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造型设计里,有一种说法:穿插。《独此一族》即采用了此手法,我做这组作品,是很早之前了:1990年。
壶嘴和把手,看起来是贯穿的,实际上它们当中是空的,连接的只是意会。
“独此一族”,取这个名字,我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造型类似鸭子,但不是鸭子,也有点类似鸳鸯,但又不是鸳鸯,它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也是作者寻求创作个性的意愿表达。
壶身和杯面,用了老的芝麻段泥作为装饰。当时看到了这款泥料的颜色质地非常喜欢,取到一点这种泥浆,在这个作品上面用作装饰(由于芝麻泥一般不能单独成型,以前有些瓶、盆等器皿上多作为粉在表面的装饰层),并在壶身、杯身上方刻画了一些类似开裂、开片的冰裂纹式,吸收了瓷器开片的技法,增加可现性。
在作品处理上,更多也是迎合了造型上的需要,包括壶把、壶嘴、杯子上的木纹装饰,利用大自然原有的一种物件或是材料,把它们的语言抽象出来,做成一个符号,从而形成作品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照。做成的这组器皿,人们可能多会联想到一个动物的家族,跟它原有的主题就更加贴近了一点。
在紫砂里,泥料相互之间的搭配,一般不太好处理。比如紫泥加上一些墨绿泥,搭配在一起的效果不一定太好。后来,我发现这种芝麻泥,它的灰段泥制里会有一些偏黑细点,与壶身的紫泥,会形成一种对比色,但又不是一种强对比,有种相近类似的感觉在里面,有种朴素的美。
壶身上装饰细点,增加了一个层次,整体视觉是虚掉的,但形成了一种阴影。跟整个装饰面上的刻纹,在承接上体现出强弱的过渡。
在造型上,壶身、壶把、壶嘴之间,产生了层次上的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前后感,都会增加视觉上的丰富层次。从作品的整体造型来看,是抽象的,可意会而不易言传。在壶身与杯身之间,尽量把它们拉近,形成了一个和谐整体。
壶的形态较接近具象,杯子实际上更抽象。我所要表述的作品,并不是描述某一个具体的动物,或是某一个具体的家庭。主要是通过从设计理念到造型构成、创作手法等方面,寻找一种与跟原来紫砂有所区别的方式,但在处理器皿表面时,还是用紫砂传统制作方式去处理。希望作品能够达到一种既保持紫砂特有的味道,又区别于紫砂原有方式的意味、形式及体现方式等。
(文/吴鸣、鹤子,整理时间:2024年6月,来源:吴鸣艺术馆)
艺术家简介
吴鸣,字怡陶,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77年于江苏陶校学习陶瓷美术,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职大美术装潢专业。师从李碧芳、张志安、一粟、乐人等先生。他兼诗文书画,集设计、制作、刻塑于一体,最早全方位进行现代紫砂创作研究。其创作融合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对现代紫砂创作有积极影响,被誉为“紫砂现代陶艺先河”、“新流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8第七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第二届)。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陶协陶瓷艺术委员会会长,《江苏陶艺》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评委,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高级职称评委,中级、初级职称评委主任。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设计中心主任。
1990年,第四届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优秀奖。1992年,第三届日本美浓国际陶瓷展评委特别奖。1994年,第五届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优秀奖。1998年,第六届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二个、优秀奖。
2001年,第一届全国陶艺与设计展评优秀奖(最高奖) 中国美协。2002年,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二个。2004年,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金奖。2010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评比银奖。2010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评比铜奖。2015年,米兰世博会金奖。2015年,第十届全国陶瓷评比银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