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战时期苏浙地区的宣传干部;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兼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后来被调往中央工作。
但是邓公却对他的调动十分后悔,甚至觉得他不应该来中央工作。
他就是被称为改革开放的“号手”的——芮杏文。
芮杏文这个名字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可是响彻大江南北。
声名赫赫的他在上海工作期间,将上海一介小渔村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沪地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崛起,快速成长为成为与北京并驾齐驱的一线城市。
组织上看上了他的能力,于是将他调往中央工作,但是后来邓公却对自己的这一决定后悔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1985年,经由中组部推荐,政治局全体同意,芮杏文被分派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上海可谓是芮杏文崛起的地方,他的到来像是给予芮杏文的一方净土,上海也因为芮杏文而崛起。
刚刚到上海的日子里,芮杏文没多久就病倒了。
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芮杏文坚持带病工作,即使后来甚至卧病在床,连地都下不了了,却仍然坚持批阅文件。
次年,党中央将要召开一个思想纠正会,以便于纠正动荡时期“左”的思想,在病床上的芮杏文立马决定要拟一份文件交给党中央,以表明上海市委的态度。
同时他也是一位好丈夫,在思想纠正会期间,因为太过思恋自己的妻子,放着组织上安排的京西宾馆不住,却是星夜赶回家中,与自己妻子相会。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体恤下属的好领导,有一次,自己秘书的烟抽完了但是由于手头紧,舍不得掏钱重新再买一盒,芮杏文听闻此事后,就自掏腰包给秘书买烟抽。
1986年下旬,党中央发布文件,要求上海市委着力经济发展,尽快让沪地兴盛起来。
身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芮杏文自然是首当其冲,但是,既要保证“财政上缴”政策的落实,市政府没有一分钱,又要大力高发展,这可怎么办呢?
这可难不倒芮杏文,他出让土地给开发商,赚取出让金,利用出让金作为本金大力发展城市基建,仅仅三年,上海的现代化程度就直逼北京。
而当时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浦西,浦东还是一片“城中村”,浦东与浦西可谓是天壤之别,但是浦东的地理位置比浦西好出不少,如果能够开发起来,必定远超浦西。
于是芮杏文连夜拟定了一份开发计划书,详细阐述了开发的步骤和所需资金。
可惜的是,在芮杏文刚开始着手对浦东开设开发后,芮杏文却被调到了中央工作。
邓公听闻此事后十分后悔,认为上海比中央更加适合芮杏文的发挥,如果没有把他调回中央,那么现在的浦东将会是另一个更大的现代化经济中心。
为此,邓公懊恼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芮杏文逐渐隐退。
但是,他还是想要去上海,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身边看看。
可惜因为身体的原因始终不能如愿,直到2005年,这位为国家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因病离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