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玉刚

1984年10月,一个阔别家乡三十余年的港商回乡访问,参观了宁波当地著名的“天一阁”,这是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工作人员特意将珍藏的一套《包氏家谱》捧了出来,这本线装古书记录了包氏一族开枝散叶、绵延繁衍的情况。回乡寻根的港商对此非常感兴趣,当即就查看起来,结果有了意外的发现:自己竟然是包拯的29代嫡孙!

这位“包青天”的传人就是包玉刚,业内公认的“世界船王”。他别名起然,1918年11月10日出生在宁波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也曾经有过历史上著名商帮——宁波帮。

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在海边看海看船、是他记忆中童年的愉快时光。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求学,他进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前身)学起了船舶。

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了重庆。此后,没再进大学深造,也没有进入船舶业,而是到一家银行当了小职员,并在短短7年时间,从普通职员升到了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但接下来,他却在亲友们迷惑不解的眼光中辞职了。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携带数十万元的积蓄,跑到香港、准备闯一片新天下。起初,他们做些小生意,小有积累。37岁时,包玉刚开启了圆梦行动,准备做海运的主意。

包玉刚与妻子黄秀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玉刚与妻子黄秀英

在朋友协助下,他筹集资金70多万美元,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船。虽然是条旧船,包玉刚也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把这只船整修一新,并取名叫“金安”,事业就此开启启航。

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但包玉刚与他们不同。

1955年,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将“金安号”转租给他们、供他们用来从印度运煤到日本,他按月收租金,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

在同行们的瞠目结舌中,包玉刚种稳扎稳打、一步步发展了起来。不仅如此,包玉刚在银行做事的经历也让他懂得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要让自己的航运业迅速发展,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于是,他到处奔走,积极寻找门径,最后找到了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

香港英资汇丰银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头,是百年以来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的抵押,经过桑达士之手,向汇丰银行借到了一笔钱。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租家,但是没有钱、买不了。当包玉刚向桑达士申请贷款100万美元时,被桑达士认为是开玩笑。

包玉刚和李嘉诚(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玉刚和李嘉诚(左)
包玉刚和邓小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玉刚和邓小平

这时,包玉刚早年的银行经验帮上了他。他利用租船人迫切心理,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这个信用状让桑达士折服了、同意贷款给包玉刚。从这次“空对空”的成功对接,包玉刚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开启了与汇丰银行的稳定借贷关系。

1980年,包玉刚的船运事业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第二年,其船队总吨位更是达到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因病在家中逝世。他的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