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已经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回去忙活篡位的相关事宜,孙权巩固荆州防线,刘备则去经营荆州的南四郡。

之前的文章里咱们提到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诸葛亮的名声吸引了刘备,而是老刘垂涎人家诸葛亮的人际关系。

因此只看小说的人,就会误认为,刘备在赤壁之战以后,好像就搞到了诸葛亮本人,其实刘备当年拿到的,是部分荆州系的天使资金。

他们中的代表,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黄忠、魏延、蒋琬、费祎以及马良、马谡等一大批人。

这帮人在刘备在世时,就已经崭露头角,诸葛亮当时作为荆州系的代言人,自然和这帮人的关系也非常好,尤其是马良,那是能和诸葛亮称兄道弟的同志。

后来马良早逝之后,诸葛亮对马谡尤为关注,即使刘备已经说了小马同志不靠谱,但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依然对马谡委以重任。

诸葛亮对马谡的重用,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自己人,

那么用人是否应该任人唯亲呢?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不用亲信用谁,难道要我用一个我连认都不认识的人?对一个我不了解的人,我怎么知道他能不能担当重任?
不任人唯亲,laozi任人唯疏不成?非要让我的部下不听话,处处和我作对,那才不叫培植私人势力了?

不过你就算是领导的自己人,如果你不具备以下因素,领导也依然不会重用你。

第一,要善于向领导展示你自己的能力,领导平时工作都很忙,他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时间,去主动挖掘你的能力的,你要主动一点。

熟悉诸葛亮的人都知道,丞相忙的饭都吃不下去,怎么可能有时间去挖掘马谡的潜力,但是马谡是怎么做的呢?

(马谡)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这句话什么意思,很简单,就是小马同志超喜欢展示自己对于军事的认知,而丞相在百忙之中,看到了小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然后对小马的印象分增加了。

第二,要善于和领导沟通,你平日里的表现,领导可能看见了,也可能没看见,要是前者还好,要是后者那不白费感情了,这时应该怎么办呢,继续表现,然后坐等机遇出现?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表现了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效果之后,你就要积极和领导汇沟通了,马谡同志当年是怎么做的呢?

公元225年,通过一系列手段初染军权的诸葛亮决定南征平叛,此时马谡同志是送了又送,送到最后,他又想诸葛亮提出了“攻心”的策略,虽然诸葛亮在南征时,其实根本没有“七擒孟获”而攻心,但诸葛亮对马谡的印象却再次加深了。

马谡和诸葛亮私交不错,又向丞相展示过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就能获得诸葛亮的重用了吗?

还不能,还需要一个原因,那就是时机。

诸葛亮平南的工作完成以后,就准备北伐,在北伐的人事安排上,同志们认为应该重用有经验的军中老人,比如魏延等人,他们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此时诸葛亮的处境。

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只是托孤大臣之一,和他一起被委以重任的,是有军事背景的李严,因此在托孤的分工上,李严偏也是偏重于军事,而丞相主要偏重于内政。

但是丞相认为光干分内的活,不足以表达自己对老领导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开始慢慢染指军事,先是给自己来了个可以名正言顺管军事的益州牧,然后就借口南征,在实际上拿到了军事话语权。

不过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虽然有一定把握,但还是有担心的,因为他早年干的都是内政的活,在军队的威信不怎么够,要想真正掌控军事,必须要有一些自己亲信在军队中当抓手。

如果继续任用魏延等老人,且不说丞相很难完成自己的权力布局,还很可能会培养出第二个李严,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之前履历并不耀眼的新人马谡,就得到了一个上位的机会。

从马谡的个人经历上看,人际关系、个人表现、背景时机,应该就是新人被领导重用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