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项目

囊括了来自全国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39艘科考船

图源:网络

这个项目便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

“海洋科学调查船时费专款”项目

即“共享航次计划

15年来“共享航次计划

累计资助155个科学考察航次项目

完成180多船次的海上调查

搭载5296项次涉海项目

(数据截至2024年)

视频:走近中国海洋科考与“共享航次计划”

2024年9月

国内首届“首席科学家培训”航次顺利举办

培训航次依托共享航次计划战略研究项目

“共享航次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培养战略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席科学家培训”航次起航前合影

丰富经验的首席科学家带队

20名来自不同单位的青年科学家作为学员

乘“嘉庚”号在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

完成了为期4天的科考调查和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投放CTD采水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间箱式采泥器科考作业现场

所谓“共享航次计划”

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科·学·考·察的广·泛·需·求

“共享航次计划”全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科学调查船时费专款”项目,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09年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航次计划”视觉标识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专家组办公室

何为“共享”?“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文档”……“共享”的概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共享航次计划”通过统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出海需求与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利用效率,即让多个基金项目联合使用一条由基金委租用的考察船,合理、有效调配考察船资源,开创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开放与共享”新机制,推动了海洋调查资料的积累与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航次计划”每年公开征集各项需求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网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传承海洋科考精神

孵·化·未·来·科·学·队·长

“共享航次计划”中有一个重要的机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在备航、出海、完善研究与统筹数据的整个过程中,首席科学家需要扮演“科学”队长的角色,负责航次组织、协调工作、调查实施等,这对于推动共享航次的顺利实施分外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4年

累计共有79位科学家

先后担任155个航次的首席科学家

当年 45 岁以下的占49.11%

年龄最小的30

平均年龄45.1

今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首届“首席科学家培训”航次依托“嘉庚”号前往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进行科考调查和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训航次的安全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训航次的科考调查日常

这个高效而有趣的培训航次从9月1日持续到9月6日,邀请具有丰富首席科学家经验的天津大学魏皓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鑫研究员和厦门大学曹知勉教授担任导师,帮助青年学员提升统筹计划、沟通协调与应急决断等综合能力。经过招募遴选,20位分别来自17所涉海高校和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作为学员参加本航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日-2日,项目在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及“嘉庚”号上完成航前培训研讨会及备航。

出海科考、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机会因为有限而格外珍贵,培训航次便是为青年科学家们的“首席梦”添砖加瓦。培训正式开始前,学员们参与了航前培训研讨会及备航,在开学第一天参与嘉庚号海洋大讲堂科普直播。在启航仪式后,学员们的培训航次正式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3日举行航次启航仪式,由厦门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荔敏主持,共享航次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刘保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戴民汉,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陈光,科技处副处长柳欣,海洋与地球学院书记刘艳杰,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海洋处领导等出席仪式并予以指导。

培训航次与台风“摩羯”不期而遇,导师凭借经验,与学员们在航次开始之前就做好了评估与备案,并在航次期间根据天气变化多次调整应急方案。为期4天的航次期间,学员们根据培训方案轮替担任执行首席,在台风影响下坚持完成3个站位10次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次实施日常

作业之余,导师组在每日例会上分享各自的首席经验,强调作为航次首席需要的责任感和决断力。参航人员也互相分享了各自的科考经验,此外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王海黎主任进行海上科考外交申报经验分享,王丽芳工程师和杨位迪高级工程师也分别进行营养盐国际比对实验和水下摄影的经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日例会分享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位迪高级工程师分享水下摄影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6日上午,航次召开总结大会,跟踪专家、导师和学员们纷纷发表心得体会。

这场首席科学家培训航次也是一次科考精神传承之旅。这次全面、专业的学习机会培养了学员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如何做出应急调整,如何培养自身领导、协调和决断能力,是青年科学家们通往合格首席、实现更多成就的必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训科学家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十五年航行

航·次·资·助·成·效·显·著

海洋科学考察船作为拓宽海洋认知最关键、最基础的支撑平台,对于海洋科技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4年,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所属23个研究机构的39条科学考察船实施。累计搭载了162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海上科考,资助21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搭载“共享航次计划”并获得第一手观测资料。

资助海洋全领域研究

搭建全新研究平台

作为一门基本上以观测为基础的学科,海洋科学离不开长期的环境观测、样品获取和数据积累。在“共享航次计划”出现前,“没船”、“有船没钱”之类的难关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共享航次计划”利用“多个项目一条船”的方式,由基金委租用一条考察船,多个基金项目联合使用,这样的方式比“一个项目一条船”节省经费,又可以使考察船高效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庚”号已连续6年组织承担了8项共享航次计划项目

图源:“嘉庚”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庚”号所能满足的部分作业内容

图源:“嘉庚”号

同乘一条船,不同研究目标的多个项目聚集在一起开启调查,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对于航次的需求之大早在2009年9月就得到了证明,在“共享航次计划”成立之前,基金委向全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征集“船时”需求,立即得到了国内科学界的积极响应。当年收到的113份海洋科学考察“船时”申请,分别来自30家依托单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基金项目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5年,共享航次的调查范围便已遍及渤海、黄海、长江口、东海、台湾海峡、南海、西北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航次涉及的学科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基金项目类型,一个海洋科学调查和学科交叉合作的平台日渐成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2014 年船时共享航次调查区域分布

图源:[2]

15年间,大批基金项目借助“共享航次计划”跨越了缺少观测平台的壁垒,通过提供海上科学考察的平台,将科学研究的现场搬到海上,破除海洋科学研究的门槛。统计数据表明,“共享航次计划”实施后,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类项目中,海洋科学项目的申请量明显增长,特别是那些没有科学考察船的单位,越来越多的单位、个人由此加入到了海洋科学基础研究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航次的15年,见证了一代代科学家投身于科学创新与技术革新的队列,也见证了中国的海洋科考从艰难起步到自信领跑,甚至抢跑于世界海洋前列。

1996

为了满足科学考察的广泛需求,二十多年前,海洋学界的院士及知名科学家通过公开撰文向中国科学院和基金委) 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向全国人大撰写提案,呼吁开展海洋调查航次共享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

2009

2004-2007年,通过多次尝试与实践、参考国外模式学习与调整,考察航次的开放与共享逐渐在国内完成构想,并最终落地为我国海洋科学的一个重大基金项目——“共享航次计划”。

2009

2024

15年来,航次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探索了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基金资助新模式;搭建了海洋科学调查和学科交叉合作平台;培育锻炼了青年骨干;推动了海洋调查资料积累与共享”。

“共享航次计划”过往航次合影

图源:网络

海洋强国、人才兴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新时代下推动海洋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科考平台支撑,也需要具有全球科技视野、具备交叉科学综合素养、能够肩负使命勇挑重担的海洋科考首席科学家。

“共享航次计划”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管理模式相比国际上主要的海洋科考船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敏感海域航次实施受到一定影响、经费限制等。现代化海洋调查是加快提升我国与海洋相关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共享航次计划”将继续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有优势,使之更科学、更高效、更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海洋科学前沿创新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共享”的概念不局限于研究设备与资料数据上,从长远来看,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在推动人类对于浩瀚自然的了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进程,每个人都是海洋研究的“共享”受益者。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与海洋协同发展不仅是中国海洋科考的目标,也是80亿地球子民的共同目标,这占据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冷疏影,张亮.深化“共享航次计划”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原始创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2):1490-1498.

[2]葛人峰,侍茂崇.“船时共享航次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创建[J].地球科学进展,2016,31(04):428-434.

[3]杨雪梅,侯雨佳,冯勇,等.推动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18,32(05):520-526.

[4]冷疏影,苏天赟,张亮.海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与思考[J].科学通报,2023,68(17):2239-2249.

[5]光明网“’海上厦大’生物地球化学科考团队:踏浪逐波 探秘深蓝”

出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专家组办公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指导/资料来源丨

共享航次专家组办公室

审核丨

李骁麟 黄家骏 林姗姗

“首席科学家培训”航次拍摄:三沙卫视冯威棚

撰文/排版:胡景云

策划编辑:甘少敏

总编: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 信息来源:海洋媒体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