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如镜,雪山巍峨

草原辽阔,胡杨婆娑

大漠浩瀚,冰川挺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驾车穿行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班迪尔蓝湖”上方的大桥上。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清晨

牛羊在草原上漫步

白毡房上升起袅袅炊烟

夕阳下

鲜花点缀着湖蓝色的院墙

小伙子想着心爱的姑娘

月光里

古城中传来阵阵乐声

人们笑着聚在一起

舞动生命的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沙漠风光。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里是喀什

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

是无数旅人的诗和远方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

1

喀什的沧桑

尽显在喀什古城

漫步古城中

仿佛穿越时空

回到了千年前的西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喀什古城景区。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巷弄宛如迷宫

却又自成一派秩序井然

传统民居错落有致

雕花的门窗、精美的廊柱、幽静的廊道

随风轻摆的葡萄藤、晾晒的鲜艳衣物

让人眼花缭乱

尽显古城独有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游客在“买买提的老房子”参观游览。买买提的老房子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民居,房间高低错落、空间层次丰富。新华社记者 赵宇思 摄

叮叮当当的声音

不时在耳边响起

做铜壶、打铁皮、制乐器

伴着匠人做工的声音

悦耳迷人的音乐也不时传来

共同构成了古城独特的声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铁业公社内,手艺人在制作铁器。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嗅觉更是时刻受到冲击

烤包子、烤鸽子、烤羊肉、

馕坑肉、缸子肉、架子肉、

大盘鸡、手抓饭、馕包肉……

令人垂涎欲滴

烤串小哥边唱边舞

让眼前的美食

有了浓浓的“喀什味儿”

古城的老茶馆里

天南海北的人们围坐在一起

细品着沁人心脾的香茶

欣赏着悠扬的歌舞

喀什的沧桑、古城的美

尽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喀什古城百年老茶馆内,人们随音乐起舞。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

走在喀什

会有人向你讲起

“帕米尔雄鹰”的故事

拉齐尼·巴依卡

一家三代赤胆忠心

为国守边70余载

上世纪50年代初

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

自告奋勇成为当地第一位“牦牛向导”

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

1972年

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

接过了爷爷的接力棒

与边防战士一起爬冰卧雪

用随身带着的水泥修葺界碑

用红油漆一次次仔细描摹“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拍摄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新华社发(姬文志 摄)

2004年

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

从父亲手中接过赶牦牛的鞭子

行走在千里边境线上

每次巡边,他只带三样东西:

馕——路上的干粮

水泥——修补界碑损坏的地方

油漆——刷新、描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齐尼骑着牦牛在巡逻路上淌过湍急的河流。新华社发(王烈 摄)

令人痛心的是

2021年1月4日

拉齐尼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依卡老人抚摸儿子拉齐尼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巍巍昆仑,茫茫雪原

心中的祖国

是他们的骄傲

也是永远的惦念

3

如今的喀什

用发展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筑起文化旅游产业走廊

人文旅游、避暑旅游

沙漠旅游、自驾旅游等品牌

让远方的游客怦然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来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喀什还是一个外贸重镇

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

独特区位优势

让它成为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外贸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什打造向西开放的国际商埠。入境车辆有序进入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自今年9月20日起

红其拉甫口岸

由每年的4月1日

至11月30日的季节性开放

转为常年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红其拉甫口岸外景。新华社记者 赵宇思 摄

越来越多的人们

在这里汇聚、交融

澎湃着

“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喀什活力

留下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喀什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的一家民宿内欣赏歌舞表演。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喀什夜景。新华社发(蔡增乐 摄)

祝福你,喀什

明天,会更好!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聊聊你与喀什的故事

来源:新华社微信

记者:齐慧杰、于涛、马骁驹、张超帆

大美喀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