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承办的“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将于9月20日至10月27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
该展是中国画在江南沉淀近百年来首次全面展现学脉的系统性大展,从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到最新本硕博生的200余件佳作首度整体亮相。
本展以“学脉”为核心,“时间”为轴线,“学统”为底色,通过“临云”“粲风”“觅神”“问道”四大版块,展现了中国画学脉的百年塑造之旅,从经验到学理,逐步勾连起国脉征程层层递进的精神与实践线索。
“中国画”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至今历史最久、底蕴最深且从未间断的教学专业,近百年的成长脉络绘就的是一类画种的学院长成史。
黄宾虹《黄山松谷五龙潭》林风眠《风景》 1980年代潘天寿《观瀑图轴》(雁山第一奇)
1928年,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创立,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
首任院长林风眠倡导中国画要保持自身独特性,学习中国的艺术也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
潘天寿也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
随着黄宾虹、陆俨少领衔的大师团的集体登场,文化独立的轴心根基树立,也为时代创造留下重要的拓展空间。
陆俨少《写毛泽东庐山词意图》 1964年陆抑非《虞美人》吴茀之《一声野鹤出长松》
上个世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急切催生新路径的出现,在以新浙派人物画为代表群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画一脉有胆识、有策略地维护着中国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迈入新时代,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画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画学院拥有最完善的民族书画艺术的教学体系和专业构架,以延展不绝的文脉和拓殖不息的学脉,负载着中国艺术谱系中最绵长的人文基因,并创新性打造中国艺术“国学门”,复兴通人之学,重振中国本土艺学教育体系。
方增先《说红书》 1964年顾坤伯《小龙湫》
世纪变局的第二个百年已经开始,中国画百年学脉显露的应对姿态和有效实践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可使我们面对迷雾重重的未来,始终保持民族自信,为中国固有的文化天地立心立命,并在现代语境中完成中国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