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昆卡老城,蓝白穹顶的教堂十分显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着草帽的当地人

● 寒 江
座落在南美安第斯山谷中的古城昆卡,汇集4条河流,群山穿梭其间,沿岸绿草如茵、花木葱茏,星罗棋布的红瓦房屋点缀在广阔的绿地之中。虽地处赤道附近,但昆卡四季如春,这得益于2500多米的海拔。作为厄瓜多尔过往岁月的见证者,昆卡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却依然风姿绰约的古典美人,娓娓道来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宁静。
印加古城汤姆班巴
追溯昆卡的历史,一定得从前哥伦布时代开始。那时的昆卡所属地区被卡纳里族和其他一些较小的安第斯部落原住民占据,他们将这里命名为瓜蓬德莱格,寓意“一片广阔无垠、宛若天堂的土地”。凭借稳定的气候、土壤及水源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卡纳里人成功地发展了农业,可以种植土豆、梅洛科(根茎可食用)、藜麦等作物,并能驯养豚鼠、羊驼等动物。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随着印加帝国的扩张,这一区域被纳入版图,成为印加疆域的一部分。印加人将这座城市重新命名为汤姆班巴,并在征服过程中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他们引入自己的宗教、语言、建筑技术和道路系统,但没有打压卡纳里人在天文学和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印加帝国统治时,汤姆班巴的路网四通八达。当时的南美大陆尚未有牛、马等家畜,货物和信息的传输全靠人力徒步完成,这里也成为帝国的交通枢纽,成为印加文明的中心之一。然而,当第一批西班牙人抵达此地时,只见到一片废墟,哪里还有什么黄金庙,与当地人传说中曾经的繁华大相径庭。后人对于汤姆班巴转衰的这段历史空白也充满了疑惑。
1557年,西班牙人挺进安第斯山谷,在印加遗留的汤姆班巴废墟上建造城市,并用总督家乡的名字命名“昆卡”。
直角网格设计之城
几百年来,昆卡的城市建设严格遵循当初西班牙国王倡导的直角规划理念。这种直角网格的设计让城市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街道布局清晰有序,既方便人们日常出行,也便于城市扩展与管理。昆卡历史中心区至今完好保留着当初的城市布局,以及典型的西班牙殖民建筑,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昆卡街头,来一次说走就走的“city walk”,无疑是对这座城市最年轻态、最沉浸式的探索方式。在绿意盎然中悠然启程,脚下的每一步都踏在昆卡古老迷人的鹅卵石街道上,西式建筑的典雅与庄重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其中承载着的历史与风情。
眼前一抹跳跃的鲜艳红色是阿苏艾省法院,无疑是这场漫步中的亮点之一,阳光通过巨大的透明穹顶将温暖与光明无私地播撒给每一个驻足仰望的灵魂。继续北上,市政厅的庄严身影映入眼帘,大楼内部的画廊和历史馆展示了昆卡人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完美融合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卡尔德隆公园里,花坛错落有致,树木郁郁葱葱,喷泉清澈见底,共同编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矗立于公园之中的阿伯登·卡尔德隆纪念雕像,不仅是对这位厄瓜多尔独立战争英雄的纪念,也激励后人铭记历史。
自卡尔德隆公园向西,昆卡的标志建筑——新教堂渐渐映入眼帘。这座教堂建于1885年,历经近一个世纪于1975年完工。由于当时设计师出现计算失误和经费问题,原来拟建的地基无法承受两座高塔的重量,所以高度减少了一半,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并未被削弱。教堂的穹顶色彩搭配蓝白相间,清新又雅致。
离开时带走一顶“巴拿马草帽”
稍稍偏离昆卡,南美洲安第斯山谷中还隐藏着许多秘境。因加皮尔卡距昆卡约两小时车程,这是厄瓜多尔最壮观的印加遗迹之一,建筑风格融合原住民卡纳里人和印加两种文化。
因加皮尔卡这片遗迹饱经风霜,唯太阳神庙屹立不倒,不仅是印加人崇拜太阳神、自诩为太阳子孙的象征,更是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这座神庙由印加第九代王下令建造,集宗教仪式场所与天文台功能于一身。
太阳神庙能彰显印加人的非凡智慧,其独特的椭圆外形在印加建筑中实不多见,两侧半月形的设计暗合卡纳里人对月亮的崇拜。他们在巨石上雕琢出28个深孔,巧妙对应印加历法的天数,再利用月相变化指导农耕。而印加建筑的精髓——梯形门楣与无黏合剂的石块拼接技术,让石块间严丝合缝。
对热爱自然与生态的游客来说,昆卡旁边的卡哈斯国家公园无疑是必达的探索之地。源自雪山的汤姆班巴河与其他河流在这里交汇,孕育了200个高原湖泊。卡哈斯不仅是植物的天堂,也是百余种鸟类栖息的乐园,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人们来这里休闲、徒步、垂钓、骑行等。
离开昆卡前,不妨买一顶巴拿马草帽当作离别纪念,尽管其名为“巴拿马”,实则源自厄瓜多尔,昆卡更是其最主要的产地。草帽材料纯天然,轻盈透气,是昆卡游客的时尚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