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地处粤北,南与广州、佛山相连,物产丰饶、温泉充沛。

在北京开始穿外套,广州还在穿短袖背心的季节,我第一时间南下,除了想避一避从北方袭来的寒气,更想过一个日啖清远鸡的神仙假期。

这是一座暗藏美食江湖的小城,是广东人密不外宣的后花园,也是中国美食非遗密度极高的“美味福地”。

在清远寻味,探寻一场文化与美食的双重飨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之前从未去过清远,但是一直听到关于清远飨宴的传说,特别是清远鸡

与在当地开民宿的朋友梁灏聊起这些,他总形容是“菜有菜味,鸡有鸡味”,而且不止清远鸡,他说青头鸭和乌鬃鹅也是当地人餐桌上常常出现的“硬菜”。

想来清远到处是缤纷险峻的高山峡谷,北江流淌在其中,滋养了丰富多样的本地食鲜,也衍生出各类讲求本真的烹饪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愈心情的稻田,缓解压力的咖啡,组合成民宿轻松的氛围。

梁灏主理的民宿名为三禾稻里,选址的三和村是一处山水相逢的小村落。

村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民国时期,随着世事的变迁,村民们陆续搬离,三和村逐渐变成空心村,独留一片极具岭南特色的建筑以及日益繁茂的植被静候着光阴流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禾稻里民宿所在的三和村,犹如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在民宿相对僻静的一隅,梁灏留了一套供自家人使用的居所。我一进门就看到梁灏母亲在厨房里忙前忙后,满屋饭菜飘香。

“我妈是潮汕人,很会做菜,”梁灏边说边把一种外表呈黄色的豆腐交给他母亲,“九龙豆腐是我们这里的特产,一定要试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九龙豆腐的水有别于其他地方,因此豆腐质地软嫩味道清香。

梁灏母亲一共做了六七道菜,从蟹肉到猪肝,选材跨度很大,但都采用举重若轻的烹饪方式调合得清清爽爽,尽显食材本味。

梁灏重点推荐的九龙豆腐被改刀成大块的三角形,两面煎得焦黄,微微撒上一点盐就盛盘上桌了。做法虽然简单,却将豆腐蕴含的香气发挥到了极致,并且由于水质的缘故,吃起来嫩、爽、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坑镇是广东鼎鼎有名的温泉之乡,不仅如此,三坑镇的骆坑笋鹅汤切糕也是声名远扬的独特佳肴。

“烧肉腩焖制的小笋,香浓中带着清甜,用煮过乌鬃鹅的鹅汤炮制的米糕丸子则是在别的地方吃不到的美味。”对饮食有着高标准的梁灏,希望用从农场到餐桌的理念,传递出小城清远的质朴无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偷得浮生半日闲,民宿的下午茶自带悠闲气质。

广东人一天要吃掉上百万只鸡,所以关于什么鸡好吃,他们有自己的道理 :鸡只分两种,清远鸡和其他。

从宋代一路火到今天的清远鸡,起初是粤北山区客家民系世代选育的斗鸡王,骁勇好战的个性养成一副好身体,骨骼纤细,毛色鲜亮,没有多余的脂肪。1921年,《清远县志》记载了清远鸡的饲养状况:“清远鸡美,价比别处约高一成。”

民国美食家张亦庵说过 :“气候较热的地方,土壤中的虫类较为丰富,鸡能捕获到大量的虫类做天然饲料,营养自然较为充足,味道也更为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足180天的清远鸡味道最正,才算是合格的清远鸡。

“按标准,清远鸡应该180天才能出栏,但通常长到160天,鸡的体重、肉量就不再有变化,因此养殖场都会提前出栏以节省饲料费。为了达成鸡肉风味浓缩的关键期,从供货商那里拿到活鸡之后,会放在鸡舍多养一个月,令其肉质达到最优状态。”

我很好奇这细微的口感差异,食客是怎么区分的。“经验丰富的 ‘老广’,完全能吃出鸡龄,甚至鸡是什么性别都能吃得出来,比如,有嚼劲、鸡味浓郁的是骟鸡,肉质比较柴,但更有营养的是适合煲汤的老母鸡,嫩滑、适合做炒鸡的是 ‘鸡项’,就是没下过蛋或只下过一窝蛋的年轻小母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鸡除了做成白斩鸡以外,砂锅焗鸡也是很受欢迎的吃法。

关于清远鸡的做法,我听说过的就有烧鸡、泉水火锅鸡、豉油鸡,至于最能体现清远鸡味精髓的烹饪方式,当属白斩鸡,同时这也是考验厨师功力的硬核指标。

正宗制法不只是单纯用滚水煮熟,而是需要冷热交替三浸三提,用水温将鸡肉烫熟,最后过冰水使鸡肉快速收缩。装盘也有讲究卖相,厨师先去除骨架,只保留鸡腿、鸡翅等部分的骨头,斩成块码放齐整,这样一道白切鸡才算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白切鸡 | ©图虫:曼巴创意

我点的一道白切鸡终于上桌,只见盘中的鸡肉骨红皮亮,块块金黄油亮,光是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我细细品尝,外皮爽滑,自带一丝脆韧感,包裹着多汁的鸡肉,超乎意料地细嫩,吃不出任何纤维口感,果然与以前吃过的有所不同。

蘸料除了标配的葱姜油碟,还有浓郁甜口的老酱油,以及XO辣椒酱,蘸一下再吃又是另一番滋味,鸡肉更加香、鲜、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有四大名鹅 :汕头狮头鹅、清远乌鬃鹅、开平马岗鹅和阳江黄鬃鹅,其中清远乌鬃鹅最讨食客的欢心。

乌鬃鹅存在的历史并不比清远鸡短,其得名源于从头顶到后颈那条鬃状黑褐色羽毛带。乌鬃鹅身型比常见的白鹅小,体躯宽短,除了鹅肉,全身上下从鹅头到鹅架,用不同的烹饪方式精心制作,都能勾起“老广”们的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乌鬃鹅

禾秆草熏鹅的制作很有仪式感,大厨先点燃禾秆草,冒烟后把提前宰杀并腌制上色的乌鬃鹅埋进草堆中。大厨要一直留心观察烟火的状况,既不能让草堆产生大量的明火,又要保证有足够的烟。几分钟后,将鹅从草堆里取出,再吊挂在架子上,继续熏烤10分钟。

熏过的鹅颜色呈金棕色,鹅身上粘着黑色的草灰,闻起来有股特别的烟火味。手起刀落,大厨快速将鹅分解。接着起油锅下料,将清远老姜、陈皮、蒜头炒熟,加入鹅肉继续不断煸炒,煎至金色,加入调料和水,随着锅内水沸汤滚,厨房里渐渐香气四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禾秆草熏鹅的制作过程很有仪式感,厨师对烟熏的掌握全凭经验。

除烧鹅以外,清远的洲心烧肉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美味。

几年前我看到过一部关于洲心烧肉的纪录片,当我看到画面中出现整只猪在土窑里被吊进吊出地烤制时,我想,做起来这么费事,又能一直流传下来的民间食物,注定不会难吃。所以离开清远前的最后一餐,我去吃了洲心烧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清远烧肉制作讲究,是很多清远人的思乡美食之一。

洲心是清远的近郊,毗邻北江,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传统烧制手艺流传至今已有 200 余年,至今,镇上还保留着几个烧肉世家。

“新鲜”依然是洲心烧肉利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起梅肉、剔骨、撒盐、撑起、贴纸、下炉,流水线作业一气呵成,为此烧肉作坊要通宵达旦地忙碌。而作为饕客,要想吃到烧肉,也得早点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庙渔村的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村子里随处可见传统的捕鱼工具。

梁灏带我去的是镜记烧肉餐厅,一家洲心烧肉专卖店。恰逢周日,我们到的时候餐厅门口停满车辆,餐厅里也坐满了人,餐厅以中间售卖烧肉的档口柜台为中心,左右各有一块就餐区,粗粝的装修和不讲究的环境,混搭络绎不绝的食客,展现出“广东农家乐”旺盛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记烧肉餐厅内人头攒动。

案板上是不同部位的大块猪肉,老板握刀不停地切、斩、剁,一刻不得闲。排队的人,眼睛都盯着老板手里的刀和还没切的肉,盘算着选哪一块。案板上的肉很快就不剩多少,两个服务员立刻又抬出一只完整的。

面前是一整盒切块的烧肉,外皮金黄,比想象的要瘦一些,一口下去皮酥肉嫩,咸香味醇。蘸白糖再吃,幸福指数飙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脆的洲心烧肉,切开后香气更足。

“猪肉拿来烤,猪内脏也不会浪费,全部用来煮洲心大粥,算是特色小吃。”我并不是狂热的内脏爱好者,但听完梁灏的描述,我毫不犹豫地点了一碗。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料比粥多的粥,而且感觉越吃越多。虽然粥里有猪腰、猪心等九种内脏,但都没有奇怪的气味,差别只是口感上有的爽脆,有的软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洲心大粥

窝仔粉也是这家店的招牌,成品看着和肠粉相似度很高。篾条编织成的扁平圆篮,清远人称其为“窝仔”,这既是拉肠粉的神器,也是窝仔粉名字的由来。

做窝仔粉的大姐手速飞快,放入米浆,摊开、定型,再上肉沫鸡蛋,每一步都可以按秒计算。蒸熟后的粉薄到透光,还印着窝篮的纹路。刮刮卷卷装碟,淋上食用油和秘制酱汁,吃起来比普通肠粉更滑口,带有一丝竹子的清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窝仔粉

饭后梁灏推荐我去白庙渔村看看,刚进到渔村,就看到热闹红火的集市,每个摊位前都挂着诱人的北江鱼干、河虾干,还价选购的声音此起彼伏。

北江渔村的房子,依山而建,群楼重叠,只留一条沿着山坡辟出来的人行步道贯穿渔村。这里的居民世代以捕鱼为主,几乎每家每户都晾晒着鱼鲜、猪肉和青菜。北江在一片青山绿意中浩荡前行,川流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然的丰富物产造就了清远人对食材有着天生的掌控力,而他们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延续在美食制作技艺的坚持上。清远饕客多,计入非遗名录的美食制作技艺也多。

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每一道经典菜品的呈现,都承载了清远历史、风俗和清远人民的生活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获是白庙渔村的“经济支柱产业”。

清远白切鸡

烹饪技艺

由于运用了清远鸡,所以清远白切鸡已经赢在起跑线上。制作时强调了厨师对火候的精准把控,把整鸡放在90℃热水中三浸三提的步骤像表演,也像炫技。

清远白切鸡烹饪技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清远鸡的汁与味,让人食而不腻。这种清中求鲜、淡中求美的特点,对研究清远粤菜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石潭豉油鸡

制作技艺

鸡肉烹饪后皮呈金色,肉滑咸香。制作时整鸡入锅,并需要每隔几分钟将鸡翻转一次。等鸡身上色后,再加入一茶匙的芝麻油。

煮好的豉油鸡要再浸泡 5 分钟,以确保汁水充分浸透到鸡肉中。石潭豉油鸡是被外地人发现的,后经口耳相传,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已经成为石潭镇的一张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鸡的初生蛋营养价值很高。

清西手臂粽

制作技艺

清西手臂粽历史悠久,清西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是走亲访友的礼物之一。手臂粽的食材主要是糯米、猪肉和竹豆,按照3:2:1的比例层层码放。

一个粽子要用到5~6片粽叶才能包住,外形酷似手臂。煮好后的粽子无论是趁热吃,还是放入油中用小火煎香,都是非常美味。

花花姨碌鹅

烹饪技艺

花花姨碌鹅用的是清远“名鹅”乌鬃鹅,其芳香可口的细嫩肉质,是碌鹅的天选食材。制作碌鹅的关键是酱料调配,以及“碌”的过程。因为整个制作过程大约需要 1 小时,很考验厨师的耐心。

新鲜出炉的碌鹅,鹅皮香脆可口,有点像烧鹅的口感,鹅肉锁满酱汁,却又不会抢了鹅肉本身的原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碌鹅 | ©图虫:想drawing

黄洞坑生晒笋干

制作技艺

种笋、晒笋是黄洞坑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是竹笋。将笋筒、笋尾混合生晒,经过“四晒三搓一存储”才能成为笋干,这一技艺他们已经遵循了上百年,从不马虎,毕竟少了一道工序,笋干的味道与色泽就会不一样。只有经过三次揉搓、四次晾晒,耗时一周时间,笋的颜色才会从白色转为金黄。

源潭窝仔粉

制作技艺

窝仔粉和肠粉类似,因拉肠粉时用到本地人俗称“窝仔”的篾条编织篮,遂称窝仔粉。厨师把米浆在窝篮内快速拉开,撒上肉末鸡蛋,入屉笼后转瞬就变成薄到透光的肠粉。刮卷到入盘再淋上食用油,吃起来格外爽滑。窝仔粉除了蒸,还可以炒、捞、煮汤,一直都是清远人思乡美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然晒干的清远笋干 | ©视觉中国

大油糍

制作技艺

清远人的油糍多是用糯米做的,个头如拳头大小,空心无馅。每逢年节、嫁娶、生日等喜庆时节,家里都会做油糍,并把油糍当作手信,用篮子装好送到主人家。

油糍的制作并不复杂,面团放入油锅受热慢慢膨胀,最终鼓成一个金黄的圆球。过节时如果做的油糍比较多,出了正月十五,也会用油糍来做汤圆。

山塘腊肉

制作技艺

每年秋冬时节,山塘的居民喜欢做腊肉,房前屋后挂着金黄的腊肉、腊鸭、腊肠之类的腊味。

山塘腊肉作为民间美味,从肉料的选择到腌制、起挂等流程,也都是遵循手工制作的方式,风干、晾晒也都是交给大自然。山塘腊肉的食用方法通常是蒸、炒、焗这三种基本烹饪方法。

编辑/建国

文/Kevin

图/Kevin(除标注外)

新媒体编辑/Tasia

本文原刊载于《时尚旅游》2024年7&8月合刊,此处有删改。

社群互动

《时尚旅游》开社群啦!

如果你也爱旅行、爱摄影、爱生活

快加入我们!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云”游世界~

还有不定期社群专属福利

速速来抱团儿吧↓

旅先森VX:LLxs0515

(添加时记得备注入群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