还为可知。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如果道光帝的决心和林则徐一样,那么英国人根本没有战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