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在历史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一种记载以《尚书》、《史记》为代表,将尧、舜、禹视作圣君,将尧禅让舜、舜禅让禹视为圣君之典范、道德之楷模。

这种记载符合儒家思想,为后世写史的儒家学者普遍接受。

一种记载以《竹书纪年》为代表,说在尧晚年时,来自于东夷有虞氏的首领舜发动政变,囚禁了尧,逼他将君主的位置“禅让”给自己。尧的儿子丹朱不服,起兵反抗,被舜击败,放逐至南蛮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书纪年》只有残本保留下来,残本中并无大禹继位的记载,相关记录已经遗失。只知道舜命来自于炎黄族群的大禹治水,经过大禹十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而此时大禹也积累了巨大的威望,“顺理成章”的接替了舜的君主之位。

但韩非子在《说疑》中说:“舜逼尧,禹逼舜。”

《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和魏国的官修史书,在西晋时,被人从战国时期的墓葬中挖出,西晋朝廷组织了学者进行研究整理。但因为其记录与儒家学者的记录相悖,儒家学者一直很反感。到了唐末宋初,儒家意识形态已经彻底占据了思想统治地位,《竹书纪年》便好巧不巧的失传了。

今天看到的《竹书纪年》残本,是后人将历史文献中引用的《竹书纪年》文字,一条一条摘录整理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权的继承从来不是君主个人的私务,牵涉到广泛的利益,他的家族、他的氏族等等。战国时期,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了大臣子之,就导致了燕国内乱,燕王哙、大臣之子都在动乱中死于非命。

尧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将君主之位禅让给东夷族的舜,不仅关系到家族利益,更牵扯到部族利益。同样,东夷族的舜,将君主之位禅让给炎黄族的大禹,也是一样的道理。若说是平稳的权力交接,确实让人难以相信。

而且大禹之后,他的儿子启便继承了君主之位,并建立了夏朝,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几千年历史中,唯独出了个尧、舜、禹,似乎太另类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