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缙云东方的胪膛简直是一个谜,谜底可用两字形容,叫“惊艳”!穿梭古村,仿佛听到岁月的脚步声,感受到历史的深呼吸。

进士村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你可知?缙云的一个村庄,仿佛被岁月赋予了特殊使命,在过往时光中,不断孕育出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人才,历史上曾考取进士多达十六人。以时间为轴,依次是:北宋的周茂、周察,南宋的田材、周信企、田渭、田伋、周仁翊、田慈龙、周戎、田桂发、田闻龙,明朝的杨熺、田堉、周远、蒋希性、田正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村就是东方镇胪膛村。龙年8月底,我们来到胪膛,穿越时空相遇古人。

1106年,即崇宁五年,当时的皇帝是北宋的宋徽宗赵佶。他艺术造诣极高,推行文治。

这一年,赴京赶考的周茂,上了丙戌科蔡巍榜,成了胪膛村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他官至江东转运司判官,是一个管理地方财政、物资运输、监察等事务的官员,由于管理有度,颇有政绩。18年后,同样来自胪膛的周察于宣和六年中了甲辰科沈晦榜,官至常熟知县。

时光匆匆来到南宋,胪膛也迎来了高光时刻,152年间共有九位胪膛人进了进士榜,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家三代四进士。1151年即绍兴二十一年,田材中了辛未科赵逵榜,谱赞其“属文艳丽,浩然有渊明风致事”,后官至诸暨县尉。在田材考取进士这一年,同为浙江的诗人陆游写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

他的儿子田渭于父亲考取进士后的9年,中了庚辰科梁支家榜,后任摆举浙东常平公事,他“痛切时务,问民疾苦”。他的孙子田伋于1172年中了壬辰科黄定榜,后为翰林学士,田慈龙于1187年中了丁未科王容榜,官至温州知州。

田材一家三代皆为才华横溢之士。第一代进士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坚定的志向,为家族开启了荣耀之门;第二代进士继承先辈之志,在学问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将家族的声誉进一步提升;而第三代进士更是青出于蓝,以卓越的才情和不懈的努力,让家族的荣光达到新的高度。

南宋年间,“功名”和“才情”深深地烙在胪膛人的心中,他们的名字,勒在石碑上,写在宗谱中,进入正史里。

1154年,即绍兴二十四年,周信企中了甲戌科张孝祥榜,后任饶州判官。1181年,周仁翊中了辛丑科黄由榜,后任高州教授。1214年,周戎中了甲戌科袁浦榜,后任提政。1274年,田桂发中了甲戌科王泽龙榜,后任遂昌县尉。还有田闻龙,曾授武义县主簿,著名理学家吕祖谦之门人书《茧丝歌》颂之,终仕四会知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氏宗谱》载,“三世四进士,一朝五神童”。五神童是:田介更、田梦实、田芹孙、田晋孙和田仲和。其中,田仲和三岁诵《论语》《孝经》全文,八岁诸经史皆通大义,十二岁登宝庆乙酉童科第一。据介绍,“一朝五神童”与“三世四进士”之间的关系如蛛网,有父子关系、祖孙关系、兄弟关系、叔侄关系等,具体表现如田闻龙的儿子田梦实是神童,孙子田仲和是神童,田闻龙的堂弟田介更是神童,田慈龙的两个儿子田芹孙和田晋孙是神童。还有,田材的姐夫是进士,田渭的姐夫是进士,田渭儿子田孟龙(知县)的四个女婿两位是进士,一位知县,一位县尉。另外田介更的姐夫是进士蒋则、侄子田桂发是进士,田闻龙的长子田龟朋和孙子田君右是父子省元,而田君右的长女婿是进士蒋世珍(缙云唯一榜眼)。

风云浩荡,历史进入明朝,又有五位胪膛人在朝廷考试中脱颖而出。

第一个是杨熺。1388年,即洪武二十一年,他中戌辰年任享泰榜进士,后官至监察御史。《明史·职官志》载:监察御史的职责为“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为人清直,虽身处官场的漩涡之中,却始终坚守内心的正道,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为官真谛。杨熺还是一位知名书法家。

1404年,即永乐二年,两个胪膛人田堉和周远赴京考试,同时中了甲申科曾启榜。后田堉调湖广荆州长阳县知县、授永州永明县、再调徽州之黟县升授楚府审理。周远则任河南道监察御史。这两人是否许自幼一同长大,是否一同在私塾沉浸在书卷之中,是否一同在村中的老槐树下立下誓言,我们无需考证,他们一同考中进士的故事已铭刻在村史上。

在胪膛村,现存进士的古迹已不多见,或毁在特殊时期,或毁于火灾,或毁于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蟾门是目前能够触摸到的历史印记,是明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蒋希性的遗品。蒋希性留京为官,历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广西参议、治水钦差、兵部尚书。他在朝为官日久,心念故里,欲回乡造屋安度晚年,卜下市街,即大道坛为宅基,待择日上梁。道士焚香,择定吉日为“明朝(zhāo)”,遂星夜动工,建步蟾门,于次日晨建成。据传,蒋希性回家时还带昆曲表演团前来助兴,没想到为胪膛留下昆曲的火种。数百年来,胪膛的昆曲表演艺术发展如火如荼。

1436年,即崇祯七年,明朝处在多事之秋,风雨飘零。这一年的朝廷考试依然开科。田正春上了甲戌科刘理顺榜,后任刑部郎中。田正春也成了胪膛村的最后一位进士。

从北宋的周茂,到明末的田正春,跨度数百年。他们从这胪膛出发,带着乡人殷切的期望,怀揣着满腔的抱负与才华,走进了那风云变幻的广阔天地。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在时光的琴弦上奏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永远惊艳着后人的心灵。

胪膛古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胪膛古称“胪川”,地处缙云东方,往东十余公里是千年古镇壶镇,往西六公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仙都。《田氏宗谱》有美文《乐山记》言胪川胜景:“东胪之胜,千奇万秀冠诸乡,磊山横其前,婺山枕其后,双峰锁其左,独峰迥其右,鸡鸣焕于西,灵龟隐于北,其他献鞍而伏泉,引绳而列屏者不可胜志。”今胪膛辖一、胪二、胪三、胪四、苏宅五个自然村,人口5000余,是一个多姓氏聚居之地,主要姓氏有田、蒋、杨、陈、应、苏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时光轴上,古街宛如一幅被岁月精心描绘的长卷,缓缓铺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板铺就的街道既古朴又温暖,青苔漫然爬上老屋屋角,岩石和砖瓦也便不再那么冷硬,而透露出岁月的斑驳和乡人的可亲。零星杂草遇水生根,勃发的生命是这片土地内蕴生机的几丝倾洒。

瓦块上灰中的苍白,土墙中逐渐显露的石块,都是万物不敌时光的脆弱与真实。在这样亲厚而又平凡的一条老街中,却潜藏着千百年历史的隐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废弃的老宅,竟是明代的建筑,上有一块石质匾额,刻有“种荆古第”四字。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寓意着团圆、亲情、兄弟和睦,这户人家也借此表达对家门和谐、兴旺的愿景。另一处“种荆古第”,是进士田正春支脉居住之地,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石礅,其中一个重达320斤,上刻“田卓卿号”,另一个重达280斤,据说是当年武秀才练功用的。

古街上,有一家陈氏中药店堂,是陈汝中的“务本堂”,其祖辈行医十六代,医术非常了得,在后来却淹没在历史风雨中,店堂的木板虽已褪色,却依然能让人想象出当年的盛况。绿茵葱葱,另一处平凡的院落,是田氏接骨术创始人的祖宅。田氏接骨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整体辨症、手法接骨、药膏外敷、柳板固定、综合调理共六个步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精华集中在田氏自创的心手合一、手随心动的接骨手法和自制的田氏东方膏药以及汤药、粉剂、药膏,堪称浙中南地区治疗骨伤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古街,用眼睛触摸,一砖一瓦一石一板,就能发现历史细密的痕迹。墙中的一块石砖,上面刻有羽毛样式的纹饰,据说能追溯至两晋时期。再走几步路,筑成墙体的一块石头上,刻有三字,中间一字清晰可辨为“桥”,旁边二字却被人文破坏而模糊难辨,如果这些文物能得到更早的重视与发掘,说不定能发现更多胪膛的未知故事。

“街平平,水清清;有囡嫁胪膛,赛过上天堂。”

既提古街,那自然要谈到千年来一直与古街共享一份脉搏、默默滋养了一方水土的永济堰。

永济堰引水自东向西流,东部被称为水角,胪膛老街即以水角为始。水流至中下段时,在“雁门福地”处向南发生转折,随后又折返回向西流,此段便被称为“曲会”。何谓“曲会”,此意历史拐角,清流涌动,或为文曲星于此相会。曲会再往西又以亩产祠为界分上市街和下市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永济圳册》《田氏宗谱》《缙云县志》记载,永济堰是由汝耘公所筑。胪膛村田汝耘(1528-1607),字希宠,号华山,乡民俗称汝耘公。年轻时,他攻读诗书,一心谋取功名,后因各种原因而“不售”,遂弃儒经商于台州一带,成为巨富。汝耘公虽为巨富,却牢守“节俭慷慨”四字。家中最俭,不留金玉,不穿细绢。勤俭而能积财,汝耘公乐善好施,每年进益,除了家里动用,一概济人。晚年间,他看乡民旱情严重,田种歉收,心急如焚,遂勘察好溪水,引水灌田。选址已定,在皋头村好溪段上游独资开详筑堰,堰名为“永济堰”。意为永远济益于乡民。堰头自皋头好溪上游起垒坝进水,开凿堰流至胪膛、苏宅、古楼、西山、上下东方、靖岳,直至马石桥,全长10余里,可灌溉农田1800余亩。为此,汝耘公卖去良田113600把,合1400多亩,自家仅留300把合3.75亩维持生计,心怀大爱,善德永存。

四百余年光阴静谧流淌,沧海桑田,永济堰水汩汩依然,日夜不息地滋润着胪靖大畈,哺育了胪靖十来村的乡民,福泽百年。

胪膛古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古街“二步半”正北约五百步有一“天井院”式住宅,名为“石板道坛”。其原有明代建筑已毁于长毛反,只留下石板铺就的道坛。它的地面由石板铺成,每块石板长宽各不相同,最长的一块有4.83米。虽说是“地面”,但其实石板下面是架空的,由无数木桩支撑着。从前天井周围一圈都有引自大芦塘的活水环绕,以供防火、淘洗,同时也有古人崇尚水德的观念影响,认为有德之家应有水环绕。可惜在土地改制后致使许多原有的水坑都湮没了,水源断了,这里也就逐渐干涸。

关于这户住宅,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明朝正统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历土木堡之变被俘后,明朝江山易主,朱祁镇之弟朱祁钰继位为明代帝,并将年号改为景泰。在朱祁镇被释放回国时,朱祁钰下令暗杀他以巩固皇位,朱祁镇在躲避追杀的过程中奔逃至此宅并潜藏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朋公祠堂是目前留在胪膛最大的田氏祠堂,其始建于清朝,于去年重修过。当年,楚朋公四十五岁便英年早逝,偌大的家族都由其妻子蒋氏管理。其妻子精明能干,不仅将家族事务处理妥帖,且训子有方。后其子孙修建了这座祠堂以纪念楚朋公。祠堂大门由石柱筑成,祠堂内本有水墨壁画和题字,正如同《千字文》中的“图写禽兽,画彩仙灵”所描述的一般,但可惜的是如今已被破坏难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胪膛古井众多,现存有田元公井、田亨三井、田时三井、底道坛井、巧井等等,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应是宋代的底道坛井,其余则多为明清时期的水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至永济堰下游,便能看见一座咸亨桥。桥上刻有“咸亨桥 大元延祐庚申年”(1320),其字石尚存于桥西头坎坝上。在五壶公路未通车前为五云至壶镇必经之古道,属三折边石梁桥,现已改成平板桥,长10米,宽4米,高3米,便于车辆通行。

时光沉沉落下,迷雾拨开,硝烟退散,波澜渐已平息,一切归于平凡。布帛菽粟,生老病死,在胪膛的生活看似平常,但走过的一块地板、摸过的一块砖瓦、经过的一栋房屋,都有可能蕴藏着一段涌动的历史。我等一行数人唯觉时间仓促,与古人对语实为余兴未了。而那些未知的、动人的故事将等待着更多人去挖掘、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