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分

二十四节气·秋分

秋分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人以秋分为“秋之半”,故而得名。秋分当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随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受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快速下降。与春分自然之气上升相对,秋分属降,阳气进一步下降收敛。秋高气爽逐渐为秋风冷雨所取代,繁花盛开渐为无边落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温下降,

秋雨渐增,

昼夜温差大。

气节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起居

应适时添置衣物以保暖御秋凉。

02 情志

不宜大喜大悲。

03 饮食

可摄取秋日鲜品食材,增津护阴,以酸甘、滋润、养阴之品为主,收敛浮越在外在上之相火。

推荐食材

推荐食材

水菱角、甘蔗、

山楂、薏米、沙参等,

可以起到滋阴润肺、

养阴生津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药膳1

推荐药膳1

补气生津茶

甘蔗润燥汤

土茯苓薏米煲龙骨

沙参玉竹乌鸡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膳:补气生津茶

药膳:补气生津茶

1.食材:

五味子8~10粒,太子参3-6条

2.做法:

把食材放入茶壶内,加沸水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

3.专家点评:

五味子性温,补肺肾,涩精气,五味具备(皮甘、肉酸、核苦辛,三者俱咸)。其味酸咸为主,敛肺气而滋肾水,能益气生津、 敛肺止咳与固肾涩精。太子参味甘、微苦,益气、生津、止渴。二物共用,成就了一盏让人心定神怡的香茗;能缓解疲倦、咽干口燥、心烦失眠等症状,适合工作繁重的职场精英饮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膳:甘蔗润燥汤

药膳:甘蔗润燥汤

1.食材:

甘蔗150克,玉米2个,胡萝卜1个, 排骨250克,生姜、食盐、香菜适 量。

2.做法:

排骨斩件,洗净焯水。甘蔗切条,玉米、胡萝卜切块。

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约50分钟,调味即可。

3.专家点评:

《随息居饮食谱》载甘蔗 “甘凉。清热,和胃润肠,化痰充液。止热嗽、虚呕。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取汁服用则有“天生复脉 汤”的美誉,能为人体补足水分。

搭配甘甜的玉米,颜色鲜红的胡萝卜,成就一锅色彩丰富、 口感清甜、滋阴祛火的靓汤。其能缓解皮肤干燥、咽干咳嗽、口干多饮、食欲不佳、大便干结等症状,适合阴虚、长期熬夜、吸 烟人士与大众秋冬抗燥时食用。

4.小贴士:

甘蔗以皮青、围大、节少、 形如竹竿者为佳,故又名竹蔗。 皮紫者性温,功效略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膳:土茯苓薏米煲龙骨

药膳:土茯苓薏米煲龙骨

1.食材:

干土茯苓60克(鲜品200克),炒薏米50克,陈皮1瓣,蜜枣2个,猪脊骨350克,食盐适量。

2.做法:

食材洗净,猪脊骨斩件焯水。

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 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3.专家点评: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能清热除湿、泄浊解毒。炒薏米,能健脾祛湿、利水消肿。搭配理气的陈皮、和中的蜜枣,能改善面多油脂、口气重、大便臭黏、小便黄,易长疮疔或湿疹等症状。

4.小贴士:

湿热、痰湿体质人群可常吃;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不作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膳:沙参玉竹乌鸡

1.食材:

乌鸡半只(约750克),沙参15 克,玉竹15克,红枣3个(去核),食盐适量。

2.做法:

乌鸡斩件,洗净焯水。

锅中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3.专家点评:

沙参、玉竹是滋阴润燥的常用搭档,两者相辅相成,合用功效倍增。乌鸡 能补虚劳,益肝肾,进补常用。搭配补血和中的红枣,能缓解皮肤干燥,咽干口燥,干咳少痰,月经量少、后期等症状,适合长期吸烟、熬夜者;阴虚及大众秋冬抗燥也可食用。

4小贴士:

风寒咳嗽者不宜食用。气虚、阳虚体质者不作推荐。

审稿专家:广州中医院大学 唐纯志教授

作者/编排: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陈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