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随着中朝双方代表和"联合国军"代表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历经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宣告结束,接受记者采访时,彭德怀总司令霸气地告诉世界:从此西方列强在东方的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彭老总的声音铿锵有力,他的话叫醒了西方列强,他们对新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可以说,正是朝鲜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正式被这些不可一世的列强承认,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是未来经济腾飞的国内外条件,从历史角度纵向比较,朝鲜战争与改革开放一样都为中国带来了繁荣富强的可能,那么这三年战争时光,到底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前的国际态度
这场战争绝不是空穴来风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苏就开始针对中国进行了多重较量。作为未来的世界大国,初生的中国受到各方势力的青睐,尽管是共产党执政美国也不愿意与中国产生摩擦,至少在美苏争霸中中国不会一边倒。
可相较于苏联人,美国政府议员们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对中国政权充满怀疑,甚至和蒋介石政权同流合污,在中国政府的前期接触中做出非常糟糕的行动,这促使中美之间间隙增大。
中国政府抱着与美国平等的态度接触,但是得到的仍然是帝国主义那一套,为此我们党绝不会任由其肆意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并且斯大林对中国尤其是毛主席的态度越来越好,因为之前在抗战中苏联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产生了偏差,所以在建国后通过多次的沟通,苏联已经做出最大的诚意。
鉴于此,毛主席亲自前往苏联签订了新的《中苏互助条约》,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和苏联走到一起,美国方面得知后立即展开行动,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对中国进行封锁,并且将势力范围向中国周围扩散,目的就是要全面制约中国的发展。
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了美国出兵的机会,仁川登陆后美军很快就把朝鲜人民军打到三八线以北,并且仍在一步步向中国边境靠近。中国为了避免美军将矛盾扩大,先后两次通过不同渠道向美国发出警告。
第一次是毛主席授意周总理,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对于朝鲜局势的看法,承诺中国不会任由自己的邻居被帝国主义侵略,也不能容忍外国势力对自己的侵略。言下之意就是告诉美国人,朝鲜是自己的邻居,不允许美国人越过三八线。
第二次是在10月3日凌晨,针对美军正在越过三八线,这会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所以周恩来总理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将中方的警告转交给美国,并且明确说明美军要是通过了三八线,中国一定会管。
可是美国人并没有在乎这两次警告,尤其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他认为中国军队没有能力出国作战,对手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组织,甚至在一次记者会上,他轻蔑地说中国没有什么对美军造成威胁的东西,难道会在朝鲜战场上展示中国功夫?
甚至他还狂妄地叫嚣,中国胆敢出兵,那中国的所有城市都将成为美国轰炸机的目标,不排除核弹攻击。美国总统杜鲁门较为谨慎,他担心中国出兵会严重打乱美国的计划。
美国的战略重心还在欧洲,如果中国加入势必会造成战争扩大,甚至会将美国拖入战争的泥潭,所以他不得不认真考虑中国的警告。杜鲁门为此亲自约见远东司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非常自信地保证一定会让士兵们回家过感恩节。
这句话似曾相识,当年一战时双方都以为在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但是足足打了四年,远远超过欧洲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
朝鲜战争何尝不是这样,美国人误判了中国领导人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最终促使中国出兵朝鲜,将这场战争打了三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共伤亡了36万余人、军费开支62亿元、消耗物资560万吨。美国最终付出了近40万人员伤亡,军费开支达830余亿美元以及7300万吨物资消耗,对于双方来说消耗都算是巨大,于是在第二年已经开始接触求和,经过反复的谈判,最终罢手求和,签订停战协定。
这对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开战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输着离开亚洲。
毕竟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十七国组成的联军,放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无敌的存在,可是在中国家门口被牢牢挡在三八线以南,就连美国前总统胡佛都坦言,朝鲜战争的结果证明了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能打败中国。
正是获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注意到国际舆论的变化,中国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很多场合都受到重视,可见一国的军队实力才是其获得发言权的前提。
毛主席也是深谙这个道理,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被列强敲开了大门,一批批有识之士为寻找中国的未来努力奔走,可是因为自身实力弱小,幻想依靠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但是都没有成功。
后来建立了中华民国,蒋介石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援出卖了中国巨大的利益,并且和苏联签订条约,虽然对中国进行军事和经济帮助,可我国东北主权落在了苏联人手上。直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自己解放了自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都不予承认,苏联的特权也都被我方收回,这就是实力的象征,委曲求全是没有出路的。
战后美国的态度
从板门店中传出消息,停战协议已经签订,这毫无疑问给了世界一记重拳,全球的媒体都非常关注这个划时代的意义,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这一刻意味着什么。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是双方无法继续承认巨大的消耗,从而寻求和平,算得上各自的成功。
中朝作为弱势方,能够以不败结束战争可谓是巨大的胜利,可是联合国军作为世界的绝对力量,对于结果不甚满意,就连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都毫不掩饰地所,美国政府以一种漠然的态度接受了这个消息,没有任何喜悦非常平静。
美国媒体擅长为战争造势,在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中都充当宣传工具,尤其在对美国人的鼓动上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可是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们也没有进行大力报道,仅仅作为记录者,这与二战结束后的反应完全不同。
当然美国媒体的口径相当一致,均为自己的失败做掩饰,他们认为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将美军描述为前往朝鲜半岛争取朝鲜人民解放的部队,可是无论他们怎么赞扬,美国民众已经承认了失败的事实。例如时代广场在那天异常的清静,这与八年前的日军投降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战争的结果很明显,朝鲜依然按照三八线南北分治,这与美国人出兵的计划相差很远,所以美国民众并不认为这是一次胜利。负责签字的是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他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在没有胜利的情况下签字的司令官。
要想起三年前,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从仁川登陆后,大言不惭地发誓一定会统一朝鲜半岛,三年后他因为指挥不力已经被撤职,而继任者克拉克无法替他完成夙愿,在板门店签完字就悄悄回国了。
可是曾经最相信他们的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现在看到了这样一个结果,无论如何是接受不了的,李承晚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按照规定这款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和执行条件。
但是李承晚知道,自从中国出兵后,决定朝鲜人民未来的不是他和金日成了,而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他们只能遵从,这就是国家实力,没有令外人足以重视的实力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为了阻止停战谈判进行,南朝鲜部队为此煞费苦心,不惜破坏谈判条件来要挟各方,但当下的局势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最终还是要接受南北分治的局面。
韩国的态度
这场战争中,参战方里只有韩国处于绝对的劣势,食物链的最底端。韩国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受到质疑,美军对这个盟友很不放心,志愿军经常会从韩国军队的防线上打开缺口。在他们印象中,志愿军比朝鲜人民军可怕一万倍,当看到突然出现的漫山遍野的志愿军时,这些人只有逃跑的念头,经常成建制的被俘虏和缴械,为此联合国军司令部撤了李承晚几个部队的编制。到了现在,很多韩国电影中关于当年志愿军的镜头,都是乌泱泱一片,如潮水一般向韩军阵地涌来,虽然他们为了展现军人的勇敢描述为上级命令撤退,可实际上全是这些士兵擅自投降的,所以这种实力下想要获得与北朝鲜同样的地位是痴人说梦。
其实要说朝鲜战争的原因,全是苏联在背后怂恿的,从二战结束后美苏共同管理朝鲜半岛,根据三八线南北分治开始,朝鲜半岛就风起云涌。尤其是他们的管制引起朝鲜人民的极大愤慨,多地爆发了反抗活动,为了巩固统治美苏分别扶植自己的势力控制了南北朝鲜,从此埋下了战争的祸根。
而金日成主动出击进入南朝鲜,就是斯大林的指示,就在金日成快要同意朝鲜半岛时被美国横插一脚,踢碎了他的统一计划,但是对朝鲜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可以说,战争前中朝之间没有多少互动,甚至在边界问题上还有很多悬而未解的问题,这场战争作为催化剂将两国紧紧绑在一起,按照他们的话说中朝两国结成了血盟的友情。
当年,金日成就出访新中国,成为我国第一位到访的外国领导人,并且在框架内签订了《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等一系列协议,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成为中国最忠诚的朋友之一。
日本的态度
在朝鲜战争中,日本其实是这一切的肇事者,正是为了解决日本在朝鲜的遗留问题才会划定三八线,所以日本也是当事方。可我们知道,日本在战后陷入了萎缩,国家被美军掌控进行民主改造,并且日本的工业基本都被毁灭,正在进行恢复。
日本首相吉田茂认为,朝鲜战争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将日本经济复苏,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原来美国等西方军队远渡重洋来到东亚,武器装备以及其他物资都需要从日本购买,这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曙光,因此三年的战争极大地推动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并且迅速建立一大批企业做大做强,战争后不久就走向世界,为日本再次崛起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吉田茂并没有因此兴奋,反而更加担忧。
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一直很复杂,他们从先前的学生成长为地区大国,开始对中国入侵,抗战的胜利日本也完全不承认,他们只承认被美国打败的事实。所以朝鲜战场的结果深深震撼了骄傲的日本人,八年前他们从中国撤退时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有未来的国家,可是现在中国和自己的"宗主国"打了平手,美国已经征服了日本,而中国征服了美国。从此,日本官方正式文件中针对中国的侮辱性称谓也被废止,他们开始正视自己从前的老师。
苏联的态度
苏联同样对中国有很大的态度转变,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斯大林从来没有想过中国会打赢美国,催促中国出兵也是为了争取到时间,方便以后苏联远东部队可以进入中国东北。但是战争一开始中国军队就展现出不俗的战斗力,这让斯大林刮目相看。
苏联方面最担心的就是和美军直接接触,因为美军当时的实力更强,苏联还需要发展,尤其是原子弹方面。因此中国军队的表现让他看到胜利的希望,前期商议援助中国六个师的装备,在第二年签订协议,苏联承诺援助六十个步兵师装备,并且从各方面对中国部队进行改造,包括火炮和航空部队的建设和投入,并且将很多武器的生产线转移到中国,这为战后的国防工业奠定了基础。
战后苏联对中国有了新的定位,认为在美苏争霸的局势中,中国已经成为了苏联的强大的盟友,但是中国从来不会和任何国家结盟,这是我国外交关系的前提。中苏关系在战后进入了蜜月期,通过双方谈判敲定了156项的工业援助,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援助,对于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来说是急需的。但这绝不是苏联送给中国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中国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在各种场合里苏联都安排和中国坐在一起,各种仪式上中国都被置于前列。当然没有一个国家敢质疑这种身份,能在朝鲜半岛全身而退的国家全世界不超过五个。后来日内瓦会议,西方国家主动联系苏联,希望中国能参加,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亚洲事务,中国享有绝对的发言权。
其他国家的态度
欧洲众国的态度值得思考,他们从战前的抱团进攻,到战后态度不一,可以说很直观的展示出西方国家的投机心理。英国作为美国最坚强盟友,从各个方面都和美国保持一致,所以战争结束后保持安静,他们知道这场不光彩的战争是失败的。
法国人开始正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意识到中国与那些亚非拉国家不同,就像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毫无疑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这头雄狮醒了,朝鲜战争告诉了西方国家这一事实。在美国的干涉下,顶着巨大压力法国选择主动和中国建交,这也是中国走进西方国家的开门红。
这场战争中,同样作为亚洲大国的印度则是完全不同的画风,因为印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大的国家,印度一直受到各国的欢迎。因为和中国历史以来就有很多联系,两国在民族独立和解放问题上也很多共性,所以中印之间联系频繁,印度也成为了中美之间的桥梁纽带。
可是中国作为北边的邻国,尤其是从地势上看中国占据地理优势,假若两国发生冲突印度很难占到便宜,所以他从一开始就不希望中国能有稳定的发展环境。东北亚的纷争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中国能深陷在与西方国家的斗争中,对印度来说是绝佳的发展时机。但他们一直做着表里不一的工作,前期帮中国向美方传话,暗地里却支持美军在朝鲜的战争。
甚至和平协议的签订,都被印度人揽到自己的功劳簿里,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没想到这个自大的南亚国家这么不知深浅。不过在1962年中国终于告诉了印度,谁才是亚洲的大哥。
对中国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这三年里共有一位代军长和四位副军长,七位师级干部和二十位团级指战员牺牲,还有一大批年轻的战士留在了异国他乡。对于他们的付出,国家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每年都有无数中国人缅怀他们的伟大贡献。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就战争结束做出精辟评价,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才阻止了帝国主义谋划的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即将到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美国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攻击已经进入白热化,尤其是麦卡锡主义在其国内横行,造成美国议员展开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报复。
中国和朝鲜人民付出的伟大牺牲,开创了国际新局面,对于世界和平都产生影响。尽管是东北亚局部地区的冲突,但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涉及到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可以说各种势力在这里纵横交错,根本不是一场普通的区域战争所能造成的。
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可观的提高,身处美苏两国竞争格局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中国要想全面发展,不能被美苏两国挟持,就要在其中寻找合适的位置制造一种动态平衡。中国的做法给其它受压迫的民族和国家是一个表率,包括之后的越南战争,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人也完成了对法国和美国斗争。
后记
中国在实际上已经成为游离在两大阵营之外的国家,虽然苏联与中国交好,但是想要独立自主发展必然会产生距离或者利益向左,这是毛主席早就预料到的,所以不结盟是我们外交的前提。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从中国拥有核武器那一刻起,由此奠定世界大国的地位,在美苏间的核威胁、核讹诈中开辟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对手是谁,中国人都是最团结的,我们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一条伟大复兴之路。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在风雨飘摇的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殊的发展道路是民心所向、历史趋势。
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