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舒生

01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国人便对从传统经典中找文化自信的做法趋之若鹜。我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就我自己而言,我在很长时间里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太自信的。

我读老子、孔子,读朱熹、王阳明,总觉得中国这些影响力甚巨的思想家除了伦理学外,很难与西方的大思想家抗衡。

譬如和老子孔子差不同同一时期,西方就相继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我细读过老子、孔子,也买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全集。亚氏全集我没有读完,但他的代表作如《尼格马可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是认真读过的。柏拉图全集我逐字逐句读过,其中《苏格拉底的审辩》《理想国》和《法篇》,至少精读了两遍。

我在读的时候暗暗将西哲与两位公认的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进行对比,我发现,就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老、孔是不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

我知道这很容易遭到民粹派攻击,但事实就是如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作品就摆在那里,各位不信可以去读其全集。

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公认的。老子和孔子虽然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但就世界影响力而言,还是不及古希腊三贤。

如果将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进行整体对比,我仍然觉得很难与之抗衡。西方不仅有英国、美国,还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还有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其思想的多元是我们的思想所不及的。

所以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国人应该同等重视传统经典和西方经典。我们重视传统经典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是中国人,它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口味,同时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而重视西方经典,则意味着向这个世界的先进主流文化学习。我自己虽然只是一介书生,但我主要也是秉着这个思想阅读的。

02

老实话,我读老子、孔子、朱熹和王阳明,读白居易、杜甫、苏轼都没有找到多少文化自信,但我读墨子却找到了十足的文化自信。

我是墨子的狂热粉丝,我虽是俗不可耐之人,但对墨子其人其说却是顶礼膜拜的。我为中国能有这样伟大的思想家而骄傲。

在我看来,墨子其人其说,与世界上任何思想家相比都毫不逊色。若论思想,墨子可能不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丰富,但墨子的一些至今仍有巨大价值的思想理念,却远比西方出现早。遗憾的是,这些思想在中国却被长期漠视。近代文化巨擘梁启超先生在《墨子学案》第七章写道:

“(墨子)这部名著,是出现在亚里士多德以前一百多年,陈那以前九百多年,培根、穆勒以前两千多年。它的内容价值大小,诸君把那四位的书拿来比较便知,我一个字也用不着批评了。只可惜我们做孙子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论理精神、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

梁任公的痛惜,真是戳中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软肋。西方文化的优势,关键并非是其源头如何高明,而是他们一直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发展,反观我们的文化,在老祖宗那里开了个好头后,好像就没什么发展了,似乎一代不如一代。老祖宗那里的理想主义,逐渐让位于可鄙的现实主义,墨子其人其说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墨学当初是与儒学并称于世的显学,后来却完全被社会边缘化,这岂不是可敬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妥协?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认为墨学太理想而不值一提,可是看看苏格拉底和耶稣在西方的影响力吧。苏格拉底以身殉道,影响了多少西方有志之士追随真理;基督教以身殉道,坚定了多少圣徒的信望爱,而墨子之后,墨学不但没有被发扬光大,还在其后的两千多年式微了。这岂不是我们这些“做子孙的没出息”?

墨子所代表的,乃是中华文明最可贵的理想主义。墨子贵义、兼爱、非攻、重实利等理念,都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普世价值。

儒家讲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相比,谁更悲悯?谁更有人类情怀?或者说,儒家墨家谁更有仁爱精神呢?我想这在历史上是不言而喻的吧。

墨子之理想主义,不是那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理想主义,而是用生命践行的理想主义。论知行合一,谁能如墨子这般执着?

孟子在批评墨子“兼爱无父,是禽兽也”的同时,也不得不称赞“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大爱精神。

冷眼旁观的庄子,虽然不赞成墨子苦行的生活,但也不得不钦佩他的伟岸:“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失!”

连庄子也认为,墨子无比难得,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即使自己形容枯槁,也不背弃信念,实在是真正的救世济民的人。这种赞美,恐怕也只有墨子配得上了。

如今功利主义盛行,自私自利常被认为是人的本性。有的人因此便否定乃至嘲笑一切良善正义,但如果人都是自私的,哪又如何解释墨家的利他主义精神呢?

《吕氏春秋·当染》篇记载:“孔墨之后学,显荣与天下者众也,不可胜数。”又说:“孔墨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如果说人们追随孔孟也许是有利可图的话,追随墨子对自己有何实利呢?墨家子弟生活节俭,甘于粗衣恶食,平日里一个个都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需要时不惜慷慨赴死。

《淮南子·泰族》篇记载:“墨子弟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

“死”常是人最难面对的事,然而墨家弟子却能“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世间有这种牺牲精神,便见得只要教育得当,人性是可以向善的。

墨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是实干派,他们崇奉兼爱非攻,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付诸实践。墨家反对非攻,偏偏现实又是非攻盛行。面对不义的世道,墨家没有像儒家那样整日盼着“得君行道”,而是自己组建武装部队,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对于守城御敌的研究,没有哪个思想学派像墨家这样精细。《墨子》一书,流传下来53篇,其中11篇就是对备守的经验总结。可见墨家弟子之骁勇善战,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诞生还不到一个世纪,而墨家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维和部队,这理念可谓是遥遥领先世界。

墨家后来虽然没有高居庙堂,但其思想理念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墨家影响诞生的游侠一脉,正是广大人民对传统理想人格的憧憬。今日国人喜闻乐道的侠义精神,其思想源头也在墨家。这也是我们完全可以自豪的地方。

不过,今天我们在为拥有墨子这样的思想家而自豪的同时,更应发展的他的思想,光大他的人格。如果两千多年过去,我们还不能推动其发展,那就真的是不肖子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