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黄埔军校中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 后来却黯然隐退

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都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校,是培养军事家的摇篮。曾有这样一位牛人在这三所学校都留下了踪迹,他在保定军校学习,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日本军校留学,归国后在云南讲武堂任教七年,后又参与筹备创建了黄埔军校。这样一位黄埔元老级人物后来却退出军界,皈依佛教,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这个桃李满天下,黄埔时期职权、声望曾在何应钦之上的人物,就是军事教育家王柏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柏龄,生于1889年,江苏省江都县人。世系书香门第,少读私塾,敏而好学,14岁考入南京陆军小学,毕业后进保定军校,因成绩优异与蒋介石等人被选送日本深造。在日本振武军校毕业时成绩居同期62名同学中第5名,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王柏龄系统学习了军事理论知识,并接受严格军事训练,归国后在云南讲武堂任教,曾任云南讲武堂教育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923年应老同学蒋介石之邀,来到广州投奔孙中山革命阵营担任高级参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初,孙中山听从苏联顾问马林建议,决定在广州创办一所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人才,蒋介石被指派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王柏龄等七人为委员,王柏龄被排在蒋之后居第二位,人称筹备主任。作为蒋的得力助手,王柏龄费尽心血,从军校选址,教官招聘,教材编订,学生招录,到校服设计,王柏龄参与了整个过程。特别是军校初创时,蒋介石听闻要程潜当校长,而他和李济深任副校长,不甘居人之下,心生怨气,曾一度撂挑子辞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务跑去上海。王柏龄担负起重任,和筹备委员会其他成员一道,努力工作,使学校筹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不久蒋介石通过张静江活动回来如愿当上校长,王柏龄随即被任命为教授部主任,是蒋最为器重依赖之人,后来那些在军界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陈诚、钱大钧、刘峙、顾祝同等当时见了王主任也要敬礼喊长官。而何应钦更晚了一步。何应钦也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比蒋、王还低一届,因王柏龄介绍推荐,何应钦归国后到黄埔任总教官,从此才和蒋介石有了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原来在国民党中地位并不高,籍黄埔军校起家逐步掌管军权,一步步攀上权力巅峰,成为国民党领袖人物,得以与汪精卫、胡汉民、林森、廖仲恺等国民党大佬比肩。在政治新秀蒋介石崛起和黄埔系力量生成阶段,作为蒋的冋窗及黄埔元老的王柏龄仕途前程本应一片光明,步入康庄大道。可他却没能抓住历史机遇,没能在紧要关头给自己正确定位,没有保持军校草创阶段那股工作热情,而是松懈下来开始追求奢华生活,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黄埔军校位于珠江上的长洲岛,地处偏僻,距广州市区较远,军校生活枯燥乏味。王柏龄耐不住寂寞,常渡江到繁华热闹的市区玩耍,纸醉金迷,倚红偎翠,夜不归宿,还沾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蒋介石每每有事找他却寻不见人,气得大骂混蛋。后来蒋有事不再找他,而是交待何应钦办理。何应钦十分勤勉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以军校为家,召之即来,随时听命,所委托事项总能圆满完成,而且何应钦没有不良嗜好,让蒋介石十分满意,渐渐的何应钦在蒋介石心中份量超过了王柏龄。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组建党军两个教导团时,何应钦任一团团长,王柏龄任二团团长,这时何的地位已在王之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蒋介石对王柏龄这个老同学是真够意思,早年,蒋介石在青岛居正的中华革命军里当参谋长,就曾把王柏龄拉过去一起共事。蒋到广州投奔孙中山,也没忘了老同学,邀王柏龄过来当高级参谋,后来又带他一同筹办黄埔军校,曾任命他为教授部主任、教育长、教导团团长、军校参谋长等职,视他为亲信心腹,委以重任。可王柏龄是扶不起的阿斗,除了教学管理有点本事,貌似满腹经纶,到了战场上却使老蒋大失所望。第一次东征对战陈炯明,何应钦的一团英勇善战,能攻能守,打出了黄埔学生军的威风。可王柏龄的二团却丢人现眼,初遇强敌,王柏龄惊慌失措,队伍被击溃,差点累及全局,蒋介石这才认识到,这老同学只会纸上谈兵,实战不行,赶紧用钱大钧接了二团长职务,让王柏龄改任参谋长。接下来棉湖一战,何应钦指挥有方,取得大捷,愈发衬得王柏龄无能,从此黄埔军校里蒋何并称,何取代王成为黄埔二号人物,而王柏龄被讥为不会打仗的将军。不过老蒋依旧对他重用,北伐时,何应钦任第一军军长,王柏龄任所属第一师师长,可他在战场上表现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其指挥才能与军校头衔严重不符。打南昌时,为贪头功,他不听劝谏,孤军冒进,陷入孙传芳军队重围,身为长官,他不力挽危局减少损失,而是丢下部队逃了出来,致使部队失去指挥乱作一团,折损大半。众将愤怒,一致要求对他军法惩处。蒋介石网开一面,只是把他撤职了事。过后不久依然对他不离不弃,又任命他为江塞总司令。蒋介石用人一向以忠诚第一,才能第二。王柏龄对他忠心耿耿,从未二心,又是江浙老乡,又是同窗好友,虽才不堪大用,也不忍一脚踢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柏龄也有自知之明,不久就退出军界,出任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可叹当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高材生,所学军事知识在实战中竟不会运用,干了建设厅厅长也用不上所学专业,白瞎了军校的优异成绩。混了几年,中日开战,王柏龄躲避战乱退往后方,辗转于重庆、成都、昆明等几个城市担任闲职,靠政府发放的600元钱度日,这时候抗日战场上,黄埔学生成了抗战主力,何应钦已是军中统帅,人家1935年即被授国民党军一级上将。黄埔前几期的学生也大都做到了军长师长,将星闪耀大放异彩,而他这个黄埔老师却在走下坡路,一直沉沦下去变得默默无闻。

王柏龄早在1928年人生失意时,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开始信仰佛教,后半生一直痴心向佛,后来干脆皈依佛门,法号慧常。在江苏时他曾参加佛教组织,整顿佛寺,修建道场,对弘扬佛教作出了贡献。1942年农历七月十五,王柏龄在成都一念佛堂诵经声中仙逝,终年5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王柏龄一生,起点不可谓不高,机遇不可谓不好,又有贵人相助,按理说想不成功都难,可一副好牌却被他打了个稀巴烂,也怨不得别人。今天人们谈起黄埔军校,国共两党人才辈出,星光灿烂,一个个声名远播如雷贯耳,唯有王柏龄这个黄埔元老存在感极低,几乎鲜为人知,真是可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