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47年夏,胶东半岛风雨如晦。40万国民党大军压境,华野指挥部内部却陷入分歧。许世友和谭震林两位将领针锋相对,内线还是外线作战?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就此展开。谁能想到,这场内部争执差点葬送了胶东根据地的命运。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是一波三折。要不是最后毛主席及时出手,这胶东保卫战还真不知道会打成啥样呢。
且说那是1947年底,胶东保卫战打得正酣。许世友指挥部队在胶河边上狠狠教训了敌人一顿,把整编64师打得七荤八素。这一仗打下来,可把敌人的嚣张气焰给灭了。原本气势汹汹的范汉杰,这会儿反倒被我们牵着鼻子走了。
可你别说,这胜利来之不易啊。要是再往前倒几个月,这仗还真悬。
话说那年8月,蒋介石亲自跑到青岛来督战。这老蒋啊,可不是吃素的。他一口气调来6个整编师,再加上海军和空军,总兵力超过20万。这阵势,把胶东军区的同志们都吓了一跳。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我们内部却出了岔子。许世友和谭震林两位将领,为了该怎么打这仗,杠上了。
许世友,打仗经验丰富,当年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长。他坚持认为,胶东根据地是华野最后的栖身之地,里面不光有伤病员,还有军工厂、被服厂,甚至高干家属都在这儿。要是丢了,华野就真成光杆司令了。所以必须死守内线,集中兵力打防御战。
谭震林可不这么看。他觉得刚吃了败仗,部队元气未复,硬碰硬不是好主意。不如化整为零,在外线打游击,扰乱敌人,等机会歼灭他们。
你说这俩人,一个要死守,一个要游击,谁对谁错?说实在的,两种打法各有道理。可问题是,打仗哪有两个脑袋的道理?这下可好,华野总部也犯了难。
陈毅、粟裕原本想让谭震林当司令员,许世友当副手。可这两位谁也不服谁,怎么办?最后只好请毛主席拍板。
就在这纠结的当口,谭震林先按自己的想法来了一票。他指挥二纵、七纵去攻打诸城。可惜啊,准备不足,打了两天两夜没拿下来,反而损失不小。这下许世友更有理由坚持内线作战了。
许世友这人打起仗来可是一把好手。他指挥九纵、十三纵在胶东内部与敌人周旋,打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在道头的反击战中,一个纵队就歼敌3000多人,战果相当不错。
可你别说,这谭震林也是个倔脾气。明明自己的主意不灵,他还是不服气,坚持认为应该分散兵力,在外线打游击。这下可好,两个人又杠上了,谁也不让步。
这可把华野总部的陈毅和粟裕急坏了。他们一再强调,胶东根据地对华野至关重要,绝对不能丢。可许世友和谭震林还是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出手了。他先是含糊其辞地说,那就按谭震林的意见打一打试试。这一招可高明了,既给了谭震林面子,又没有完全否定许世友的想法。
可是打仗哪有试试这一说?华野的领导们可不敢真的按谭震林的想法来。他们灵机一动,向毛主席报告说:许世友本想率九纵南下与谭震林会合,可是胶东突然下起大雨,没法行军了。这不就只能在内线作战了吗?
毛主席也很聪明,顺水推舟地同意了这个安排。就这样,许世友的内线作战方针得到了默认。粟裕抓住机会,立即下令要求谭震林的部队也不要再南下,就在原地待命,配合胶东内部作战。
这一招可真是神来之笔!既照顾了双方的面子,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许世友和谭震林的矛盾也就这么不动声色地化解了。
有了这个决定,我们的部队可算是劲儿往一处使了。许世友指挥部队先后打了胶河战役、胶高追击战、攻克莱阳等一系列战斗,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到最后,蒋介石不得不把两个主力师从胶东调走,所谓的“九月攻势”彻底失败了。
胶东保卫战最终以我军的胜利告终。这场仗不仅保住了胶东根据地,还让中央对许世友刮目相看。原本是谭震林当司令员、许世友当副手,现在可倒过来了。许世友成了东线兵团司令员,谭震林反而成了政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