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间,又到了螃蟹在杭州人餐桌上“横行霸道”的季节。甘香流油的蟹黄、白嫩鲜甜的蟹肉......把不少吃货满腔味蕾诱惑得蠢蠢欲动。

很多讲究的“嗜蟹”者还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化流程,剪、敲、挖、掏,耐心地把蟹肉蟹黄蟹脂全部剔净,最后再细细品尝,那感觉妙不可言。

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杭州人的朋友圈晒得最多的就是吃蟹。今年的第一口蟹,你吃上了吗?

蟹仙

清代文人李渔嗜蟹如命,称螃蟹为“天下第一味”,又因蟹价过昂,李渔只是一介书生,囊中羞涩,早早开始储钱,以备螃蟹上市之需,家人笑其为“买命钱”。

文中或可窥探,早年蟹稀价贵,只有权贵巨富才吃得起,草民难于问津。

李渔认为,蟹味之美并非仅因在水产品中名列第一,就是在山珍海味里,也应当将蟹鲜列为第一。原话他是这样说的:“予嗜蟹一生,每岁于蟹未出之时,则储钱以待。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呼其钱为‘买命钱’。”又说:“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不独冠乎水族而已。”李渔一生痴迷于食蟹,被人称为“蟹仙”。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见沿海省区,或者说,佛山地区,南方人视蟹如命,成为一日皆不能忘怀之物。《闲情偶寄》写道:“向有以婢,勤于事蟹,即易其名为‘蟹奴’。”

此语或可解释成,蟹虽美味,但食时烦琐,还得请人帮着“事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皆惊

我国地域辽阔,但是有的地方海鲜不多,譬如在贵州,乡民嗜辣,鱼虾之类水产只有在上等宴席上才能看到。早年内地闭塞,沿海水产很难运入,一只蟹竟可卖到纹银一两有奇。

《清稗类钞》有言:光绪某年,有豪客聚宴于鸿宾楼,酒至半酣,餐桌上出蟹一簋,举座皆惊!原文是“贵州地处山地,其民嗜辣,鱼虾之物,非上品之筵不得见。光绪某年,百川银号容某,宴客于集秀楼。酒半,出蟹一簋,谓一蟹时值银一两有奇,座客皆骇。”不难见到,蟹产之珍,非比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蟹也不是草民可以随意问津的,周作人作《吃蟹》文,正阳楼大蟹“只有官绅巨贾才吃得起,教书匠只能集资聚餐,偶尔去一次而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海各省工商业逐渐兴起,野生螃蟹资源渐渐枯竭。初时,人工养殖不多,大中城市里,蟹价格奇高,市民望蟹兴叹。那时,人有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之说。蟹,乃是一种高档食品,成为送人的贵重礼物。某日,我与一位挚友聊天,他说,父亲曾被人冤枉丢了工作,后来,得以澄清复职,使跘者听闻,花重金购得螃蟹一串,只只肥大膏满,一反常态,竭尽卑躬屈膝,登门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价廉

不过,华夏大地,辽阔无比,南方乃锦绣之地,水产品丰富。每到蟹汛旺季,蟹价极廉。王安石说:“海边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价”。

苏辙也有:“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

“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曾要钱?”

古人还有:“稻熟湖蟹贱,膏蟹满江波,价比鱼虾廉。”

尤其是南方地区,螃蟹繁殖过快,稻黄蟹肥之时,渔民捕到螃蟹,并不为之高兴。

为什么?蟹价过廉,蟹脚容易破损鱼网,居然得不偿失。古人才有了:“得蟹为厌,蟹价过廉,蟹脚坚利,易为破网,获利无几”之说。

80年代后,沿海各省螃蟹养殖户骤然增加,养蟹致富,传遍各地。菜场供应渐见充裕,才能让食客大饱口福。各地厨师与主妇想出各种烹饪方法,市人可以大快朵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烹蟹

先贤不仅讲究螃蟹的烹饪之法,也很讲究螃蟹的吃法。

同样,吃螃蟹,也要遵循“自然”之道。这种对原味螃蟹的追求,反映了古人的饮食之道——放任、自然。《闲情偶寄》写道:“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而食。”其意或许是,蟹需整只蒸熟,再存在冰盘里,放在餐桌上由食客自己动手剥食。先人认为:“蒸而熟之, 才能不失真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美食家袁枚也有:“以淡盐汤煮为最好”之语;

文人顾仲以为,将螃蟹入锅,活活炮烙过于残酷。由此,他主张施以淡酒,加入各种调料,让其醉而不动,再入锅烹饪,其味则更好。原话是这样说的:“活蟹入锅,未免炮烙之惨。宜以淡酒入盆,略加水及椒盐、白糖、姜、葱汁、菊花叶汁等搅匀入蟹,令其饮醉而不动,方取入锅。置蟹蒸之,则味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将螃蟹蒸煮,剔壳而食,虽味美而口淡,味道大打折扣。南海人烹蟹方法甚多,有煮、蒸、煎、炸、炒、腌等方法,也有的地方取鲜活而食的。

在古人看来,蟹的“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经达到了色香味三者的最完美的结合。因此,主张将蟹清蒸,反对再“和以它味”。

调料

先贤还认为,食蟹须有佐料相配,各方因域而异,有蘸醋、盐、梅、酱、葱、蒜、糖、姜、酱油等伴食,以姜、醋居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鲜蟹和以姜醋为上。”

吾乡苏州太仓,食蟹不同于众,乡人有一种调料,称“五香糟油”,别处没听说过。制作方法有讲究,外人虽有模仿,终究不得其法。袁枚说:“糟油出太仓,愈陈愈佳。”

我查了《太仓县志》记载: “糟油,须糯米蒸熟,置甜酒入缸发酵,酿成浆液。入丁香、陈皮、花椒、茴香、淮盐等数十种香料,渗入糟油底子,存放半年,可食。”

蘸糟油食蟹,极为可口,其味远胜于姜醋调料,不仅香味浓郁,且能除腥提鲜,添味增欲,还能调出比别的蘸料更适合螃蟹的味道。家父每说故乡人之食蟹之法,津津乐道,可惜父亲多年在外谋生,早就不得其味了。吾辈也只是耳闻而已,并未真正吃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醉蟹 图片截自《舌尖上的中国》

地域

从地域美食文化而言,李渔出生在江南,一生痴迷食蟹,尤喜美食,著书方说,亲力亲为,实践总结。纵观其一生行程,颇具传奇色彩,潇洒豁达,才华出众,被奉为“蟹仙”。

秋日馋,馋的便是那

湖中的蟹、树上的花、山中的果

对于杭州人来说

秋日的重头戏当然是吃螃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口蟹黄一口膏,美美一秋天

清蒸、葱油、香辣、盐焗

你还知道哪些螃蟹的鲜美做法?

你最馋的又是哪一口呢?

来源 :杭州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房怡晓

一审:缪军;二审:夏琳;三审: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