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高净值编辑部

全世界的航司,都在撤离中国市场?

早在6月,这家航空公司就已经宣布停飞马尼拉至上海、广州航线,现在是进一步扩大。此外,在7月时,文莱的皇家航空也已经停飞了中国的航线。

菲律宾亚航负责人说,2019年,中国市场曾占菲律宾亚航客运量的30%,但如今公司正着力开拓如日本市场,将把运力放到冲绳和名古屋航线。

航空负责人说,2019年,中国市场曾占菲律宾亚航客运量的30%,但如今公司正着力开拓如日本市场,将把运力放到冲绳和名古屋航线。

这个不经过俄国领空的航空公司,也开始为中国市场支撑不起他们高昂的飞行成本发愁了,需要额外警惕。

其实,早在菲律宾亚航之前,8月9日,英国航空公司宣布,从10月26日起暂停伦敦飞北京航班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英国另一家大航空公司维珍大西洋航空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全部航线取消。

再往前,澳大利亚航空荷兰皇家航空都宣布撤出中国市场。其中,澳大利亚航空公司已经在7月28日之后停飞了往返上海的航班,他们退出了内地的所有航线,只保留往来中国香港的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航空公司减少了飞中国的航班,比如,汉莎航空和法国航空表示要改变服务方式;

而美国的三大航空公司——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也都在疫情后,减少了部分航班。

根据36kr的报道,截至今年秋季,中美之间的计划航班总量,仅为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2成……

现在已经是疫情后,出行不再有任何管控和限制,而且中国内地才刚刚推行了144小时落地签服务,按理来说,人员流动应该更频繁,为什么外国航司们却要纷纷撤出中国?

不经过俄罗斯领空的东南亚航空,究竟为何也退出?

不经过俄罗斯领空的东南亚航空,究竟为何也退出?

大家都知道,中美航线迟迟不增飞,除了大国博弈这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外,还有俄乌冲突导致的成本攀升。

针对绕行具体会加多少钱,第一财经曾采访过民航数据分析师李瀚明,他预估,

1. 往返华东和华南的美西航线基本不受影响

2. 华东和华南的美东航线去程也不受影响,回程需要绕路10%左右

3. 华北的美国航线则需要多飞约一个京沪线

但是为何没有增加飞行成本的菲律宾航线,也要停飞中国呢?背后一个核心原因还是需求变少

截至目前,各国和地区与中国内地的航班恢复率来看,日本和韩国是恢复最好的,将近100%,但东南亚的恢复情况跟欧洲类似,不太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中国游客曾经最爱的泰国为例,据泰国国家旅游局预测,2024年将接待中国游客730万名,该数据约为疫情前的66%[1]。

随着疫情的影响和旅游市场的萎缩,菲律宾亚航不得不面对航班上座率低、运营成本高的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基地航司有补贴,有联运,各方面全面占尽优势,这给东南亚这些外国公司来说,又是降维打击。因此,如文莱、菲律宾的航线才会多次停飞。

其次,中菲双边关系的紧张也是影响菲律宾亚航决策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两国在一些政治议题上的分歧跳动了紧张的民族情绪,这对旅游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菲律宾外交部对中国公民实行了更严格的签证管制,增加了中国游客赴菲的难度。菲律宾方面还因为多种绑架、电信诈骗等案件,让人闻风丧胆。

这些政策和市场因素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出行成本,也削弱了他们赴菲旅游的意愿。

而外国航司的决策也反映了一个逐渐形成的趋势,甚至会影响我们国内的就业、市场生态环境,需要警惕。

那就是,外国航司所代表的外资企业们也有集体撤出的迹象。

曾经大举进军中国的外企。开始纷纷撤离

曾经大举进军中国的外企。开始纷纷撤离

沃尔玛出售其在中国一家主要电商平台的股份,IBM关闭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丰田暂停中国三家工厂的生产,领英、Airbnb都停止了在中国的业务……

上海,中国内地外资聚集的核心城市,最近正在为苹果供应链空心化问题发愁。苹果公司将部分电子产品生产转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国,直接把当地的税收、就业都抽走了。

这一转移不仅涉及组装环节,也包括了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等更高端的产业链部分。例如,苹果的主打功能“苹果智能”在中国市场将晚于其他市场推出。

近年来,西方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热情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许多公司开始重新评估并缩减在中国的业务。

而背后,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的营收大幅放缓。比如苹果的市场份额在2024年第二季度缩减了两个百分点,如今已经跌出了畅销品牌前五。(信号上华为要好于苹果,还有苹果app特有的“苹果税”都让消费者投奔本土品牌)

这直接影响了外企在华企业的盈利预期。随着市场增长潜力的减弱,一些企业开始感受到投资回报的减少。

此外,中国本土企业同一品类的竞争日益激烈,苹果不敌华为,星巴克不敌瑞幸。特别是在技术、制造和消费品等领域,本土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还有各种补贴,对外国企业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其次,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也是促使西方企业撤退的重要因素。中国市场的监管环境变得更加严格,特别是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这些变化增加了外国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

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也是决策原因。大国贸易和科技博弈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出于风险分散的考虑,开始将生产线和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和越南。

这种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旨在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高企业的韧性和灵活性。

最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全球战略。

新冠疫情的爆发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许多企业开始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本地化,以减少对特定地区的依赖。

外国航司就是航空界的苹果、星巴克,因为在中国赚不到钱,以及严峻的经商环境,只能黯然退场。

没有选择的痛苦,最后都是由普通人来承担

没有选择的痛苦,最后都是由普通人来承担

大米姐这几天正好送女儿到美国读书,她从北京起飞到洛杉矶,在她买票的时候,发现选择实在太少,而且还非常贵。

现在搜某购票网站的信息,北京直飞洛杉矶的每天只有一班,而且是国内航司,对比后面在旧金山转机的美联航,要贵出3000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上海则相对好一些,但也只多了美联航的选择,不过另一个国内航班的价格,却是它的3倍(不过每天都有波动,看情况而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就都是要中转的,飞行时间基本19小时起,有的转两次,飞42小时!

这还怎么去美国呀。

大米姐说起她飞行的经历,实在让人无奈。她下飞机后就吐槽,“整个飞机都是中国面孔,没有一个外国人,而且全部满舱……可以选的实在太少了。”

今年上半年,国内航司执飞到欧洲的国际航班市场份额超过70%,国外航司只占不到三成。

要知道在疫情前,两者的差距非常小,不足5%。中国航司占到52.7%,外航占47.3%。

所以,别幸灾乐祸地说外企干不过中国本土品牌,所以只能离去,这背后受伤的至少有两组人:

选择减少的消费者,以及面临失业危机的外企打工人。

要说在外企工作,至今都算是打工人的天花板,特别是欧美一些企业文化非常好的公司,带薪假期可以长达2个月,公司给配置好电脑,还有各种假期福利和礼品。

比如我司对面就是一家全球500强的广告公司,调休是不存在的,只要调休调的是周末,要上班的那天他们都休。

要说在中国谁最遵守劳动法,欧美外资企业个个是标兵。

2021年,外资企业带动了约4000万人的就业,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0。同时,外资企业对中国的税收和进出口也有重要贡献。2021年,外资企业贡献了我国1/6的税收和2/5的进出口。

就拿上海来举例,截至2024年1-7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1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1.68亿美元。外资企业对上海GDP的贡献也非常显著。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上海市超过1/4的GDP。

盲目抵制外资只会反噬自己,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普通人在这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还是要随时保持警醒,才能给自己找对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