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盛夏的荷花?别遗憾!

抓住最后的赏荷时机

一起看看大师们的“联名款”《风荷图》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赏荷还得到济南!

当唐代的风吹过济南的荷田

便有了“莲子湖”

花香阵阵 吹过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南种植莲荷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早在魏晋时期便开始大范围种植荷花

唐代荷田已成规模

因荷花众多而被称为“莲子湖”

直到金代诗人元好问

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一直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风荷图》所描绘的

是济南城外的荷塘美景

高凤翰以“没骨”手法

(没骨: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

画出了水面上的荇草、出水的荷叶、挺然的芦花

他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荷叶的荣枯翻卷

只有三朵莲花用极浅的墨线勾出轮廓

再敷以淡淡的曙红色

来提高墨色的鲜明度和丰富性

在酣畅的墨色中飘出清风逸气

充满了书卷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画虽是写意画

但是画得精细且工整

整个画面中

莲花、荷叶、芦苇、荇叶

都微微向右倾斜

让人有种清风徐徐吹来的感觉

一个画、一个写

画家也出“联名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风荷图》

由著名的“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高凤翰和郑板桥联名出品

画面的左上角

郑板桥用自己独创的书法字体“六分半”书

题写的七言诗二首

而且画上盖有“郑燮之印”的白文印

“济南城外百池塘,荇叶荷花菱藕香。更有苇竿堪作钓,画工点染入沧浪。”

“苇花秋水逼秋清,画舫江南旧日情。最是采莲诸女伴,髯高风郑笑呼名。”

——观故人高西园画故感赋二首 板桥郑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看出这是“联名款”?

不仅因为画上有二人的落款

诗中还藏着一个关键词“髯高风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凤翰自画像

高凤翰蓄长须

曾自制一枚内容为“髯高”的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板桥的“郑风子”印章。

郑板桥有一枚印章是“郑风子”

题诗中的“髯高风郑”四个字

巧妙地点出了画画的高凤翰和郑板桥

因此这幅《风荷图》既是二人友谊的最好见证

也是研究扬州画派的重要史料

和“偶像”做朋友是什么感受?

郑板桥知道~

高凤翰比郑板桥大十岁

二人在扬州等地作诗作画

都是“扬州八怪”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高凤翰 《梅花册》,画中题跋有“左手”两字。上海博物馆藏。点击图片,了解清代“金左手”的故事。

高凤翰是诗书画印全才

因为是左撇子

所以有个称号“金左手”

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当时的高凤翰可以说是

书法史上最牛的画家

国画史上最牛的篆刻家

篆刻史上最牛的砚雕大师

砚雕史上最牛的诗人

所以“轻而易举”便收获了一堆“粉丝”

其中也包括郑板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凤翰给郑板桥刻的两枚印章,分别是“七品官耳”“鹧鸪”。

“淡如我辈成胶漆,狂到狂奴有性情。便去故乡寻旧迹,断碑犹爱板桥名。”

后来高凤翰更是与郑板桥结为“芝兰之交”

不仅给他刻印章 还给他写诗

可见俩人关系非常好

因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

荷花成为古代文艺青年创作的热门选题

如今 即使跨越数百年

人们对荷花的喜爱丝毫不减

夏日专属相册里

总少不了一张属于自己的《风荷图》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