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总会总是告诉我们,你要学会分享、要学会忍让,不能和别人针锋相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样,慢慢的我们的心思也越来越细腻了,也越来越不喜欢表达了,也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你的微信朋友圈好像不能分享心情,不能分享自己不好的东西,我们都在这个世界里开始慢慢的学着伪装自己。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你内心的压力永远无法释放,终究会因为一些事情而爆发的。

从原来肉眼可见的快乐,到现在笑容的背后藏着多少的心酸历史,也就有了现在流行的网络语“emo”,如果可以早一点,也许我们会改变很多,甚至改变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让生活控制你。

她,为了读书,为了深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的去改变,从中国走到了美国的学府,用了9年的时间,但是从美国走向“黑暗”,她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是什么可以压垮一个人的精神呢?又是什么让一个活生生的人,想要放弃自己,放弃自己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得到的东西呢?

当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其实在学习的这条路上,它是枯燥的、是孤独的、是充满“邪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霸养成记

来自山东烟台的唐晓琳,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公认的“美女学霸”,从小她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家教一直很严的她,从小就是班里的佼佼者。

家里给她定下的目标也是远大的:一定要考上中国的名牌大学。

当然她也不负众望,2004年她参加了当地的高考,在这场关乎命运的考试中,唐晓琳最终用优异的成绩告诉她们,自己完成了,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唐晓琳,也开始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中国最好的学府中,看着一砖一瓦,回想着当年蔡元培校长在这里给学子们的谆谆教诲,唐晓琳内心更加激动了。

在大学期间,唐晓琳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每次系里的考试,她都是最高分数的那个,而且唐晓琳是一个爱笑的姑娘,大家都被这样的笑容融化了。

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对唐晓琳的印象就是性格超级好的一个姑娘,又爱学习,人缘也特别好。

那个时候的唐晓琳还是很幸福的,虽然学业也有压力,但是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

也就是因为这样,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为了获得公司的offer做努力,唐晓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考美国的研究生,要出国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四那段时间,总是看到唐晓琳早早的赶到图书馆学习,每天背着书包在校园里穿梭,那段时间,唐晓琳的生活特别忙,忙的准备考试,忙的准备签证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唐晓琳的努力下,她攻下了美国的研究生考试,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唐晓琳乘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

出国深造

唐晓琳选择了犹他大学,世界上顶尖的研究性大学,唐晓琳学的物理专业,正好这个学校的空间物理排名世界前三,这个学校的物理专业每年只招来自全球的20人,那可是精英中的精英,这可比当年考北大难多了。

但是唐晓琳拿到了犹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初唐晓琳考上北大的时候,一家人在家里放了鞭炮,周围了邻居们都来沾沾喜气,如今又考取了国外的研究生,他们一家更是欣喜若狂,当天就出去庆祝了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唐晓琳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也能实现她当初的梦想。

在国外读研究生的这段年时间里,唐晓琳的精力好像用不光一样,每天干劲十足,有同学笑她是永动机。

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可以谈心,所以她只能一门心思的学习、搞研究。

所以除了生活其它时间几乎都在实验室呆着,这样的付出,最终也有了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仅仅在两年的时间里,就攻下了犹他大学的研究生证书,这都是大家意料之外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此时唐晓琳的学历已经非常可以了,而且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她,回到中国,一定能找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了,而且薪资也相当丰厚的。

但是唐晓琳当初励志要在物理方面深入的研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参与到航天事业的研发中,因此,她对物理学习也是越学越深。

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研究最难的物理信息,唐晓琳选择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晓琳本来研究生选择的就是最难的物理专业,没想到上了博士的她,又一次挑战了新难度——研究病毒物理,没想到,这次的研究,居然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噩梦的开始

读博士的唐晓琳迎来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一个美国的本土人,而且也是研究病毒物理最权威的一位博导,能成为这么有能力导师的学生,一定相当的了不起了。

但是就是这位博导,让唐晓琳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美国,博士的学习做多三年那就要结束,就必须考取学位证书,但是唐晓琳却推迟了7年,这七年之中怎么就考试过不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业遥遥无期?

我们都知道,升到博士的学历,更多的是学术研究的成果,一个博士,肯定会有几篇不错的学术论文,当我们查询发现,唐晓琳已经有6篇发表了的论文。

这样算下来,唐晓琳几乎一年就有一篇论文的产出,这样的产量可算得上是惊人的,论文需要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需要多次试验才能最后下定论的。

6篇论文,可想而知,唐晓琳在美国读书的这段期间,她的时间都干了什么——做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科学的道路上,唐晓琳一定承受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科学的研究是充满荆棘的,这条路上唐晓琳一直在克服,可是在她努力的第8个年头里,她坚持不下去了......

2017年,这个年仅32岁的姑娘,前半生一直在努力学习,努力前进的姑娘,承受不住压力的打击,选择了最不该走的那条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10月的上午,独自走在金门大桥上,我想她一定想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但是她没有走出心理的压力,选择从桥上一跃而下,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警察确认了她的身份后,大家不禁对这个高材生感到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看,选择轻生的人,一定是心理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或者是正在经历着内心痛苦的挣扎,唐晓琳的离开,让人们匪夷所思。

很多人说,学习也要有个度,不能一直学,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大家认为唐晓琳的生活被各种实验数据占据了,没有自己的空间,造成了压力过大。

也有人说,一个小姑娘,独自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尤其还是在眼高于天的美国,本来这个国家就瞧不起中国人,更别说一个姑娘了,生活也没有可倾诉的对象。

随着调查的深入,之后学校专门针对唐晓琳的事情,派出了一个专门小组进行调查,很多证据都指向了唐晓琳的博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暴力

唐晓琳的博导,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美国人,而且地域优越感特别的强,甚至他打心里是看不起中国人的,那他的学生唐晓琳肯定是最遭殃的了。

有同学说,看到唐晓琳请教博导问题时,博导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着唐晓琳说了一句蠢猪,接下来很多时候就是看到唐晓琳一个人在埋头苦干。

这是同学们听到的,可想而知,唐晓琳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博导,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语言的攻击是最能击垮人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中也了解到唐晓琳有时候会和朋友抱怨,自己的博导太挑剔了,但是好像他只对中国人挑剔,你看,这就是排外的美国人。

有同学说最严重的一次,是因为唐晓琳迟到了,但是博导对着唐晓琳就怒骂,言语中还进行着人身攻击,最可气的是,博导竟然把书撕碎朝她扔过去。

自己辛辛苦苦做的研究,就这样付诸东流了,一地的碎纸,自己的心血也碎了一地,但是在国外,唐晓琳也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硬生生的把苦忍了回去。

唐晓琳的朋友表示,每次一聚会的时候,他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唐晓琳的诉苦,也许她承受的压力,真的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每一次诉苦过后,唐晓琳还是要回到那个压抑的实验室进行试验,独自面对一切,可是每天面对着博导的心灵打击,还是有苦难言啊!

就这样,从开始的博导不安排唐晓琳的期中考试,时间一推再推,唐晓琳的压力与日俱增,而且原计划回国的时间也一再更改。

唐晓琳的家人说,有段时间给孩子打电话,每次都是聊几句就挂断了,她好像很忙的样子,但是就是不知道,在国外忙了6、7年的时间,这个学业为什么还是读不完呢。

而且眼看着孩子的年龄也大了,本来想的是等唐晓琳回国后,慢慢开始安排成家立业的事情,也是一直推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晓琳的反常表现,作为最亲的家人一定也能感受到,但是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也担心独自在外的女儿,所以他们只有多安慰唐晓琳。

可是,一年又一年,这样的拖延,谁能受的了?

而且博导的打击反而越来越大了,原本阳光、乐观的唐晓琳,经历了一次次的语言暴力,慢慢的笑容从她的脸上消失了。

特别是在唐晓琳的签证马上到期的那段时间里,自己的学业居然还没有结束,这些年的一个个日日夜夜的实验,就快成了一堆废纸,唐晓琳也很是着急。

那段时间里,朋友也看出了她的不对劲,抑郁已经很严重的唐晓琳,总是多次和朋友提到死这个字,甚至她都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就像博导说的很蠢,很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同学都开始怀疑博导是有意不让唐晓琳毕业的,因为唐晓琳的几篇论文里,对研究病毒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每篇文章都会标注上博导的名字。

但是真正的试验却都是唐晓琳一个人做出来的,她的博导只是想利用这个来自中国的善良姑娘。

中国人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当唐晓琳的博导知道唐晓琳自杀的消息,迅速删除了自己账号里关于学生唐晓琳的一切信息,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实吗,博导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学生的抗议下,学校才发现了唐晓琳博导的问题:作为学校里有能力的博士生导师,他曾多次卡着不让学生毕业,其中一大部分是国外的留学生,有一部人等不到最终选择了辍学,但是也第一次遇到像唐晓琳这样的。

但是学校最终给出的结果是:授予唐晓琳博士,但是,人已去,这样的结果是唐晓琳想要的吗?是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父母们想要吗?

对于父母来说,送孩子出国留学,7年没有见过孩子,没想到当初的送别竟然是最后一别,中年丧子,让他们怎么渡过自己的后半生呢!

这7年的时间里,唐晓琳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打击?7年,改变了一个人的心智,改变了一个人对生活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她的博导,还在用自己的语言刺激着她,就像我们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词“PUA”。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对他人、甚至家人进行着无尽的打压,无尽的否定、甚至贬低对方,让对方逐步开始自我怀疑,时间一长,慢慢的受害者就开始有抑郁、自杀的倾向。

你看语言的攻击性是多强大的,其实如今的网络暴力也是一种语言上的攻击。

日本的《水知道》答案其实已经就反映出来了,美好的语言,让水的结晶也是特别漂亮;但是污秽、糟糕的语言,水的结晶就特别的凌乱。

所以不要让我们的语言伤害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