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是我们的武康大楼啊,看着真亲切。以前是‘蜘蛛网大楼’,看着不怎么美,2018年架空线入地后,成了网红打卡点。”9月19日,“何以生新——梧桐深处·不一样的美好”展览在徐汇艺术馆拉开序幕,家住徐汇区湖南街道的李女士看着展馆内由数千张小照片组成的“武康大楼”,感慨万千。
城市更新 改变的还有生活方式和精气神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何以生新——梧桐深处·不一样的美好”从专业的角度,回溯徐汇的城市更新之路,对徐汇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展示,选取了“公园塑新、社区营新、功能迭新、文艺赋新、历史溯新、住房焕新、未来更新”等7个类别的案例。其中不乏繁华商圈的功能跃迁、城市边角料到口袋公园的变身、社区食堂的温情升级、老旧宅邸与当代美学的岁月对话,展现人民生活的“面子”和“里子”,解读城市更新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强,是展览中摄影作品的组织者。在他看来,城市更新,物质空间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更新后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是此次展览表现的重点,“在寻找案例和素材时,我们看到,城市更新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都写在了脸上。”
至于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切实变化,作为一个与武康大楼打了许多年交道的社区工作者,湖南街道武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柏祖芳最有发言权,她以武康大楼二楼平台的改造为例,跟记者细说更新不仅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拉近了彼此的关系,还助推了居民自治。
2019年,武康大楼外面的晾衣架、雨棚全部拆除后,为了解决居民的晾衣问题,对大楼的二楼平台进行了改造,方便居民集中晾晒。晾衣问题解决后,有居民提出来,自己喜欢种花,能不能辟一块地方种种花?通过微更新,现在平台上有居民可以种花的地方。二楼平台上绿植品种越来越多,已达60多个,这时又有居民提出来,自己认不全,能不能标识一下?于是,现在这里又成了科普的花园。“这个从居民意见生长出来的小小空中花园,已经成了大家偏爱的‘宝藏阳台’,大家遇到什么事儿,就会聚在这里一起商量。”柏祖芳说。
深度链接民众 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展
城市更新,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最有实际感触的,应该是千千万万的市民。因此,“何以生新——梧桐深处·不一样的美好”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是一次深度链接民众、共同发现美好的尝试。
文章开头让李女士感叹的“武康大楼”,是一个“千图成像”装置作品,由数千张小照片组成。这些照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市民投稿,一个门栋的今夕对比、“邻里汇”的外景、社区食堂用餐的情景、梧桐树下的漫步、街角小花园的闲谈……是他们的回忆,也是他们珍视的生活。
此次城市更新展还特设了“展中展”板块,由策展团队与素人观众共同参与形成微型展览。在二楼,就有一个“火花”展区,展品来自徐汇艺术馆的多年“老粉”朱士贵律师,他从自己收藏了30多年的藏品中,挑选出反映上海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展品,精心布展,呈现在大众面前。“火花上有许多商品广告,火花收藏是一种链接过去时光和保存记忆的方式,能够让欣赏者感受岁月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朱士贵表示。
“我们希望这个‘展中展’能持续更新下去,会继续招募素人观众共同策展。”徐汇艺术馆副馆长唐丽青表示,“展中展”是徐汇艺术馆对构建“参与式美术馆”的又一次探索,也是对美术馆策展团队与观众身份职能转化的一次新的尝试。这一区域将专门留给“展中展”,希望更多市民朋友加入进来,与艺术馆共同策展,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城市的更新发展,“比如年轻人喜欢的动漫主题,甚至小朋友有什么收藏,也可以策划一个展览。”
为了营造更加多元、立体的观展体验,本次展览还将推出“城市速写魔方”板块,10000份特制速写卡片与城市速写地图,在6个驿站点位发放,市民可以在地图上的任意点位进行城市速写并投稿,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徐汇艺术馆进行展示。
“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和相关的互动活动,能让大家感受到,除了物理空间的更新和一些功能的变化之外,这个城市里还有很多文化层面,能够滋养我们精神的元素也在发生更新。”唐丽青说。
据了解,“何以生新——梧桐深处·不一样的美好”展览由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和徐汇艺术馆联合策划,将持续至2025年2月23日。
记者:王永娟、陆海捷、肖乐鑫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