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有一处壮悔堂,壮悔堂的主人便是人称“侯才子”的侯方域。侯方域是明末清初名满天下的著名文人。

侯方域,明末清初归德府商丘人,散文家、明末“四公子”之一,生于1618年,卒于1655年。侯方域出生在商丘归德古城的一个世族大家。侯方域的父亲侯恂为明末户部尚书,叔父侯恪为明朝南京国子监祭酒,祖父侯执蒲为明朝太常寺卿。

侯方域这一支归德商丘的侯氏家族,最初是戍籍,就是军户。商丘侯氏家族的始迁祖侯成,原是开封杞县(当时属开封府祥符县)人,明初奉诏以军籍隶属归德卫,在商丘古城西南侯老家村居住下来,后世遂为归德商丘人。商丘侯氏家族,在侯执蒲和侯恂等一代代的努力下,培育出兄弟进士、父子进士等高级士绅,成功迈入归德府“八大家”的行列。

侯方域6岁时开始读书,8岁时就会写诗做文章,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小才子”的美誉。民间传说侯方域一次到寺院门前玩耍,被一群正在葫芦架下乘凉的和尚拉住,让其作一首诗才肯放行。侯急中生智,遂吟出一首“葫芦架上葫芦藤,葫芦架下葫芦明,葫芦碰着葫芦头,葫芦不疼葫芦疼”的葫芦诗。

1639年,侯方域22岁,在南京结识了江南名人陈贞慧、吴次尾等人,并参加了进步学社——复社。正是在这里,侯方域来到了秦淮河畔的媚香楼上,与李香君相识。此时的李香君已凭她的才、艺、貌,而成“秦淮八艳之首”,还有极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义情感,二人一见钟情,成为知音。方域以诗相送,香君以歌唱之,侯方域将一把宫扇赠予香君,以定终身。李香君视扇为生命,与扇朝夕相处,从不离手。

相传侯方域和李香君还有这样一段爱情故事:侯李分手后,田仰想娶香君为妻,愿出三千金求见一面被李回绝,田十分恼火,派人到媚香楼抢亲,李坠楼自杀未遂,在养母照料下又苏醒过来,但已血溅宫扇,当时正巧画家杨龙友在场,拾起宫扇以血为基础画了几枝桃花,始有“桃花扇”之称。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根据这些情节,十年数易其稿写成了著名的戏剧《桃花扇》,成为我国戏剧史上的一颗明珠。

孔尚任的戏剧《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出家入道。李香君是否真的到过商丘,历来皆有争议。而侯方域之墓、李香君之墓均在商丘。

雪苑,本是西汉梁孝王在梁国都城睢阳所筑造的东苑,也称梁园或者梁苑。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惠连游至此地时,大雪纷飞,作《雪赋》一首,始有“雪苑”一称。侯方域曾前后两次主盟雪苑社,使中原成为大江南北风起云涌的一个文学胜地,与东南文士遥相呼应。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侯方域从金陵回到商丘,与同里吴伯裔、吴伯胤、贾开宗、徐作霖、刘伯愚等组织“雪苑社”,因而有“雪苑六子”之称(此为雪苑前六子)。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李自成破归德,雪苑社中坚吴伯裔、吴伯胤、徐作霖、张渭、刘伯愚皆死难,贾开宗、侯方域也流落四方,有明一代之雪苑社事遂告结束。

清顺治九年(1652年),侯方域35岁,他回想起数年中的坎坷遭遇,除了有诗文以外,却一无所成,悔恨交加,就给书房取名“壮悔堂”。从此,他下决心在文学上做一番事业,编写了《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等,并整顿雪苑六子社,前六子已有四人作古,便充实当时名流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加上原来的贾开宗、侯方域称“后雪苑六子”。

清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三(1655年1月30日),侯方域37岁卒,初葬于侯氏祠堂中,到康熙二年(1663年)又移葬于侯氏南园东南角侯氏墓地,即今商丘古城南十里的侯小园村东南。

侯方域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历史人物,也是商丘重要的文化名人。孔尚任的文学巨著《桃花扇》,既是写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更是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后世众多文学作品也继续塑造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文学形象。侯方域,是当今商丘一张亟待擦亮的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名片。

来源:商丘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