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站是国家八纵八横沿海高铁的重要节点,北接漳汕高铁,南连汕汕高铁、广澳港铁路、汕普城际、粤东城际,西联既有梅汕铁路粤东城际,站场规模11台24线,站房规模10万平方米。充满“潮”“侨”文化元素的新建汕头站一期站房正式启用,并创下多个全国之“首”,这离不开设计、代建、施工单位的共同协作,更离不开无数建设者日与夜的坚守和奋战。新汕头站的开通,大大方便粤东人民的出行,也将进一步助力汕头成为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虹吸力和辐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深圳工程建设指挥部汕头段落指挥部副指挥长吴木兵说,“我们从19日晚上10点30分开始整个线路的大拨接,包括站房信号移交,以及拉通试验,20日上午6点多,新汕头站终于具备开通启用条件。作为建设者来说,心情是非常高兴的,整个项目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到现在历经快四个年头,为汕头人民出行、粤东人民出行提供便利条件作出了我们的贡献。新建汕头站一期站房工程启用后,既有汕头站将接受改造,改造后与一期站房形成整体,届时与粤东城际同步开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专职副书记刘拥光说,“我们所负责是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东广场工程项目,难度主要是一个超深基坑,挖深达到24米,土方的挖方达到90万立方米。整个四层地下室,施工难度大,工期非常紧,给我们施工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挑战。我们全体施工建设人员发扬连续拼搏的精神,通过这27个月,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今天完成所有施工任务交付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四年建设的新汕头站,创下多个全国之“首”:站房北弧形雨棚,是国内首例异形多曲全现浇拱形仿清水混凝土雨棚,不仅美观大方,呈现“海潮叠起”的效果,更在耐盐酸、抗腐蚀及抗台风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期站房屋盖重超8000吨,支撑柱之间最大跨度达96米,团队研发了全国首例建构一体化榕树状造型钢结构柱施工技术,立柱通过延展的“树枝”形成反顶之力,擎举起整个屋盖;车站采取重结构、轻装饰、简装修的“建筑结构一体化”理念,工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免装饰结构面占比达50%,为国内站房之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铁建设新建汕头站项目经理南菲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建设精品工程,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数智化监测深基坑、既有线、配电箱、消防水压等,为站房建设筑牢安全底线;引进收面机器人、焊接机器人、高空吸盘车等20余种智能设备,赋能站房建设提质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汕头站以“海丝腾飞、潮立汕头”为设计理念,站房外立面将海洋文化与潮汕民俗文化相结合,呈现“海潮奔涌”的整体效果。正面柱廊设计源自本地骑楼,体现出“岭南建筑”的本原特征。候车室检票口采用富有潮汕地域特色的“红头船”造型,传递潮汕人民“出则搏海逐浪,入则河清海晏”的海洋文化精神。在文化元素融合上,设计者提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通过一系列装饰手法建设极具汕头文化内涵的智能人文客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建汕头站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预留,与公共交通及汽车运输为一体,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形成东西联通、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据项目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张少森介绍,一是实现“无风雨、零换乘”设计,在汕头站通廊层直接连接东、西广场,同时出站通廊层也设置了快速进站厅,将来城际旅客、以及远期预留的未来城市地铁旅客都能快速和高铁实现零换乘;二是一体化设计,所有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长途巴士等车辆全部集中在东广场,旅客出站后可以在2分钟、90米内快速换乘相应交通工具,非常便利;三是快捷集散设计,站内快速交通体系连接泰山快速路、金砂路和长江路这三条道路作为主要疏解干线,设计南北高架集散系统,与这些干线连接于一体,形成了“北进北出、南进南出、上进下出”的分层流线,实现旅客快速到达、快速接客离开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汕头交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外交通初步形成了以“5+3+3”高速公路通道、“3+2+2”铁路通道和汕头广澳—深圳蛇口组合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系统,对内交通基本形成了以“四纵十横六射”干线公路网、“两环八射”高速路网以及粤东城际“一环一射”铁路网为基础的区域综合交通主骨架。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李江告诉记者,汕头站正是我市乃至粤东内外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新汕头站的建成与启用将有利于汕头市加快构建以汕头为核心的汕潮揭“半小时通勤圈”、粤东“一小时交通圈”,并直接将汕头整体带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为粤东融湾入圈、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汕头新闻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