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外交部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会见相关内容提问。毛宁表示,9月12日,王毅在圣彼得堡会见了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双方讨论近期边境事务磋商取得的进展,一致同意落实两国领导人的共识,努力增进理解和互信,为双边关系的改善创造条件,并同意就此继续保持沟通。近年来,双方一线部队已经在中印边界的西段加勒万河谷等4个地区实现了脱离接触,中印边境的局势总体是稳定可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讨论了近期边境事务磋商取得的进展,认为中印关系实现稳定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和长远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发展。一致同意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努力增进理解互信,为双边关系改善创造条件,并就此继续保持沟通。王毅强调,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作为两大东方文明古国和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印应坚持独立自主,选择团结合作;相信双方有智慧和能力以正确眼光看待彼此,以建设性思考找到两个相邻大国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印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

此前中印边境问题谈判了21轮,加勒万河谷等地区属于难点,印度也一直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试图捞一点小便宜,是边境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的主要原因;这次我们能够取得进展,说服印度放弃一些想法,在中印关系的大局上,遵从中国提倡的原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另一方面,印度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在边境问题上纠缠不清了。印度之所以在中印问题上冷静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的一系列问题,让莫迪认识到,搞“前进政策”是错误的选择。

而且印度这次也的确拿出了诚意,不是空头支票。据路透社报道,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透露,中印边境地区约75%的脱离接触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此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12日的报道显示,印度正与中国商讨恢复定期航班,其航空部长拉姆·莫汉·奈杜已经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举行了会晤。实事求是地讲,让中印这两个大国短时间内完全解决现存的分歧也不现实,尤其是在印度对华戒心仍然很重的背景下,不能因为边境问题达成了共识就认定中印关系的“转折点”到了。

印度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太顺心,主要是国内经济形势不乐观,高速发展的气泡被戳破后,债台高筑又引资不利。前些年炒得轰轰烈烈的“印度制造”,倒也吸引了一些外资入坑,但最终却落得一地鸡毛,这些外国公司要么跑路回国,要么转移至其他国家。归根结底,印度的产供链、基础建设、商贸政策、劳动者素质,根本撑不起外资的期望。所以最近印度那边又传出风声,大概就是要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加快对中国技术人员赴印的签证审批,主动融入中国的经济圈。

根据印度财政部当地时间9月10日的一项命令显示,印度将对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部分钢铁产品征收12%到30%的关税,“以保护和促进当地产业”。路透社报道指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印度将对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中国以及越南出口的焊接不锈钢管征税。然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当地时间9月10日却声称,新德里方面“并未拒绝来自中国的商业活动”,但他指出,问题在于中国在哪些行业领域以及以何种条件开展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征关税,往往都是双刃剑。虽然短期内能够起到保护国内企业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处在严密保护下的企业,很难再适应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印度政府所加征的关税,最终很有可能大部分都被印度下游的基建、制造等产业承担,这将增加印度实现制造业发展,以及通过基建带动经济发展的成本。所以印度此次加征关税的做法,显然是短视的,也将给中印经贸合作带来负面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中印之间到底是斗还是和呢?就印方目前的态度来看,莫迪政府显然心里是想“斗”的,但现实情况是,印度“斗”肯定是“斗”不过中国的,不然也不会希望中国对印投资回流了。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说明了印度已经认识到中国制造业以及产业链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意识到要发展“印度制造”,没有中国参与是无法实现的。印度想“斗”,但没有那个实力,所以只能一边寻求中国投资回流,一边又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征收关税,这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中国在国际上始终秉持“人不犯我,以礼相待”的准则,尽管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但也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中国非常欢迎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但前提必须是遵守中国的相关规定,不触碰中国拥有的权益。若是损害中国权益,中国将会尽最大努力进行反击,任何人都不应当小觑中国在捍卫国家权益方面的决心。现在印度想要效仿美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还是对印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钢铁行业。若是落到实处,最后受到伤害的可能还是印度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