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记者 赵宝瑞】9月24日,“大国底气从核来·重走核工业之路”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后文称核理化院)出发,记者参观王承书纪念馆,与相关人才交流国产稳定同位素的产业链发展,深入了解核工业人为国家核事业无私奉献,以及青年人才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的精神。

核理化院始建于1964年,恰巧与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同年。以此为起点,我国同位素领域的研究发展,有了真正的摇篮。国家核领域的发展,也与我国同位素分离技术和专用装备的研制,有着深厚的联系。而王承书院士等一代代核理化院人,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王承书院士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项目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隐姓埋名30余载,从热力学转向同位素理论研究,又转向热核聚变,再转向铀浓缩,一生三次重大学术转折,她都选择了“我愿意”,每次都为我国核事业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并为我国核领域人才培养奉献一生。

随着核领域人才的不断培养,核理化院的学术产业力量不断壮大。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拥有6个研发中心,3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参股子公司。在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当中,稳定同位素研发近年来正在大放异彩。

稳定同位素是以一定天然比例存在于自然界且不具有放射性的一类同位素,它在很多时候,是核技术应用的重要前置原料,在医学检测、芯片制造、示踪分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我国医用核素需要大量进口,患者排队等待。医用核素国产化,成了国内核应用的重要课题。而核理化院紧跟时代,成为攻坚克难的先锋队。

2023年12月,核理化院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先进工艺成功生产出高丰度克量级镱-176同位素产品,使我国首次具备了镱-176同位素靶材的生产制备能力,摆脱了该同位素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预计2025年能够形成百克量级的镱-176同位素年生产能力。它制备的1.59Ci的无载体镥-177产品,经检验各项指标全部合格,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打通了国产核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镱-176同位素主要被用作生产放射性同位素镥-177的原材料。镥-177是一种理想的放射性医疗同位素,发射的β粒子非常适合作为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病症的新型放射性免疫疗法药剂,所发射出的y射线适合用于诊断显像及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在医学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国内开展分离稳定同位素的重要科研单位,核理化院先后开展了碳、氙、锌、碲、钨、硅、锗、镍等元素的数十种稳定同位素的分离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12种元素研发、可具备20余种同位素产品供应能力,在重大基础科研、半导体产业、量子计算、医学应用等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2023年10月,核理化院通过自主研发首次获得公斤级丰度99%钼-100同位素,实现我国首次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化供应的重大突破,改变了长期以来钼同位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在高丰度稳定同位素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可以批量获得钼同位素的国家。

未来,核理化院将加大同位素分离技术研发,全面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据核理化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医用核素等领域,我们在深入发展产业化力量,以专用设备研发和技术发展,构建我国高水平稳定同位素产业生态,深化相关产业应用。”