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留学家庭对美式教育充满向往,认为美国校园的开放、自由和包容是其魅力所在。这种校园文化不仅鼓励个性发展,还体现了西方教育对独立思考的重视。但在这片看似自由的土壤下,也潜藏着一些隐患——自律与自由之间的失衡、兄弟会和姐妹会的潜在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学生安全问题。这些现象引发了我们对美国自由开放校园中存在问题的深思,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辩证看待中西教育和文化差异的契机。

From Letsight

微信号:letsight520

01.

镜头下的“可怕”生活

《高中卧底》是美国制作的一档社会实验类型的节目,由七名成年人伪装成高中生,试图揭示校园生活的真实面貌。

然而,节目却曝光了令人震惊的校园现实。

为了让学生们不设防,摄制组声称要拍摄电视剧,早早安装了隐蔽摄像头。

几个月下来,学生们习惯了镜头的存在,展现出触目惊心的行为。

许多学生随意罢课,课堂上外放音乐,对老师和同学进行霸凌,甚至一言不合就线下约架。

面对这些行为,学校管理层根本管不过来。

节目中的卧底也非常特别,有曾经的霸凌者、被霸凌的受害者、未婚先孕的母亲和现役教师。

其中一名卧底莉娜因长相引起男生的关注,遭到了恶意骚扰和威胁。

有一次她甚至还被拉进了一个讨论如何把她骗出去,实施性侵和带她吸毒的群,里面的男生还大大咧咧地说,我不害怕坐牢。

即使已经是成年人,莉娜还是看得毛骨悚然。她不敢想,如果经历这些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她的心里会有多害怕,多无助。

这种恶意骚扰在校园中似乎已成常态,尤其对新生和转校生更为严重。

此外,节目还揭示了校园内的其他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将早孕视为时尚,整天挺着大肚子上课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而她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会辍学,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靠打零工和体力工作养家糊口,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

除了霸凌和骚扰,学校里的种族歧视也从未停滞。

尽管学校里有1/3的学生都是从墨西哥移民过来的拉美裔,但由于没有合法身份,他们就成了被歧视的对象。

拉丁美裔女孩艾米丽在学校的冬季皇家比赛中当选为新一任冬季女王,本应是她的荣耀时刻。

但这份喜悦却很快被网上的负面讨论和造谣蒙上阴影,有谣言称她贿赂了评委。

不过最让人感觉到可怕的还是社区里经常发生的枪击案。

但很多学生对此根本不在意,这种冷漠和事不关己的态度,其实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太多。

这些学生本就出身底层,自己的家人就是帮派成员,枪声已经贯穿了他们人生的前十几年。

校园里抑郁、暴戾、自我厌弃成了普遍情况,甚至有人想要靠自杀来解脱。

这类事件往往极为隐蔽,学校管理层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导致未能及时介入处理或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开放自由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但如果不加约束,自由就会成为推向罪恶的推手。

尤其是在低龄阶段,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仍在成长,尚未完全具备判断是非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在一个过度自由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受到同龄人压力的影响,参与一些潜在危险的活动,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

02.

“危险”的兄弟会姐妹会

美国开放和多元的文化在大学校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许多人对美国大学的兄弟会和姐妹会有所耳闻,这些组织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文化的一种象征。

尽管表面上这些组织代表着友谊、归属感和社交生活,但每年都有不幸的事件发生,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受伤,甚至丧命,演变成校园悲剧。

以最近发生的事件为例,Sarah是美国东北大学的三年级学生,也是Alpha Epsilon Phi姐妹会的成员。

今年3月,Sarah和其他姐妹会成员在Mission Hill社区的一处出租屋中参加了一场超过30人的聚会。

原本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姐妹会活动,然而意外发生了,Sarah从楼上坠落。即便被及时送医抢救,她仍不幸陷入植物人的状态。

这并不是个例。早在去年6月,美国媒体就报道了一起兄弟会引发的恶性事件。

一名兄弟会新成员Danny经过医生检测,血液酒精含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0.486%,是酒驾标准的六倍。

虽然经过抢救他保住了性命,但大脑因缺氧受损,最终失去了视力、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

这些悲剧背后,是一系列危险的兄弟会、姐妹会传统活动。

比如,新成员必须通过极具挑战性甚至带有生命危险的"入会仪式"来获得认可,比如在半夜赤脚跑过校园、在寒冷的湖水中游泳,或者灌下一整瓶伏特加。

这些活动不仅摧毁了个人的健康与未来,也揭示了兄弟会、姐妹会背后难以忽视的校园文化问题。

在追求个性、自由和社交认同的同时,许多学生在这些组织中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虽然这些组织提供了友谊和归属感,但其潜在的风险和背后不加约束的文化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近年来,兄弟会、姐妹会成了很多大学的“重点打击”对象。比如,2021年杜兰大学就宣布暂停校园内6个兄弟会组织的一切活动。

美国大学的开放与自由,固然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社交和学术生活,但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多担忧和顾虑。

03.

自由开放的双刃剑

这些自由和开放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深层次的教育和文化问题。

首先,西方教育强调培养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自由空间,鼓励质疑权威和挑战传统观念,这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但与此同时,这种自由也可能导致对纪律、责任感和道德教育的忽视。

一些学生因缺乏约束,可能会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中迷失自我,甚至走向极端。

相较之下,中国教育更像是紧绷的弦,学生常常在严格的纪律和学习压力下学习。

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学生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牺牲了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心理压力逐渐积累,导致焦虑等问题的产生。

其次,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实现和自由选择。

这种文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个体主义的过度发展有时会让学生在集体中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缺乏对社会的归属感。

而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规范性。集体主义有助于塑造社会的稳定性和秩序感,学生在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

但学生过分关注集体荣誉和规范,可能限制个性的发展,导致创新意识不强。

中西方教育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每种教育风格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不同需求与期望。

这并不是说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环境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发展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西方,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议题。

美国校园暴露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霸凌,在中国同样存在。

所以,大家不必对美国开放的校园环境过于担忧,开放并不等于放任。

美国开放的环境实际上能更好地促进包容性,使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平等待遇,从而更容易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探索自我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我们而言,通过辩证地看待中西教育的差异,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帮助孩子评估并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成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