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1年八月,在消灭了萧宝卷的援军之后,郢州守军王茂、薛元嗣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出城投降。

得到郢州之后,萧衍迅速挥师东进,又兵不血刃的劝降驻守江州的陈伯之,之后大军再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抵达建康城外。

但当时的建康守军也有七万之多,面对萧衍的围城,萧宝卷能否复制当年抵抗崔慧景的胜利呢?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记载的萧衍围困建康,萧宝卷被弑杀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收获与反思

萧衍围城七月才拿下郢州,但当时的形势对于萧衍的叛军而言还不能说胜券在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萧衍的反叛军拥有雍州,荆州,之后萧宝融在江陵称帝,而后汝南民众胡文超在滠阳起兵,要求攻打义阳,萧衍派军主唐期和胡文超合兵去攻打随郡,司州刺史王僧景派遣儿子到萧衍那里做人质,萧衍又拿下了司州。

但是萧衍如果东下,面临的就是驻扎在寻阳的陈伯之的大军,而这时萧宝卷政府驻守巴西郡(现在四川绵阳)太守鲁休烈,巴东郡(现在重庆奉节)太守萧惠训都不接受萧宝卷的招抚,鲁休烈和萧惠训的儿子萧璝率军出蜀地,向江陵进发。

对于萧衍而言,是回军去保江陵呢还是顺江而下攻取寻阳呢?

萧衍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当时打败了增援郢州的陈伯之的儿子陈虎牙,陈伯之这边实际上已经动摇了。这个时候可能压一下陈伯之,陈伯之是很有可能投降的。而江陵这边虽然萧璝的大军对江陵造成了威胁,但自己的弟弟萧伟等人在雍州还有后备力量,可以抵挡萧璝的进军。所以萧衍毅然决定继续东进。

当时萧衍搜查了陈伯之这边的俘虏,找到了陈伯之麾下的一个长官叫苏隆之。于是萧衍就让苏隆之去游说陈伯之,说只要陈伯之投降,就任他为安东将军、江州刺史,这个条件开得已经很好了。

苏隆之回去跟陈伯之一说,陈伯之虽然有所动心,也知道自己凭实力很难守住寻阳。但是他对于萧衍依旧没有信任感,所以犹豫不决,回复萧衍说自己可以答应投降,但希望萧衍的军队先停止进军。

萧衍知道陈伯之实际上是动摇了,想再观察一下局势伺机而动,所以他决不能给陈伯之犹豫的时间,命令邓元起领兵先下,杨公则抄近道袭取柴桑,萧衍自己则同其他将领前后而行。

当兵临寻阳城下时,陈伯之没有了选择,只能向萧衍投降。当然萧衍也信守承诺,任命陈伯之为江州刺史,陈虎牙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而这时江陵出现了麻烦,鲁休烈和萧璝在峡口打败了刘孝庆,任漾之战死。鲁休烈等前进至上明。这时萧颖胄就慌了,令萧衍派遣杨公则回来援救江陵大本营。萧衍权衡了一下局势,拒绝了萧颖胄的命令,回复说我现在即使派杨公则回去,如果萧璝他们真的围困了江陵,时间也来不及。而我判断萧璝他们就是乌合之众,很快就会退撒,如果担心也可以调雍州我弟弟的部队过来解围还更快一些。

其实萧衍也在打小算盘,他认为萧璝的问题不是主要问题,如果自己能迅速拿下建康,那么萧璝的部队就会放下武器投降。如果暂时拿不下建康,即使江陵出现危机,对自己也不是致命的,雍州,江州,司州还都在手上,可以支持自己拿下建康。所以萧衍其实也是在赌。

于是萧衍留下骁骑将军郑绍叔驻守寻阳,让他来负责自己大部队的后勤供给,自己带着队伍义无反顾的踏上征服建康之路。

当时辅国将军申胄监管郢州,驻扎在芜湖,萧衍的前军到达芜湖,申胄的军队两万人弃掉姑孰逃走,萧衍兵不血刃的就占据了姑孰(现在的安徽当涂县)。而萧衍前面就已经是建康了(现南京)。

其实从兵力上来看,这时萧宝卷的卫戍部队依然有十多万人,在数量上依然不落下风。当时萧宝卷还想再次复制崔慧景当时叛乱失败的场景,但是萧衍不是崔慧景,他一点也不给萧宝卷机会。

当时曹景宗作为萧衍的先锋,率先抵达了江宁,遭到了江州刺史李居士率领精锐骑兵一千人的冲击,曹景宗奋而反击,大败李居士,因而乘胜前进,一直到了皂荚桥。于是,王茂、邓元起、吕僧珍也进据赤鼻逻,新亭城主江道林领兵出战,众军在阵中生擒了江道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时萧衍的大部队抵达新林,命令王茂向前推进,占据越城,邓元起占据道士墩,陈伯之占据篱门,吕僧珍占据白板桥。李居士率领精锐士卒一万人再次冲击吕僧珍的营垒,再次遭到失败。于是李居士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大航以西,新亭以北的房屋全被烧光。

接下来萧衍面对的就是要强渡秦淮河。而萧宝卷派遣征虏将军王珍国、军主胡虎牙率领精兵十万多人布阵于朱雀航南边,宦官王宝孙持白虎幡督战,将秦淮河上的浮桥断掉,希望将士背水一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没有退路的战斗中,萧衍的部队再次表现神勇,王茂下了马,手持单刀率先冲锋,他的外甥韦欣庆手执铁缠槊左右掩护,冲破了萧宝卷部队的阵营。曹景宗乘机大部队进攻,吕僧珍放火焚烧了敌方的营地,很快守军就抵抗不住,萧宝卷这边也有猛将,直阁将军席豪奋力冲杀而阵亡。席豪阵亡之后,萧宝卷的部队崩溃了,因为秦淮河上的桥已经断掉,守军撤退无路,很多人都跳进秦淮河中,河中堆积的尸体都跟路面平行了。萧衍的军队在后面一路冲杀,直接冲到了建康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萧衍大军围困下,萧宝卷阵营的很多人明白大势已去,纷纷出城向萧衍投降。宁朔将军徐元瑜献出东府城投降。青、冀两州的刺史桓和入城增援,声称出战,借机率部投降。光禄大夫张瑰放弃石头城回宫。李居士献出新亭投降萧衍,琅邪城主张木也投降。随后萧衍又派使者去劝说驻扎在京口的左僧庆,驻扎在广陵的常僧景,驻扎在瓜步的李叔献。这些将领也纷纷归降。

至此萧衍已经掌控了建康城外围,派遣弟弟、辅国将军萧秀镇守京口,辅国将军萧恢镇守破墩,堂弟、宁朔将军萧景镇守广陵。

这时萧衍阵营中也出现了变化,留守江陵的萧颖胄竟让病逝了。萧颖胄的去世让局势一下子发生了变化。之前萧衍是作为萧颖胄的下属的,萧颖胄相当于新政府中的宰相。但萧颖胄一死,在萧宝融阵营中再也没有势力可以制约萧衍了。而留守雍州的萧衍的弟弟萧伟派遣萧憺赶赴江陵,控制住了局面,而听闻萧衍已经围困了建康,兵临江陵城下的萧璝以及鲁休烈都投降了萧衍。

但这时建康城内萧宝卷依然有七八万的大军,萧衍如果想要强攻建康,也是比较困难的。当时萧宝卷把城中的军事全部委托给王珍国。兖州刺史张稷来守卫京师,东昏侯又让张稷任王珍国的副手。而王珍国和张稷也明白大势已去,决定弑君投靠萧衍,于是夜间王珍国和张稷带兵冲入殿中,杀掉了萧宝卷,将萧宝卷的头送到萧衍那里。然后召集大臣签名同意向萧衍投降。

随后萧衍入城,以宣德太后的名义,命令追封被废的涪陵王萧宝卷为东昏侯,褚皇后以及太子萧诵并黜为庶人。萧衍被任命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为建安郡公,并且依照晋代武陵王司马遵承制之例,行使皇帝的权力。

但萧宝卷政府中也有不屈于萧衍的官员,当时豫州刺史马仙琕,吴兴太守袁昂都拒不投降萧衍,但萧衍反而非常欣赏这两人的骨气,在最终抓捕到这两个人的时候,都给与了极大的礼遇和优厚的待遇。

为什么萧衍围困郢州用了七个月的时间,反而短短四个月就拿下了建康呢?从历史上来看,萧衍的军事才能可能并不出众,但是萧衍确对于战略和攻心极为擅长,他能清晰的对时局做出判断,能分析和判断出来对手的心理和下一步的计划。他明白郢州之战围点打援,打败了萧宝卷的援军,实际上就击破了萧宝卷这边很多人的心理防线,通过郢州一战,让陈伯之这边知道凭自己力量也难以守住寻阳,于是随着陈伯之的投降,就发生了多米诺的效应,南齐的将领面对萧衍的大军,心理防线都崩溃了。

而在建康城外面对背水一战的萧宝卷大军,萧衍的部队再次一战击溃了守军的心理防线,而萧宝卷上台执政后,也是靠着杀戮才镇住了各路将领,但在萧衍兵临城下之后,这些将领纷纷背叛了萧宝卷,最终萧宝卷也死于王珍国和张稷的刀下。

在历史上,萧宝卷未必是如同《资治通鉴》上记载的如此不堪,但是萧宝卷继承的却是一个不牢固的政权。也正是因为萧宝卷的根基太浅,所以一登基,便遇到了辅政大臣对于权力的争夺。所以最终才有了萧宝卷登基之后没多久就杀掉了几个辅政大臣,想让自己的势力接盘,但没想到在南齐带来了连锁反应,人人自危,就出现了陈显达,裴叔业,崔慧景等人的叛乱,最终在南齐内部,萧宝卷对于旧有的大臣都不再信任,继续挥舞着屠刀,想要通过杀掉有威胁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力,随后又杀掉了平叛有功的萧懿,而这也成为萧衍起兵的导火索。

当然对于萧衍而言,如果没有萧懿的被杀,萧衍也是会走上叛乱之路,因为对于南齐而言,人人都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也就标志着这个政权走上了末路。

所以一个政权的崩塌,外部灭亡是比较困难的,但内部的动荡和所有人的离心离德,才是一个政权能这么快垮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