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图源/上海博物馆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浑源县,千百年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直到1923年,在东坊城乡的李峪村,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批春秋时期精美的青铜器,浑源县的名声一时间轰动了中外。

国宝的发现,使这个安静的小县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一些国内外的古董商闻讯而来,想要靠这些文物发财,到处打听、购买这些出土的青铜器

在这批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件造型独特、设计巧妙、艺术价值极高的青铜器,它是目前发现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中,唯一一件多功能酒器,后来被人们称为“浑源牺尊”。

但它出土后,却离奇失踪了……

01浑源牺尊历险记

浑源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地处中国五大名山之北岳恒山的北麓,境内山地居多,东南北三面环山。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连接河北和内蒙古的枢纽,也是晋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据《浑源州志》记载,浑源县在春秋时期属于代国的范围,代国被灭后,在战国时期属于赵国的版图。因地处浑河源头,因此被命名为浑源县。

李峪村位于浑源县城的西南方向,在村子两公里之外有个东湾村,曾是李峪村的自然村。东湾村的坡顶上,有一片黄土丘陵,被当地人称为“庙坡”。轰动中外的李峪铜器,就是从这里出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岳恒山远眺浑源县县城 图源/图虫创意

国宝历险记的故事,还要从1923年3月的一天讲起。

这天,李峪村的村民高凤章带着孩子去地里干活,在田间劳作之际,他们意外地从田里挖出一件绿锈斑驳的青铜器。虽然不认识多少字,高凤章也知道眼前之物非同寻常。接着他们连挖带刨,又挖出了不少宝物,除了青铜器外,还有金光闪闪的鎏金器,数了数,共有六十多件。

看着这满地的青铜器,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处理,高凤章便和孩子们带着这些青铜器回了家。

高凤章挖到“宝”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浑源县城的村民蜂拥而至,他们扛着锄头铁锹纷纷到地里去挖宝,村子里一度陷入混乱不堪的场面。就是在这场混乱中,那件珍贵的“浑源牺尊”,下落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博物馆内展示的浑源牺尊仿品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媒体素材库

与此同时,古董商们也闻讯而来。这其中就有正游走于中国北方收购文物的法国古董商瓦涅克,他满怀期待地来到浑源县,迎接他的并非是辉煌的宝物,而是一个令他心灰意冷的消息——这批青铜器已经被当时的县知事谢恩承收缴,成了公家的财产。

然而,瓦涅克深知这批青铜器的价值,并没有放弃寻找宝物,他走遍了附近的村落,终于,在村民手中收购了20余件青铜器。

第二年,瓦涅克带着这些青铜器在法国的赛努奇博物馆展出,轰动了整个欧洲的艺术界和收藏界。当时有评论称这批青铜器是“第一批完整的中国出土器物”,不论是卢浮宫还是吉美博物馆都引以为豪。

再来说那件浑源牺尊,它究竟去哪儿了呢?直到1936年6月,才有文物保护专家发现了它的踪迹。

在一本由中国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编著的《浑源彝器图》的书里边,明确记载了当年官府没收的大部分浑源青铜器,包括这件浑源牺尊在内,都被一个叫卢丰年的人买走了。

卢丰年是谁?他另一个身份就是从事贩卖文物多年的古董商卢芹斋。据统计,经他手倒卖的文物达上千件。浑源牺尊落在他的手里,可谓是凶多吉少了。此时的卢芹斋好似人间蒸发一般的消失了,浑源牺尊更是不知去向。

时间来到11年后,1947年,浑源牺尊在上海雪耕斋文玩店神秘现身了。原来,这批青铜器在北平沉寂了十多年后才被人悄然运到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博物馆 图源/图虫创意

雪耕斋文玩店的店主张雪耕,是和卢芹斋共同倒卖文物的同伙,俩人密谋好要把这批文物以“仿制品”的名义秘密偷运出国,高价卖给外国的收藏家。

殊不知,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引起了上海市立博物馆的警觉,在货轮即将起航的关键时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对这些“仿制品”开箱检查,成功避免了这批国宝流失海外。

经工作人员逐箱检查后,发现17箱共345件文物,有3件是仿制品,其他包括浑源牺尊在内的,都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文物。随后,海关立刻将这批文物封存。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把这一批被封存的文物移交给新成立的上海博物馆。从此,这件珍贵的浑源牺尊,从出土后经历了24年的颠沛流离,终于在国内安定下来,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欣赏。

02国宝级酒壶——牺尊

在我国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青铜时代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历经了夏、商、周三代近两千年之久的辉煌。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以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良、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龙纹盖鼎

图源/图虫创意

牺尊,又称“牺樽”,是一种动物造型的盛酒器,从商代早期开始使用。直至战国时期,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器形。

牺尊作为六尊之一,在《周礼》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寓意着祭祀和献礼的庄重与神圣,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这件浑源牺尊以站立的水牛为形,巧妙地融合了动物形态与实用功能。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三孔,中间一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以取出。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件温酒器,牛背上的锅形器可以盛酒,空穴注入热水装于尊腹用来温酒。这样构造的商周青铜器,目前仅发现这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博物馆内展示的浑源牺尊仿品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媒体素材库

在牛两侧的颈、背、腹、臀部以及四肢的上部都装饰有相同结构兽面纹。在牛的颈部,釜形器的口沿还装饰有浮雕的牛、虎、豹等小动物。这些浮雕展示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了在春秋时期,浑源所在的代国先祖,已经开始使用穿鼻的方法驯服牛来耕田,这就是牛耕技术推广的证明。

作为盛酒器,浑源牺尊与美酒相伴了2000多年;作为国宝,它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铜艺术珍品享誉海内外,已成为上海博物馆的标志,被观众评为最受喜爱的十大藏品之一。

其实,当初那批出土于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的青铜器,在上海雪耕斋文玩店露面时,只剩下12件,大部分已被零散带到国外,沦为欧、美、日等国的一些公私收藏。

现在,在大同市博物馆里还可以看到蟠虺纹青铜鼎、蟠虺纹青铜豆两件真品和牺尊仿制品一件。精美的纹饰、独特的造型、庄重而威严的形象,让我们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那些流失海外、命运坎坷的珍宝的影子。

它们经历过一段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它们正静静等待你来欣赏……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上海市博物馆

[2]《浑源李峪出土铜器研究》

[3]《经典传奇:国宝传奇——浑源牺尊历险记》

[4]《知否,知否,走进浑源 触摸古中国的高贵文明肌理》

[5]《山西国宝多劫难!阔别故土95载,浑源彝器“衣锦还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