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才的艺术家、诗人、文学家、画家、革命家,也是精通中、英、日、梵、法文于一身的翻译家,他还是近代的一位高僧。

他是《拜伦诗选》与《悲惨的世界》这两本书在中国的第一个译者。

他的朋友有孙中山、章太炎、陈独秀、宋教仁、柳亚子等。

章太炎期待他成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虽然16岁出家,但并不离俗,他以半僧半俗的形象参加了革命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曾说过: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

孙中山先生说:“太虚近伪,曼殊率真。”郁达夫评价“其实苏曼殊的名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

苏曼殊写过一首诗,可以当做他人生的一个侧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近代 苏曼殊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他,苏曼殊其实是一个私生子。其父苏杰生带回了国,童年只有冷漠没有温情,后来家道中落。

小小年纪看破红尘剃度出家,却因偷吃鸽肉被逐出庙门。

15岁与日本姑娘一见钟情,因家庭反对女子投海而死,于是苏曼殊正式出家,成为情僧,以自己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

实际他削发为僧也没有取得正式和尚的资格,是偷了已故师兄博经的度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完,比如他后来的这首诗: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个人的情感是小的,国家的情感是大的,面对风雨飘摇中的祖国,他还有这样的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曼殊加入过兴中会、光复会,参加了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抗俄义勇队”,声援章太炎、邹容,赞同暗杀活动。他甚至还曾打算去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

苏曼殊四海为家,以上海为中心,频繁来往于大江南北、日本和东南亚各地。有时以教书为生,有时靠卖文过活,有时寄食于寺庙,有时乞贷于友朋,有时“赀绝穷饿不得餐,则拥衾终日卧”(柳亚子语),有时甚至把金牙敲下来换烟抽。

就是这样一个情僧、诗僧、画僧,只活了35岁,临终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如果要说苏曼殊,没有几万字是说不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游览西湖的时候,看到他的墓旁空落落的,却在偌大的草坪上有一个白色的锁雕像。

这恐怕是对他矛盾一生的解释吧:他有一把心锁还没有解开。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