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援引《印度时报》网站9月2日报道,印度国防部将开展重大项目,包括为印度海军建造7艘先进护卫舰,以及拟用现代化"未来战备战车"取代印度陆军的俄制T-72坦克。据国防部官员说,印度海军的计划包括依据“布拉沃17"项目购买7艘新的战舰。这将是印度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先进的隐形护卫舰。

这批‘未来战备战车’旨在取代老旧的俄制T-72坦克,本土化程度要求超过60%。这一决定,表面上是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实则暗含了印度减少对外部军事力量依赖,特别是减少对俄罗斯武器系统的依赖的战略意图。印度此举既是对外界的宣告——宣告其军事实力的自我提升和战略自主的决心,也是对国内产业的强烈刺激,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军事采购激活本土工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潜力。

近期,中印经济关系出现改善迹象,印度官员表态称,将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而印度政府也正在采取行动,加快对中国技术人员赴印的签证审批。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长拉杰夫·钱德拉塞卡近期表态,称印度对中国投资持“开放”态度,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也表示:“我们并未拒绝来自中国的商业活动。”印度政府近期也新开放了线上入口,简化中国技术人员的商务签证审批流程,因为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使用中国制造设备的印度制造业来说极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印度不惜打肿脸充胖子,拿出虚胖的经济数据。印度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是增速放缓,增长乏力。印度一直都想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并希望由此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可现实情况是,印度的制造业对中国极为依赖。从2020年对中国企业限制开始,印度制造业遭受了惨痛打击,就拿电子制造业来说,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印度直接损失了150亿美元,并有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印度营商环境糟糕,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契约精神,技工人才缺口大,政府办事效率低,导致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撤出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和西方投资者都清楚,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抵消了印度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中国不存在以上问题,这也是中国难以被印度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取代的原因。因为拥有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中国才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物流和投资伙伴,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印度认识到中国制造业以及产业链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意识到要发展“印度制造”,没有中国参与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现在要“亡羊补牢”,在投资、签证审核等方面放宽限制,希望中资电子企业和人才来印度助推当地电子产业的发展。然而,印度在改善针对中资企业营商环境等方面,尚无任何举措,有的中企因不能参加项目投标而无业务可开展,近期被迫离开,有的中企则有数十名中方人员被印方限制离境长达两年之久,目前无任何松动,给中方员工造成工作、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的极大困难。

对于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并非易事。印度的营商环境可谓是困难重重。政策变化频繁,行政效率低下,这些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曾经就有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失败,最终不得不退出印度市场,损失惨重。尽管如此,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仍然吸引着众多中国企业。印度拥有超过13亿人口,这意味着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许多中国企业依然心心念念想要进入印度市场,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分得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边境问题都成为了影响中印关系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中方在边境地区的相关问题上始终保持积极且开放的立场,希望双方相向而行,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分歧矛盾,联合管控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和麻烦,但是印度方面却始终坚持保持强硬姿态,看架势是要与中方一较高低。而在经过多轮的博弈较量之后,印度慢慢认清现实,明白继续保持强硬姿态,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所以莫迪政府才会宣称边境问题不过是“细枝末节”。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下,国际社会成员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增强,合作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印两国应坚定不移地推进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以此作为全球合作的典范。展望未来,中印两国在多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例如,在文化层面,两国可以通过加强民间互动,深化相互认知与友谊。教育领域同样大有可为,双方可以通过学术互访、学生互换等项目,共同培育未来的杰出人才。在双方的携手努力下,中印合作有望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不仅为两国民众带来福祉,也将为全球的和平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