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这个竞争激烈、房价高昂的房地产市场,买房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投资。然而,许多购房者在交易过程中却常常陷入各种陷阱,导致财务损失和心理压力。近期,香港消委会通过几个真实案例,提醒消费者在买房时需保持警觉,避免掉入地产代理的“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一:堕楼事故隐瞒

小李是一位年轻的职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攒够了首期,决定在香港购买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在地产代理的推荐下,他看中了一套二手物业。小李在看房时,特意询问地产代理:“这个地方有发生过什么古怪的事情吗?”地产代理自信地回答:“没有,绝对没有问题。”

然而,当小李签署临时买卖合约后,意外得知该单位曾发生过堕楼事故。震惊之余,他立即决定终止交易,并要求地产代理赔偿被卖方没收的订金。最终,法庭判定地产代理未能履行其提供真实信息的责任,必须赔偿小李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二:失实平面图

另一位买家小张,在购买物业前向地产代理索取平面图,以确认单位的实际面积。地产代理提供的平面图显示,单位的面积比实际大了不少。小张对此并不知情,便基于该平面图签署了购房协议。

交易完成后,小张才发现单位面积与平面图严重不符,因而以卖方作出失实陈述为由,要求撤销交易并追讨订金。然而,法庭认为卖方并未授权地产代理提供失实平面图,因此小张的诉求被驳回,最终他只能接受这个结果,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三:村屋花园租约隐瞒

小王是一位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梦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经过几次看房后,他在地产代理的安排下,视察了一套连花园的村屋。在参观过程中,小王询问花园的使用情况,地产代理表示:“这是你们的花园,可以随意使用。”

然而,交易完成后,小王才发现花园实际上是向政府以短期租约形式租用的,根本不属于他。这一隐瞒让小王感到愤怒和失望,最终他决定向业主和地产代理追讨已付的订金。法庭认为地产代理和业主均未如实告知花园的真实情况,判定小王可以撤销交易,并取回订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委会的建议

通过以上案例,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进行物业交易时,务必保持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1. 核实信息:在委托地产代理时,务必核实其提供的信息。可以通过多渠道查证物业的历史记录和相关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 书面协议:签署“地产代理协议”时,务必以书面形式明确各方的权责,避免口头承诺带来的风险。协议中应详细列明优惠细节及双方的责任。

  3. 警惕承诺:对地产代理提出的“包借”、“包赚”等承诺保持警惕,切勿轻信。这些听起来太好的承诺往往隐藏着风险。

  4. 咨询法律意见:在交易过程中如有任何疑虑,建议及时咨询独立法律意见,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5. 亲自查看:在买房时,尽量亲自查看物业,了解其真实情况,避免依赖地产代理的单方面信息。

在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中,购房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通过以上真实案例,消费者应更加警惕地产代理的失实陈述,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谨慎行事的基础上,才能在这个复杂的市场中找到理想的家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记住,买房是一项重要的投资,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才能实现梦想中的居所。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