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最新动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表的观点文章显示,欧洲汽车产业正面临两大严峻考验:一方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带来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则是即将于2025年7月实施的欧7排放标准所带来的合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7排放标准:环保新规引发行业震荡

欧7排放标准要求新车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现行的116克锐减至93克,远低于当前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超出限值的惩罚机制极为严苛,即超标1克,每台注册车辆需支付95欧元(约合748元人民币)的罚款,这无疑为车企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

面对如此严格的环保要求,电动车销量的增长被视为降低平均排放量的重要抓手。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码电动化进程,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电动车平台、产品和电池的研发生产。得益于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及新款电动车的密集投放,欧洲电动车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区区1%激增至2023年的15%,呈现迅猛增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销售增速趋缓,车企面临转型阵痛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德国于2023年终止电动车购置补贴政策,加之公众对电动车持有偏见,欧洲电动车销售势头陷入疲软,甚至有迹象表明,2024年度电动车销量或将首度落后于传统燃油车,迫使部分厂商下调其电动化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未能及时达标的企业恐将面临天文数字般的罚款风险,令业界忧虑重重。

行业自救: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

面对欧7排放标准的压力,车企可能采取如下策略:

  1. 组建二氧化碳排放联盟(CO2 Pools):例如,大型汽车集团内部各子品牌间或跨品牌间的合作,共同承担排放责任,以求达标。

  2. 游说监管层:已有部分企业如雷诺和大众表达对排放指标的不满,呼吁欧盟考虑经济现状,延后或放松排放法规执行力度。

  3. 加速电动化进程:短期内,部分观点认为,厂家或故意控制电动车销量,转而促销高价电动车与燃油车以提高利润,但这可能误导消费观,不利于电动车市场的长远发展。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无论是结盟减排还是游说宽松政策,均属权宜之计。长期来看,唯有坚定电动化转型方向,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欧7标准带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