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七十五期(总第845期)

来看下面一道作文题,某地2024年中考作文真题。

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成为北京的文化标志。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同样富有文化内涵。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请选择你熟悉的地方,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导语中的“坐落”一词,用在这个语境中,你觉得合适吗?

可能大多数人觉得没有问题。不过,且慢,不着急下结论,让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坐落”一词的解释是怎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汉》中,对“坐落”一词的解释是:建筑物位置处在(某处)。并且给了一个例句: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环境幽静的市郊。

回到作文导语的语境,“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居庸关、卢沟桥”乃至“漕运码头”,都可以算作广义上的建筑物,但“香山”却无论如何不能算建筑物。以《现汉》对“坐落”一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显然在这里用“坐落”一词其正确性有待商榷。

那如果不用“坐落”,用什么合适呢?可以用“地处”“位于”等,都没毛病。这两个词不仅能用于建筑物,也可以用于非建筑物。

不过,话又说回来,是不是在这个语境中用“坐落”一定是错的呢?用BCC语料库查找,锁定《人民日报》的相关语料,可以查找到很多将“坐落”用于非建筑物的情形。试举两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例子中,“坐落”作为谓语,其主语分别是“中原、胜利两大油田”和“敬亭山”,这两个主语都不是建筑物。那么,是不是《人民日报》对“坐落”一词的使用,也大面积出错了呢?

且慢,还是不着急下结论,来看看我们熟悉的四大名著中关于“坐落”一词的用法。

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往来远近,坐落何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这两个例句中,尤其是第一个例句,其主语是“山”,第二句的主语则是“地”“庄”,也不一定必须是建筑物。以这两个经典例句来衡量,中考真题作文中说香山“坐落”在某处,没有任何问题。

再看常见的一些工具书中对“坐落”一词的解释:

田地、房屋方位所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山川、田地或建筑物(在某处)——《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山川、田地或建筑物等位置(在某处)——《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山川、林田、建筑物等)处在某处——《新编学生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这些工具书对“坐落”解释的共同之处是“在某处”,这与《现汉》相同。不过,对“坐落一词适用主语的描述,大多要比《现汉》规定的主语更广泛一些。

以上述工具书的解释为标准,中考真题作文导语中说香山“坐落”在某处,也没有任何问题。

那说来说去,是《现汉》的解释错了吗?这不好说,因为工具书不过是对已有的语言现象的描述和总结,也许《现汉》的编撰者在撰写“坐落”这一词条时,通过大量语料分析,最终确定“坐落”用于表示建筑物在某处这一用法最为典型,最为规范,也未可知。那以后修订时,《现汉》是否会根据现在的语言使用变化情况,调整“坐落”一词的解释呢?也未可知。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现象极端复杂,不断发展变化,没有哪一部工具书能够完全准确无误地描述和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语义的扩大、缩小乃至转移,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是工具书修订所无法跟上的。比如,“家人”一词,在《现汉》中的解释是“一家的人”,但现在对“家人”一词的使用泛滥到了相当的程度,简直可以说“天下是一家”了。

这么说来,是不是可以不要什么语言规范,只要自己觉得用得对就行呢?也不行。因为工具书除了起到描述和总结语言现象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规范语言使用的作用不可忽视。

最后,很有必要补充说明一点,中高考命题,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上,一般以《现代汉语词典》这本权威工具书作为标准。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